作者:慈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人的一生,总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状态,希望事业有成、感情圆满、生活顺遂,可往往事与愿违。就像路遥的名著《人生》中的高加林,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不幸高考落第,教师职位被挤;想找个灵魂契合,条件优渥的对象,却因得陇望蜀而前后两空;通过捷径谋份好职业,又因好高骛远而被举报,兜兜转转终又回到原点。他一次次与命运较劲,一次次被现实残酷暴击,历经世事沧桑、感受过人间冷暖,最终选择放下、释怀、面对,却活出坦荡和从容。让我们看看高加林是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并找到人生的最佳状态。高加林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坡,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省吃俭用供他读到高中,他却没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只好回农村当一个民办教师。这份职业虽收入微薄,却是通往理想的最佳途径,不用面朝黄土,又能在文学领域深耕,他有些许的满足。执教三年,他得到学生及家长们的认可,在区报上发表过几篇散文、诗歌,再努力一把,就有望成为国家正规编制的教师。可人世间的事往往不像我们憧憬的那般美好,有时拼尽全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命运常在关键时候捉弄人。一夜之间,高加林的职位就被村支书的儿子三星顶替,他愤怒得想豁出命去与他们拼。父母苦苦劝阻,怕这一闹连后路都被斩断,高加林只好强忍着委屈,消沉颓废地苦度低迷时光。可家中的困境容不得他偷懒,庄稼人不劳动会被人瞧不起,与其苦苦纠缠、心力交瘁,不如卸下思想的包袱,重获生命的力量。文人的清高让他无法融入生意人的洪流,集市上的人都散了,他也没卖掉一个馍,一直仰慕他的巧珍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帮他解决那“一篮馍”的烦恼。次日,他宁可下地干活也不到城里献丑,赌气似地挖地畔去,手起血泡、镢把被染红他也不停歇。村里的德顺老汉看了心疼,帮他止血、让他干轻点的农活;巧珍恨不得帮他一份活揽来干掉,背地里常给他塞好吃的。温情能抚慰人心,劳动能发泄情绪、激发斗志,高加林觉得庄稼人的勤劳和坚韧他也拥有。伤痛在岁月的淘洗中淡化,渐渐地高加林走出精神的困境,学会犁田、锄地,也敢掏最脏的粪,还养了许多兔子,生活的热情又重新在他心里升起。犹如麦家所说:“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原来苦难并不是刁难,而是一种历练,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选择放下。有时义无反顾会撞得头破血流,放下却是一种气度和从容,放过别人才能成全自己,默默承受、暗自坚强才能活成别人眼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