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与学鸠因为自己的心中没有浩浩长空,才会嘲笑展翅高飞的大鹏。

心中有什么,眼前就看到什么。看他人不顺眼时,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总看不惯别人,会缩小自己的格局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人生在世不容易,谁都难免有不痛快的事,不顺眼的人。

对此,庄子曾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存在即是合理,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立足于世界的理由。没有谁可以规定,什么不可以存在,什么没有价值。

事物都是多元化存在的,没有非黑即白的善恶对错。

同样是身为人,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就要学会和世俗相处,不为是非所累。

一个人不理解的事情、看不顺眼的人越多,这个人的格局也就越小。

凡事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只是用“看不惯”来衡量是非,这不仅是一个人境界太小,情商太低的表现,更会让自己得罪人,伤害到朋友。

庄子和惠子是一对可以相互论辩,却不伤和气的好友。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个好事的人告诉惠子:“庄子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惠子当然容不得庄子抢夺相位,下令在在都城里搜捕了三天三夜。

庄子去见惠子,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这种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的树枝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个时候,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它看到神鸟从自己头顶上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相位来威吓我吗?”

不计较,就不会让自己受到小人蛊惑,不会被勾心斗角连累;

不计较,就不会给自己树立太多敌人,不会时常担心受到陷害;

不计较,就能节省过度担忧消耗的心力,精力充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才会事事看得开,看的顺。

正是因为庄子一门心思的悟道,才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为物欲所累,活出自在的人生。

痛苦太多,会局限自己的智慧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老子认为,痛苦的根源是欲望的放纵。

因此他才会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欲望过盛,心头贪念越多,让我们求不得放不下的东西也会越多,人生就会感到痛苦。

庄子的智慧,在于他知道该如何超脱物欲,甚至是生离死别带来的悲伤。

当世人还在为了追逐功名利禄受尽辛苦的时候,庄子却开始往下走。

名、利、权、势都被他一一抛下,越走越轻,将生命重新归零。

仓央嘉措曾经说过: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而生死,也早已被庄子看淡了。

在妻子将要去世的时候,庄子没有悲伤,却在自家的院子里“鼓盆而歌”。

因为在庄子看来,死亡不是一种失去,而是生命规律的一部分。人生天地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美丽的轮回。

庄子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弟子希望厚葬老师,庄子劝说他们:

“我可以用天地为棺廓,用日月做玉璧,用星辰做珠宝,万物都在为我送行,我的葬礼还不够庄重吗?”

弟子们纷纷摇头,他们怕鸟兽吃掉自己的老师。

庄子说道:“我在地面上会被鸟兽吃掉,被葬在地下会被蝼蚁吃掉,将我从鸟兽口中救下送到蝼蚁嘴边,何苦呢?”

名利本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短暂却珍贵的一生已经是上天赠与的礼物,又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也不要太重。

庄子在《至乐》中发问:“天下有至乐无有哉?”

天下有至乐吗?如果至乐真的存在,人们又该做什么,相信什么呢?

庄子接着补充到: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世人苦苦追求的富、贵、寿、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相反,庄子发现,那些富贵的人不仅感受不到快乐,还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中。

因此,庄子提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极致的快乐是来自内心深处,自然而发的快乐,极致的名誉就是不受名誉所累,自然地做好自己。

这种快乐,并不是物质就可以给予的,而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本文作者:孙得一 老子微言

更新于:2022-09-08 11:58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月老灵签解签82

传统文化中,月老被称为掌管婚姻的神。他的精神标志不仅为单身人士提供了求偶的指导,也为现有感情的人提供了维护和发展的建议。特别是月老灵签了第82签,以其独特的智慧和..

求八仙灵签解签全解

八仙灵签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仙传说,融合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和占卜智慧。这种占卜方式已成为许多信徒和占卜爱好者的重要指导工具,具有神秘的签名和深刻的意义。本文将深..

**鱼和周易的关系:解读校训中的智慧**

当我们走进一所学校,经常会看到校园中挂满了各种育人校训。这些校训都是学校智慧的结晶,而有些校训竟然与周易有着紧密的关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鱼和周易是如何相互..

白羊座宝宝取名大全

白羊座宝宝取名大全白羊座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冒险和创新的星座,在命名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以下是一些适合白羊座婴儿命名的建议:流行宝宝名:1. 亨利:这个名字有“勇敢..

水虎宝宝起名带瑜字好吗

在命名新生儿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不仅是给孩子一个独特身份的过程,也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特别是当婴儿的黄道十二宫和五种元素属性有特定的组合时,名称的选择尤为..

宝宝起名含义好的字

婴儿命名:赋予美好寓意的汉字婴儿的出生承载着父母无尽的爱和期望。给宝宝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不仅是身份的标志,也是父母对孩子美好未来的寄托。以下是一些吉祥的汉字,..

国学文化故事古典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故事:古典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国学文化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中国自古至今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文化故事,则是指以国学为基础,传承和发扬中国..

