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蕴含了无数修身、治国、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

一、道生于静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守静笃”的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静,笃定,不受影响。

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去私欲,破妄念,使心灵保持虚静,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终日心浮气躁,“道”就会远离你。

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这样简单的事情,也有其的内在规律。只有静心做事,达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秘,技艺就能上升为“道”的境界。

二、德生于谦

《道德经》:“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上德若谷”的意思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

《周易》说:“谦,德之柄也。”曹植说:“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

谦卑礼让,会让一个人德行越来越高,心量越来越大。


明朝有个叫郭朴的人,自幼孝悌成性,礼让为先,官至史部尚书。他的家人曾与邻居因建屋互争一墙。郭朴得知此事,写信给家人道:“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遵命让了一墙之地。邻人被感动,也让出一墙之地,空出一条仁义巷,传诵千年。

人最高明处世的智慧就是保持谦逊、宽容他人。

唯此,人生方能赢得朋友,赢得尊重。

三、福生于俭

《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现代社会,人们纷纷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豪车、别墅、山珍野味.....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唐代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宋代彭龟年说:“恭自内出,俭非外饰。”

一个人的福气,从清心寡欲来;一个家庭的福气,从清廉节俭来。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德行著称。孔子常常称赞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高尚啊!”自颜回起,颜氏家族延续七百年而不衰,至南北朝隋唐而兴盛,涌现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等千古才俊。

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嗜欲,悠然自得。

生活中,做到简单朴实,福气自来。

四、命生于和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结合而生万物,生命在于阴阳调和。

一个人是不是健康长寿,关键看他心态是否平和通畅。清代名医张培仁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此外,“和”还意味着凡事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世间的欲望是无穷的,不应过于贪欲;凡事要有度,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强求。

常怀一颗平和之心,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不仅包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藏着养生长寿的奥秘。

在生活中做到这四点,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传递给家人,也一定会对家庭幸福、兴旺大有裨益。


本文作者:儒风大家

更新于:2022-09-29 16:52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道德经齐名的国学经典句子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被誉为国学经典之一。它不仅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面是一些道德经中的经典句子,用以表达其深刻的智慧和..

国学经典道德经第五回

《国学经典道德经第五回》主要讲述了人们应当如何处世,以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其核心思想是以柔和的方式应对人生中的挑战与难题,以达到真正的成功与幸福。以下是对于该..

张凤林:《道德经》道统论生态思想研究

根植于中华沃土的道教,承传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思想,在其教义思想中,蕴涵着人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生命组织的深刻理解,对宇宙天地、山川大地的无限崇拜..

道德经探究-道德经的禁忌解读与实践

《道德经的禁忌:解读与实践》道德经是一部古老而深邃的哲学著作,它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然而,道德经中也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

试论老子《道德经》的大战略意义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 论文集》上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5.弱者之道尽显老子的战略真谛弱字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屡屡出现。..

潘宗光:《道德经》与管理

各位领导、各位道长、各位高功、各位嘉宾:很荣幸今天能来到这里,参加国际 祖师在立教之前, 参透儒释道三家, 曾说, 七年风害,悟彻[心经]无挂碍。信任西东,南北休分上下..

星云:《道德经》的和谐思想

世界和谐是所有人类共同期盼的目标,事实上,不只是人际之间需要和谐,就是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甚至个人的身心都需要和谐。一旦失去了和谐,自然界反扑、社会失序、个人..

道家宝典道德经的爆笑解读

标题:道家宝典:《道德经》的爆笑解读段落一:引子《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它更是我们理解道家思想的重要工具。然而,..

道家哪本书最经典揭秘经典之书道德经

文章正文:道家的书是哪一本最经典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因人而异,但如果你想了解道家思想的核心,那么《道德经》无疑是最经典的一本书。《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

道德经的奥秘老子的道与德之思

《道德经》的奥秘:老子的道与德之思一、引言《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创作。这部书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却蕴含..

《道德经》与风水学!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道德经》即是《老子》。文词古雅、哲理渊深,注家很多,尤有未尽之处,读来朗朗上口,被誉为哲学长诗,若要真正读懂它,确也有其难度。《老子..

百病生于气,把心情照顾好,就是最好的养生!

生气,只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黄帝内经》中言:“智者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智慧的人养生,必定会修养意识,保持起居稳定,心态..

《道德经》:与自己和解,是一生的修行!

一、偏执并不能尽善尽美《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声名与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为亲近?生命与货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被誉为“羽之神勇,千..

《道德经》:三观不合,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此三观不一致,人们所处的层次也就大不相同,对待万物也会有不同的态度。..

《道德经》:做人,只管善良!

一、常存善心《道德经》中说:“善者,居善地,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心怀善念者,会居住在善良的环境当中,与同样善良的人交往,说话办事踏实、靠谱。所谓善地、善人..

《道德经》:人若厚道,天必帮之!

有人说:“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内心的善良和待人的厚道。”深表同感,人生一世,起伏跌宕,变幻无常。钱财难以长存,地位无法长保。唯有一颗善良厚..

《道德经》:天道忌满,人道忌全!(深刻)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万物皆遵循阴阳之道,彼此和谐相对。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正所谓:“天道忌满,..

《道德经》:一个字,藏着说话最大的智慧!

少争辩,重实修,才会明白事理、增厚美德。《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曰:“美言可以市尊。”与人沟通交流,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道德经》:你只管善良,上天自会护佑!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吉人自有天相。这里的天相就是上天的帮助,天佑善人。《道德经》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公正从来没有偏私,却总会眷顾帮助善良的人。..

《道德经》:你之所以浮躁,是因为着急!

小道童问道长:“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道长说:“十年。”小道童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道长说:“得要二十年。”小道..

《道德经》: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世人都有炫耀的心理,但是世人却并不希望别人完全了解自己,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优秀而又有优势的那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希望别人无底线的窥探自己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