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两次写信托邓小平转***,状告迟群和谢静宜的刘冰先生,2017年7月24日下午在北京逝世。

刘冰先生晚年

一代教育家、因上书***而引发全国“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清华大学原党委第一副***、1978年调任兰州大学党委***兼校长、后又任甘肃省委常务副***、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8年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的刘冰同志,2017年于7月24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刘冰先生曾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风雨岁月:1964年-1976年的清华》一书,亲身经历了清华大学“***”的全过程并深受冲击。1975年刘冰等人因向毛上书告发迟群、谢静宜在清华的错误做法,而被毛*批为“矛头是对着我的”,从而“***”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从清华迅速扩大到全国。本着对历史及未来负责的态度,记录了自己亲身经历的1964—1976年的那段特殊历史,力图使人们了解“十年浩劫”中一些惊心动魄事件的真实情况,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下文为《风雨岁月》一书序言,以示对刘冰先生的怀念,先生千古。

《风雨岁月》于1998年2月内部出版发行,当年4月第二次印刷。现在应读者的要求再版,并且公开发行。

  这本***录了我在“十年浩劫”中的亲身经历。记录这段历史是想让人们了解那场***中的一些真实情况,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是党的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并被***、“***”两个***集团利用了的从党内波及到党外的一场全国规模的大的政治斗争。在这场非常特殊的斗争中,作为***员既要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又要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原则,实属不易。

  我在“***”中,无论是上书***、党中央,还是在校内与师生员工一起同“***”的代理人作斗争,在凄风苦雨中挣扎搏击,支撑我思想和精神的,固然源于自己的理想信念,相信党、相信群众。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在与蒋南翔同志长期共事中,他的那种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精神,一直是鼓舞着我同错误和邪恶势力战斗的力量。我想借再版的机会讲述一些蒋南翔同志这方面的事,作为对这本书的补充。

  蒋南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善于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清华大学的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理论、教育方针,给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成千上万“又红又专”的高质量人才,创造了“蒋南翔教育思想”。这在清华大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高峰。我作为他的助手,在工作中跟他学习办高校、搞教育,也学习了政治。当时在学生中流传“刘冰报告、南翔精神”,确是如此。

  60年代初,南翔同志多次提醒我注意“左”的影响,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中简单化的倾向。在他的启示下,我和学校团委的同志研究,制定了一个团支部的工作条例,以便学生中党团组织的工作有所遵循。团委的同志走群众路线,集中了五十条思想、政治上的政策界限,在团员和同学中普遍征求意见后,又经党委讨论通过。这就是《清华大学学生团支部工作条例》,简称“五十条”。实行之后,反应热烈,效果良好。

  《条例》被《红旗》杂志选登在《内参》上。1961年春天,一次***部长办公例会,我随南翔同志参加了会议。康生在会上手指蒋南翔,高声斥责:“你那个清华大学,自己搞了个团支部工作条例,昨天我全天都在看你那个条例。好家伙,你一个学校可以制定团的工作条例,真了不起!能这样做吗?”对康生这个以势压人的话,南翔同志未予理睬。会议室里沉默了几分钟,不了了之。会后,南翔同志对我说:“我们党历来有个规矩,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条例、规定。我们这个‘条例’正是为了切实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从学校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出发制定的。条例的执行情况是好的,是合法的。学校仍应按照原定计划实行。”并且要我以党委名义写出报告,送康生,同时报送中央文办、***、高教部、北京市委,说明制定“条例”的理由和实行的情况。南翔同志说:“对于领导人的话,我们要尊重,但我们头脑要清醒。”按照南翔同志的意见,校党委作了妥善处理,得到了学校广大党团员的支持和欢迎。

  1965年,在一次全国高等院校负责人会议上,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批评清华大学办得太大了,要一分为四。这个批评因为涉及到清华的命运,使我心情沉重。1964年中央决定清华在四川办分校,学校正在贯彻落实之中,基本建设已大规模展开。中央领导应该都是知道的。现在提出一分为四是什么含义?清华该怎么办?散会后,我立刻问南翔同志知道不知道此事?他说:“不知道,你先回学校,待我了解情况后再告诉你。”晚上南翔同志来电话,说他问了彭真同志,中央***处、***都没有讨论过,也未听有谁提出过这个问题。南翔同志说:“你告诉党委的同志,清华办多大,怎么办,要根据党中央的正式指示和决定执行。对领导同志的话,我们要尊重,但那只是个人的意见,我们不能执行。”南翔同志这种为了党的事业坚持原则,充满党性的言语,至今我记忆犹新。

