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易传》中写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也就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尊卑贵贱之分的。

尊卑贵贱,是一种高低之分,是一种阶级区别,是一种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尊卑贵贱。

阴阳五行和干支,是中华文明中形成最早、也最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一,是中国辩证哲学的起源、古典哲学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

然而,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却体现着不同的尊卑贵贱。

弄清阴阳、五行、干支的尊卑之变化,便可理解其背后的时代之变迁;理解华夏文明之源的时代背景,便可确定中华文明的最早形成时期。

若此能与文字同效,则中华文明可至少提前3000年。

一、尊卑之别

1、阴阳之序

阴阳,是华夏大地上的古圣先贤通过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诸事万物的观察与思考,归纳总结而来。

阴,代表事物的初级或本源阶段,比如:柔、弱、小、黑、冷等;阳,则代表事物的高级或盛极阶段,比如:刚、强、大、白、热等。

后通过不断归纳与总结,又衍生出很多引申含义,比如:

月亮的出现通常意味着黑夜的来临和气温的降低,太阳的出现则意味着白天的到来和气温的升高,黑、冷为阴,白、热为阳,故月亮为阴、太阳为阳。

女人柔弱,男人刚强,柔、弱为阴,刚、强为阳,故女人为阴、男人为阳。

阴阳的排列顺序是阴在前、阳在后,先后之不同、排序之区别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地位之区别,也就是尊卑贵贱之不同。

阴阳之序反映出:阴尊阳卑。

注:常规情况下,权力制定规则,规则塑造行为,行为形成文化,文化再反过来影响行为。文化之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五行之序

关于五行的传世信息,极少,既无传说,亦少古籍记载。有人说五行与阴阳同时出世,有人说五行源自战国时代的五行学说。

根据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我觉得五行应该源自阴阳,通过下面的理论分析以及后面的文化考古,也大致可以佐证我的结论。

我的推断:

阴阳太过于概括和笼统,很多事物不够细化或量化,于是创造五行理论。

阴阳为两极,若将阴阳再分阴阳,配之以中立之极,即有五极,可谓之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水为阴,木、火为阳,土为中立,配之四方。

五行之序:金、木、水、火、土。

金、木一组,金在前、木在后;水、火一组,水在前、火在后。金、水为阴,木、火为阳,也就是说,五行之序仍为:阴在前、阳在后。

五行之序,依然阴尊阳卑。

注:关于五行的顺序,老百姓称之为金木水火土,易学爱好者称之为木火土金水,这里采用前者(口口相传数千年的可能才是正宗),后者的来历下文会有详解。

3、干支之序

干支,其实是两部分: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既是两部分,就需分而论之。

① 天干之序

十天干,是五行再分阴阳的结果:阳木为甲、阴木为阴,阳火为丙、阴火为丁,阳土为戊、阴土为己,阳金为庚、阴金为辛,阳水为壬、阴水为癸。

十天干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排序,其五行之序为:木、火、土、金、水,也就是从阳到阴,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

十干之序,变成了阳尊阴卑。

注:此即木火土金水之序的由来,实为十天干之五行排序。

② 地支之序

十二地支,是五行再分阴阳、土配四方的结果:亥、子、丑为北方水地,寅、卯、、辰为东方木地,巳、午、未为南方火地,申、酉、戌为西方金地。

此四方之配,第一个为阳,第二个为阴,第三个为承载之土。从方位之配置上而言,排序原理与天干相同:阳前阴后。

十二地支之分,同十天干:阳尊阴卑。

③ 干支组合

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阴阳五行体系到了干支的时候,尊卑之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阴阳五行的“阴尊阳卑”变成了干支的“阳尊阴卑”。

天干与地支的分法,也体现出了上下之分、尊卑之别:阳为天、阴为地,阳为上、阴为下;天、上在前,地、下在后,尊卑定矣。

因此,单从天干或地支的排序来看,阳尊阴卑;若从整个天干和地支的理论体系或组织架构(天上地下)而言,亦同样是阳尊阴卑。

可见,干支组合亦为阳尊阴卑。

④ 干支之首

阳尊阴卑、天尊地卑,那么天干与地支如何组合?双方应分别以谁为首席?