传统文化精髓国学与中华文明的智慧

一、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仁爱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儒家主张仁爱、礼义,认为通过仁爱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论语论语学而篇中的智慧

《论语学而篇》中的智慧一、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内容。《学而篇》是《论语..

仙家看八字算命准不准呀

传统文化中,八字算命是一门深奥的知识,而“仙家”被认为是命理学人物。仙家看八字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准确吗?这种古老的命理方法真的能揭示未来命运和生活的秘密吗?本文..

月老灵签3姻缘签解签

传统文化中,月老被称为掌管婚姻和爱情的上帝。它的精神签名为那些寻求爱情和婚姻幸福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月老灵签名第三签名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启示,成为许多..

周易与奇门遁甲: 一个古老的智慧与预测术

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周易和奇门遁甲是两种备受关注的预测术。这两种预测术虽然有着共同的目的,即预测但却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基础。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周易与..

国学文化故事走进古人的智慧世界

国学文化故事:走进古人的智慧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学文化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国学,顾名思义,是指我们国家自己的学术文化。它包括了哲学、..

儒家智慧的璀璨明珠经典国学故事诠释

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中的处世智慧以论语这一国学文化故事为引子,论述其中心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人际交往中遵循礼仪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和为贵是处理人际关系的..

余建祥: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层境界

目前国内各学校都兴起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校园文化硬实对一个学校影响巨大,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般来说校园文化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境界,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才能真正..

杭州灵顺寺24解签

解签杭州灵顺寺24:窥探千年智慧杭州灵顺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寺庙里供奉的24条签名承载着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这24条解签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指导迷宫,解决困..

国学瑰宝古老故事的传世智慧

一、国学瑰宝:古老故事的传世智慧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学文化故事,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本文..

佛言智慧领悟人生真谛的短句启示

一、引言:佛句悟人生短句的概念在人类文明的宝库中,佛教文化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价值观念,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句,即佛教教义中的经典语句,是佛..

国学传统文化-探究国学中的智慧与魅力

文章正文:国学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它包括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学派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仍然具..

女孩的智慧线长到掌边命好吗

在相术命理学中,女生的智慧线长到掌边是一种很好的关注,说明她们的智慧很高,未来可以在事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最终会成为一个成功事业有成的富人。什么是智慧线?一般来..

探索道家智慧探寻道家经典的奥秘

一、下载道家经典的重要性道家经典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下载道家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道家文化,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支持和人生指..

易经的奥秘古人的智慧结晶

《易经》的奥秘:古人的智慧结晶一、引言《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哲学、道德、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百科全书。它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中国国学文化的..

国学文化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国学文化故事的起源与传承国学文化故事,源远流长,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源于古代先贤的智慧..

周易智慧与记忆易缘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而记忆易缘,指的是通过运用周易中的智慧来提升记忆力和学习效果。本文将通过解释周易智慧与记忆易缘的关..

风水学大学:探索穿越古今中外的古老智慧

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力从来都不容忽视,而风水学就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问。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功的追求,风水学大学应运而生。这所学府提供了一系列..

清华开设周易学:解读千年智慧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问,被誉为“千古不变的智慧宝典”。清华大学宣布将开设周易学课程,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启示呢?让..

这四个星座在平凡外表下具有非凡智慧!

在浩瀚的星空中,每个星座都承载着独特的性格密码,而有那么四个星座,它们仿佛是夜空中最不起眼的星辰,却能在不经意间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芒。这些星座,以其表面上的平平..

探索佛学中的智慧领悟人生真谛的箴言

探索佛学中的智慧:领悟人生真谛的箴言一、佛法与人生的结合在佛法的海洋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人生真谛的感悟。这些感悟不仅仅是对于生活琐碎的观察,更是对于人生价值..

12星座爱的痛苦根源来自哪里?

痛苦,都是从内心深处滋长出来的,每个人爱情的痛苦,根源理由都不一样,十二星座,有的星座因为爱而不得,有的星座因为太爱而伤一、白羊座和狮子座爱而不得白羊座和狮子座..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当代社会中的儒家智慧

标题: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小标题1: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首先,儒..

道教终极四个字的智慧

道教最高境界四个字:无为而治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在道教的诸多教义中,道教最高境界四个字无疑是其中的精华所在。这四个字便是无为而..

传统文化之美探究国学中的智慧与价值

文章标题:传统文化之美:探究国学中的智慧与价值一、国学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国学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世代相传、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包括了儒家、..

家长课堂:99%的孩子在忍受的7个痛苦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而现在很多父母无心的做法却令孩子烦恼不已。那..

智慧之旅一句话佛语的启示与引导

标题:智慧之旅:一句话佛语的启示与引导一、引言一句佛语,是古往今来智慧的结晶,是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一句佛语..

千古风华国学文化故事中的智慧与传承

一、国学文化故事概述国学,即中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思想、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国学文化故事,则是以这些学术思想、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为基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