  蒋南翔同志一直比较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这一点,无论是在团中央还是在清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秋,在他的提议下,我从团中央调到清华工作,往后的岁月里我经常当面受到他的教诲。1957年有几次我到他的寓所,都遇到他在圈圈点点阅读***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征求意见稿。他问我对主席的著作学得怎么样?我说:“学习了,但很粗糙,不深入。”他说:“主席的著作很精辟,要仔细认真学习。有些重要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在他的启示下,我通读了“毛选”四卷,并把《矛盾论》、《实践论》反复学习了多遍,使我终生受益。

  ***主持军委工作后,大搞个人崇拜,说***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背警句、搞“立竿见影”。南翔同志不赞成这种搞法。他在学校多次说,学习***著作,要学习立场、观点、方法,学习精神实质,不能简单化。有一次,因一篇文章要发表,我请他帮我看看。我说,我写东西不愿搞引证。他说,搞引证干什么,现在是一股风,重要的是学习精神实质。现在有人提出“顶峰”,就不发展了嘛!?

  “***”前夕,***搞的“个人崇拜”声势已快到“顶峰”了。此时,蒋南翔同志在全校大会上讲话,批了“顶峰论”。他说:“说***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顶峰’就是不发展了嘛!这是不符合辩证法的,辩证法是发展的嘛!‘高峰’比较确切。”这真是语出惊人!他在政治上的勇敢,理论上的真知灼见令人敬佩!这使我联想到“一二·九”运动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学生时代的蒋南翔奋起救亡,写出《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千古绝唱,唤起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现在,还是这个蒋南翔,在“***”即将爆发,很多人头脑发热的时候,他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公开批了“顶峰论”。他勇敢无畏,坚持马克思主义、捍卫真理的胆识和精神,仿佛再现了“一二·九”运动中那个英姿勃发的青年蒋南翔。所不同的是,这时的蒋南翔已年过半百,经过长期***斗争,千锤百炼,更加成熟了。

  蒋南翔同志从1966年6月8日第一次被批斗开始的往后几年中,不管是在批斗时,还是在北京卫戍区关押“监护”期间,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走资派”,是犯了“路线错误”。他坚持十七年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方针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基本的。

  1970年工农兵学员进校几个月后,迟群、谢静宜炮制了一篇《为创办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而奋斗》的文章,他们简称为《创办》,并称是***批示肯定的。文章完全否定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工作的巨大成就,一概称之为“封、资、修教育”;把教师统统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诬蔑“学校越办越修”,“学生越学越蠢”。文章一出笼,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立刻召开座谈会,炮制《座谈会纪要》,南北呼应,并在《红旗》杂志1970年第8期上同时刊登。全国各大报刊也随之转载。此时迟群、谢静宜打着***的旗号,把蒋南翔从北京卫戍区要到清华“监督劳动”。蒋南翔同志回校后,迟、谢们大言不惭地问蒋南翔对“学习《创办》有什么看法?”南翔同志当即把他在卫戍区“监护”时,对《创办》逐条批注的那本第8期《红旗》杂志交给了他们,并严肃地说:“这就是我的看法!”①迟、谢们没有料到身陷囹圄、处境困难的蒋南翔,竟然敢于对自称“主席的两个兵”、位居国务院科教组领导的“大人物”这样藐视,立即下令对蒋南翔加紧连续批斗。

  在与迟群面对面时,蒋南翔说:“对过去和现在的工作都应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评价,不能以偏概全、举几个例子就概括全体。你们对过去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举了些例子,说我是黑线。我也可以举出另外一些***、周总理肯定的例子,如1958年密云水库的设计、二百号原子反应堆的建成等等,这些红点连起来就是一条红线。你们这些批判说服不了人,不能搞实用主义。”迟群怒不可遏,指着蒋南翔说:“你为自己辩护,没有悔改之意。”蒋南翔同志回答说:“你们在全国报刊上点名批判我,对群众的批评,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你们是领导,对我的批判要负责任!我不为自己辩护,谁来为我辩护?”

  蒋南翔同志对好心规劝他的几位教师说:“在伟大的***事业面前,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个人的安危是微不足道的。可教育事业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正确的我就要坚持。”南翔同志的话掷地有声,震动了整个清华园,也深深地震动着我。1966年6月9日清晨,南翔同志在电话上告诫我的话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此时又响起在我的耳边。

  在整个“***”的过程中,蒋南翔同志这种无产阶级***家的风范,始终激励着我去斗争,直至和“***”的代理人迟群、谢静宜作最后的斗争——上书***。

  蒋南翔同志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清华大学永远的骄傲,他的名字和业绩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将永远熠熠生辉。

  以上就是我在《风雨岁月》再版时要说的话。一方面以此来缅怀我的良师益友南翔同志,另一方面也把蒋南翔同志的崇高人品介绍给广大读者。

  刘冰

  2007年12月12日

《风雨岁月:1964年-1976年的清华》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0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