原理:各守本位。天干为阳,阳中之阳为首;地支为阴,阴中之阴为始。

木火为阳,木为阳中之阳、火为阳中之阴,所以木可代阳,十天干之首必须从木开始,而甲为阳木,又为阳中之阳的代表,故十天干以甲木为首。

金水为阴,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所以水可代阴,十二地支必须从水开始,子为阴水,可谓阴中之阴的代表,故十二地支则从子水而始。

干以甲为首、支以子为头,此即“甲子”为干支六十柱之始的原因。

注:关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更多内容,大家可翻阅前面“干支前世今生”文章。

二、文化考古

明·万民英《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1、天皇是谁

关于盘古氏的神话,一是出现比较晚,二是也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将考证的重点放到天皇氏身上去,看看这个天皇氏究竟是谁?网搜如下:

“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继盘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公元前9684年-公元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古越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说十三人)。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治所在浙江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在位年代:2607BC-2575BC。”

同样的搜索平台,不同的搜索结果,懵不?不过这个事情也确实不能怪平台,因为都是传说,谁都搞不清。

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了?那也不一定。

2、真假天皇

虽然说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的生活时代有点难辨,但历史功绩那是大家都没有争议的: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前文我们做过分析,阴阳五行的排序为“阴尊阳卑”,天干地支的排序为“阳尊阴卑”。阴阳之引申义:男为阳,女为阴。

也就是说:阴阳五行的时代背景为“女尊男卑”,可能处于“母系氏族”时期;天干地支的时代背景为“男尊女卑”,大约在“父系氏族”时代。

再搜:母系氏族时期约在公元前4.5万元左右-公元前3500年前后,而父系氏族社会约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

小结:公元前9684年-公元前7884年在位的天皇氏估计是个冒牌货(其为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且在位1000多年的说法也有点相当不靠谱)!

3、文化时代

确定了天皇氏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575年,那么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干支诞生:天皇氏时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五行诞生:母系氏族时期,至少应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

阴阳诞生:母系氏族社会、五行诞生之前,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或更早。

阴阳思想只有两个玩家,五行理论是五个角色,复杂程度就高多了。老祖宗的智慧确实让人叹服,一个中立之土的加入,更是让辩证哲学登峰造极。

先贤古圣,真牛!

三、明言文明

1、文化考古

对于远古的历史,确实非常难以考证;对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思想文化,要想确定其真实性和时代背景更是难上加难。

所幸,文化是有内涵的,内涵是有背景的。

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可从蛛丝马迹中确定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再通过对时代背景的考证,又可验证此思想文化的合理性。

比如上述关于阴阳、五行和干支的探讨,单就字面而言,只有六个字;单就其内涵而言,有些人觉得这是辩证哲学,有些人觉得这是玄学的基础。

可是,关于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尊卑变移,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呢?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佐证中华文明的最早形成时间,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言,也至少可以不再盲信五行源于战国或商周时期的说法了。

此,为一种变相的考古。

2、文化自信

国际上对古文明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个:

第一,要有城市,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第二,要有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第三,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就是为了宗教、政治或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建筑,比如金字塔,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因此上述标准只要具备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

但对于上述标准,一直是存在争议的。

文字,主要作用在于对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的记载传承,但传承并非只有文字这一种手段,比如阴阳、五行和干支文化的传承就未必依靠文字。

按现行标准,中华文明因无文字及复杂礼仪建筑的支撑,因此只被评定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甲骨文被发掘),这显然是有失客观的。

若能将本文的文化考古理念与传统的历史考古相结合,中华文明也许会有更大的惊喜,也许可以至少提前3000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一种跨越数千年的传承。

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自信植于心、骨于身,可直面百年未有之变局,可引领千年一遇之复兴,更可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自信文化。

下一次,标准由我们说了算!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