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固守长安,是当代长安画派的一面旗帜;他,通过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为古老的笔墨赋予鲜活的时代特征。他,努力通过绘画艺术去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激情。他就是享誉中国画坛的一代才子赵振川先生。

他坚守“长安画派”的理念,但在艺术语言上他却不拘于承继一家一派,善于广泛吸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绘画语言逐渐变得凝重浑厚、宏阔大气,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他重视精神境界的总体把握,同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和用多种手段阐释个人的情感,弘扬传统的精神,表现时代的律动。(邵大箴语)

画坛才子赵振川是长安画派奠基人创始人赵望云之子,他秉承先父遗志,将长安画派引领到一个崭新的局面,形成个人独有的艺术风格。他抓住了长安画派,包括北宋山水的一个最大的特质,博采诸家之艺形成他自己清新、浑厚、苍润、灵动的艺术风貌,在大西北,以至整个中国画坛,影响深远。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赵振川一直在国画创作领域默默奋斗,认真吸纳传统与前辈在创作实践中的所长,又不断在生活之中寻找新的国画创新的元素和活力,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终于成为长安画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和当代山水画的大手笔。

但,赵振川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画家,而是从一个“有法致道”获得“极天地物象于宇宙”的士夫画家。他摆脱了作为一个画家的一般身份,朝着往更高一级的水墨世界一步步迈进,他所面对的正是如何在中国水墨画里建立整体的中国绘画世界哲学立场问题。

赵振川通过他的深入写生和笔墨创作,将中国近当代许多受教于自己的大师级的画家的艺术精华和绘画思想融会贯通,集灵秀与学养为一身,逐渐将“赵家山水”从乃父赵望云手中继承下来并有所延伸和发展,终以自己的绘画面貌在全国乃至海内外刮起强劲的“西北风”,他不但继承了其父赵望云及长安画派的艺术生命和思想,还将长安画派之后形成的新的美术思想推向更广阔的未来。

他教授众多弟子艺术理念、艺术精神,带领长安画派新一代年轻人不断向艺术开拓创新。和他一样有着艺术天赋的弟弟赵季平被视为音乐天才,闲暇时畅谈艺术,感悟人生。有一首藏头诗说的极妙:

赵氏一门三秦贵

振遍南北山中徊

川中自有蛟龙出

(川:指河流。)

