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牵挂,不会因自己老了,儿女长大了就停止。有些人不理解父母的节约,觉得他们明明有钱,还要在衣食住行上表现得小气、穷人相。曾国藩有十六字的“治家格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治家,会要求儿孙们早起,除了勤奋读书以外,还督促他们扫屋、擦桌、收粪、锄草。曾国藩见京城的子弟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进京居住。让妻子和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因手无余钱,只能亲自下厨烧灶、纺纱织布。曾氏后人一直以勤俭的美名传世。或许在世人看来,曾国藩没必要那么抠门,对家人那么严苛;在他看来,把勤俭的品质教给后辈,远比教他们如何穿金戴银来得更有裨益。因为如果一个家庭保持勤劳节俭的家风,那么幸福的生活得以长久保障;而如果一个家庭懒惰、骄奢,即使坐拥金山银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朱子曾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怀着感恩的心态,认真对待衣食住行,珍惜好点点滴滴的幸福,福气才能延续、绵长。
《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很多人求神拜佛,希望能够得到老天的庇护,但祸福从来不是求得的,而是要修得的。安徽的周氏家族后代才俊辈出,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大建树。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家风好。 周氏家族的开基祖周馥是秀才出身,他为官时体察民情,时常周济穷人,做出了很多善举,被百姓评价为:“功德在民”。 周氏的家训中有一条提到:“行善以能兴学、教人为上,周济孤寡次之。”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周氏家族打破了这个常规,一举成为了名门望族,这些都离不开世代相传的善行。 一个人在世间行走,再富贵也会有人讨厌,而品行好的人总不会惹人妒忌怨恨;一个人的权势滔天,未必没有祸,而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做人厚道是个慢收益的过程,太多的人喜欢急功近利,用小聪明损人利己。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做善事,结善缘,得善果。善良的人不会真的吃亏,所付出的善良,终会得到相应的福报。“亲情疏离,住高屋华堂亦兴味索然;家人和睦,居竹篱茅舍也意足心满。”人在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外面拼出一方天地。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逃亡到日本。他的妻子李惠仙成了整个家族的支柱。流亡期间,梁启超曾多次写信,感谢妻子对家庭的照顾。得知思成与思永兄弟俩顽皮摔伤,梁启超还写信向大女儿“告状”说:“思永嘴不能吃东西,思成便大嚼大咽去气他;思成腿不能动,思永便大跳大舞去气他。真顽皮得岂有此理。”话虽如此,梁启超却并未责备孩子们的玩闹,反而体贴关心孩子,说:“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纯挚的性质,我很喜欢。”梁启超家有九子,却都能和睦相处,离不开成员间的体谅与包容。一个家就算钱再多,房子再大,可要是争吵不断,也不会感到多幸福。是用之不尽的财富,是富丽堂皇的住宅,还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出门前的一抹微笑,回家后的一个拥抱,才能给心灵以真正的慰藉。当父母把勤俭、善良与和睦的家风留给子女,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2022-09-05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