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欧洲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贿赂”,以此来揭露中国人信仰的功利性质。这也许是对中国人精神信仰的一种误解。在我看来,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是每一个人最合理不过的追求。

信众们只要遇到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都会去神仙面前许下愿望,如果事后灵验,便按照之前在神前许愿时的约定如期还愿。道观许愿虽然很灵,但这并不是交易。道教不仅仅讲求许愿,其实还讲求更高层次的发愿。那么,许愿与发愿有什么区别吗?

常见的许愿形式:

求财:“关圣帝君老爷在上,是某某企业的老板,求您大发慈悲为带来财富吧,这个月利润要是如期实现,事成之后月月来庙里供养您,供养您10万元您满意吗?”

求学:“文昌老爷在上,的儿子明天参加公务员考试,求您老人家神通广大让我儿子金榜题名吧,如果我儿子考上,到时候给您老人家烧高香,烧到您满意为止。”

求婚:“月下老人、和合二仙在上,已经离婚这么久了,自从我老公在外边找情人把我踹了之后,我就再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您老人家大慈大悲帮找一个又高又帅又有钱又爱我的好男人,气死那对狗男女。”

常见的发愿形式:

求财:“关圣帝君在上,深知自己过去累世轮回中的贪婪吝啬,导致今日财运困顿的果报,真心发愿忏悔种种罪业,每日用1小时念诵《太上感应篇》,至满1万遍,日后脱离困境定当发扬救济功德,广行布施,请您老人家神力加持,特此上奏。”

求学:“文昌帝君在上,的孩子明天参加公务员考试,这场考试是家庭摆脱命运的一个关键,诚求文昌帝君护佑,我儿如能够金榜题名,令家庭脱离困境,必定以孔繁森、焦裕禄等人为榜样,回报社会,造福万民,特此上奏。”

求婚:“月下老人、和合二仙在上,深知因为自己业障深重,劣根难驯,方导致今天婚姻破裂的果报,无怪他人,全在自己。今日发愿忏悔罪业,念诵《邱祖忏悔文》满1万遍,消除性格缺陷,日后语善、视善、行善,祈求月老神力加持,重新遇见一个爱的人,稽首顿首、特此上奏。”

从以上案例的对比中,大众应当得知许愿与发愿的区别:发愿重视过程,许愿重视结果。许愿的人喜欢享受事物的美好结果,但不喜欢实践追求结果的艰苦过程。所以,认为中国人进庙宇都是为了贿赂,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读。

其实,发愿的行为中还包含了更多的价值意义。即使现在很多事情无力完成,但只要坚定一个愿望,依照愿力合理合法地行愿,终究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那么,下次进道观的时候,你是选择许愿,还是发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