好山好水手中挥

让我们欣赏赵老师的艺术佳作……



生活是创作源泉


文/赵振川         我学习中国画始于1962年,当时国家的经济遇到了大困难,我中专毕业后在家无事可做,于是决定学画。恰好当时原西安美协为培养青年国画作者成立了学员班,采用老画家带徒式的教授方法。当时,石鲁、何海霞先生及我的父亲赵望云都带学生。在父亲和石鲁先生的安排下,我进入了学习班,父亲请石鲁先生做我的老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由于当时环境特殊,我学习中国画最初是从研究笔墨开始的,可以说从未接触过素描。几位长安画派大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两年多在他们身边耳濡目染,使我对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有了初步认识,但真正踏上艺术创作道路,那还是在此后的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开始的。  1964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面对生活道路上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到农村去还是留在美协学习班,对一个20岁的青年人,做出明确的选择确实非常困难。感谢父亲,是他为我做出决定。父亲说,一个画家,脱离了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这样我去了陇东山区,一待就是八年,***后的70年代后期我才辗转回到美协,走上专业国画创作岗位。  回顾多年走过的艺术道路,由于一直是在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身边成长起来的,自己对注重生活尊重传统的做法自然欣然接受,对生活和笔墨免不了会有点滴体会。  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画家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作为学习绘画的人,深入生活是一门必修课,但同样是到生活中去,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有人带着速写本、照相机,画了很多速写,照了不少照片,回到家后却无法创作出新的作品,或是作品传达不出生活的神韵,好一些的也只是一幅写生。带着感情,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切身体会,细心研究,深刻领悟,反复深入,长期坚持了才有可能练就一双猎隼般的慧眼,翱翔于生活的天空,才能捕获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机警、敏锐的洞察力应是画家必备的素质。当然这种能力决不可能是天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从生活到创作,再从创作到生活不断地实践积累,反复磨练出来的。艺术家需要才华和丰富的情感,这对艺术创作十分重要。同时,才华和情感需要生活的滋养,需要在生活之中将它们打磨得更加鲜亮。生活能够唤醒潜在和沉睡的才华、情感,为它们注入生机和活力。没有生活何谈才情。才情首先是表现生活对象的才情,这一点对画家而言尤为重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着感情去观察,就有一种处处可入画的感觉,使才华得到极大的发挥,这是情感支配才华的一面;当然反过来说,有才华,掌握丰富的表达技巧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才可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在多年下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觉得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在菜坛中一段时间方可变为酸菜。如果只是在酸汤中沾一下就拿出来,菜是不会酸的。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到一个地方去写生,也需要待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找出特有的笔墨及形式语言。  记得十几年前,正是苹果花盛开的春天,我到新疆伊宁,应一位苹果园主人的邀请,去他们家做客。主人的小土木屋坐落在园子的一角,土木屋上挂着红门帘,屋子里地上铺着新疆民族特色的大地毯,地毯上的小桌摆满食品,土墙四壁的小窗挂着粉红色的窗帘,温和的阳光射入屋内,洋溢着温馨。主客围绕小桌盘腿席地而坐,吃着香喷喷的点心,喝着热乎乎的香茶,热情的主人弹起冬不拉,欢乐的维族音乐使小屋里充满笑声。我们又参观了开满雪白花朵的苹果园,果园外环绕着参天挺拔的白杨林。那种美好的景致让我的心灵充满了无名的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新疆的小木屋、开花的苹果园、穿天的白杨林自然成了我创作的素材。新疆的山水新疆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难忘怀。我以为深入生活,除了写生、拍照外,和当地的老百姓交朋友,对于体验当地风情,了解当地情况,增加对生活的记忆大有好处。对生活从外在的观察到内在的理解,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能够全方位地增加创作欲望,提高创作能力。  在生活面前除了直观的感悟以外,善于联想,由小及大,由近及远,迁想妙得及情感的升华也会为以后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山水画创作,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除了研究理解传统法度外,生活中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的生态摆布应烂熟于胸;对大自然里共性的东西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才可能去表现那些有个性的山水,去画那些所谓奇山怪石,尽管艺术创作要求变,求新,求突破,但客观自然的规律不能随意突破,在充分调动艺术想象力,实现艺术新组合的同时,应尊重大自然的法则。  回想起在陇东山区近八年的劳动生活,深感这段生活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锤炼,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并使自己在近40年国画创作的道路上获得了巨大的动力。  张仃先生鉴于当时画坛的一些潮流,明确提出了要“守住笔墨的底线”。这一提法使我想起我在初入道时,先生们要求直接进入笔墨。对于笔墨的学习要借鉴古人,要学习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学习、创造,要通过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捕捉对笔墨新的理解和感悟。虽然中国画的笔墨程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通过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表现新的生活,则完全可以为古老的笔墨赋予鲜活的时代特征。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前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长安画派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成功的运用不同于古人的笔墨新精神去表现社会、新生活应该是根本原因。  绘画的实质是要在笔墨及形式上寻求突破。有的人通过借鉴古人寻求突破,有的人借助中西嫁接实现突破。长安画派则是在深入生活的前提之下寻求画家精神情感的突破。我们甚至可以断言,笔墨并不完全是技巧和方法,更包含精神和情感。老一辈长安画派画家之所以在笔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正是由于他们比较重视时代生活中人的情感、人的感受,这是一种立足本土着眼时代的笔墨创新道路。生活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丰富自己的精神情感,激发自己的创作活力,调整自己的艺术潜能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深入生活,只有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创作要出新,其前提之一是笔墨要出新,对笔墨的锤炼最终要落脚到创作,生活的积累和磨砺必然服务于创作并最终促成创作的新突破。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终生实践,终身实验的过程。艺海无涯,吾当终生以求。  赵振川:1944年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画赵振川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