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住观修行,每日早晚两堂“功课经”是必须要持诵的经典。《早晚功课经》本是一部教内经典精华集本,选入其内的经典往往都有一定代表性。这其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放在早坛功课经的第一篇位置,足见“清静”二字对于修道者具有的重要意义。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篇幅极短,所述内容却颇丰。又因其文辞简约直白,大众阅读时不存在认知障碍,所以本经历来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中不乏历代名家注释范本。粗读《清静经》,知其讲述如何从人心入手、以“清静”为修真的法门、教以人们澄心去欲,从而可以不为外缘所扰、不使内妄所动,最终若能达到“空无所空”的境界,便是得道也。

一、道教修真,以“清静”为要妙

《清静经》中论述的清静修真之方,可源推至道祖所论述的清静无为的理论。此乃道教修行一以贯之的无上宗旨。

《太平经》中曾提到:“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明,与道为一。”教门修炼强调以静为基,唯有身心皆可以止止而不妄生杂念,才能保持精炁神的洞彻清明。针对这一道理,《吕祖百章句》中进一步解释说:“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道教把修行又称为修真,是指要修除掉依附在身心上的欲望,从而见得本性真然。

如何见本性?唯有清静是真法门。如何得清静?《坐忘论》中写道:“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这里仍指出,学道必然要做一番去欲收心的功夫,把外放的心念回收到“我”,内守真我以达寂然不动之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更认为,清静是保养身心的实践法门,若可以做到恬淡虚无,则体内真气不会耗散,修炼之士再内守其精神,身体自然康泰无病。《太上老君内观经》中也有章句论述此理,曰“人能常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这里指出,若能得清静,则可实现与道合真的修行理想。

世人曰清静,多与红尘烦扰相对照。其实,修道要实现的清静,并非是无杂事可扰,而是把清静视为一种恒常态,不因任何缘动而扰乱清静心,即是要实现“常清常静”。外界纷扰之相不动形神,则无外缘可乱;内在欲望贪求之相不生于心神,则无内缘可惊。如此一来,就可做到内外两相忘的功夫。虽曰内守真我,然而守无可守,“我”亦不存,便是谓得道了。

此时的妙处,又如经文中所言“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修行中的大清静,就在这杳杳冥冥之间了。

二、“动者静之基”还是“静者动之基”?

读经,必然要先参悟文本字面的要义。《清静经》内容简约,浅显易懂,因此是很多初学道者入门学习的必备典籍;又因其所述妙理直指修行真诀,所以亦是教内老修行推崇备至的一部经典。然而在笔者学经以及为信众讲解这部经典的过程中,经文中一句“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际”曾引起众人疑惑。有人提出,若按照上下对仗的要求,下句本应该是“静者动之基”,天下万物由清静而流向于浊动,这是降本流末的过程,这里下句为何要反着写呢?在经典文本的传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谬误呢?

为了解答这一迷惑,笔者翻阅了历代名家注解《清静经》的不同版本,除了现如今通行的《早晚功课经》中是记录“动者静之基”外,世传文征明、俞和各自抄录的小楷《清静经》作品中均作此句,教内李道纯祖师、白玉蟾祖师、杜光庭祖师的注解版本中也都是如此记录。而在金元词人侯善渊的注解本中,记载的却是“静者动之基”。由此可见,历史上对这一词句的传抄确有不同版本,这也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思想迷惑。究竟孰是孰非,尚需要结合经本中的上下文来深入讨论。

《清静经》的主旨是“清静”,通篇都在讲述如何从充满了欲望染着的后天情态返归到先天清静本性之中。本经先讲无形大道生化、长养天地万物,从大道之本,到天地万物之末,这一过程其实是通过阴阳流转实现的。阴阳者,则以天地、男女、清浊、动静为有形有相之表现。教门修真有一句话曰“阴阳动,生万物;阴阳静,返先天”,此经“清者浊之源”句之前的内容讲述的便是阴阳萌动而万物得以生成的过程。在阴阳运转之下,万物有生亦有灭,道教求长生,所以才要强调修行。

修行大要,是要从后天阴阳运转反求先天混沌之道,此处之妙即在于“清静”。清静,是反求的法门;常清静,是反求所能得到的结果,即“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但清静从何处求呢?答案便在“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这句话中。

道教认为,婴孩本为清静纯真之体,但在成长中会不断附加欲望和想求,原本洁净的心性被蒙蔽,从而使身心在爱河欲海之中流浪沉浮。正如一湾清水源头,在向下游流淌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各种污染,若不加以治理,最后只能变成一潭浊滞泥沼。道教修行,便是在治理自我身心这块泥沼。如何治?首先要明白真心本性的源头是清的,治理修持却是要从当下的浊滞入手,向着清静的本源反向追溯,因此就要从浊中求清、从动中求静,最终实现从后天返先天。这也正是“反者道之动”的道理。道祖曰修行要“复归于婴儿”,并非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婴儿的状态中不成长,而是告知后辈修道人要使流浪的身心清静下来,学习婴儿无想无求的状态。后天的成人总是会有无穷无尽的起心动念,从这份“动”中修持息心寡欲的法门,所以便曰“动者静之基”。万物皆动而我心自静,万物于我又有何伤呢?本经在后文又提及遣其欲、澄其心,使身与心均能够无内外之想求,从而才可以实现真常清静的状态。

由此可见,“清者浊之源”句承应经文的上半篇,讲述的是大道生化、阴阳运转的恒常真理;“动者静之基”句启始经文的下半篇,讲述的是修真法诀、性命在我的修持妙理。因此,世传经本中的写法并没有错,读经也不能断章取义,只有结合了上下文并站在统观全局的高度,才能真正明白祖师传经的妙旨。

三、学修之事,当采意而为之

尽管“动者静之基”句有其存在的恰当理由,但也并不能因此而认定“静者动之基”的传抄本就一定是错误的,此种写法仍是的对阴阳生化这一大道真理的阐发,自有其存在的意义。

论及道教经典,其数如恒沙,其间又多指玄类与炼养类的文本,未得其门者往往参悟不透要旨所在。自太上道祖传世五千文以来,道教修行皆以无为、自然为宗,虽术法众多,但却不离身心清静之本真。而道教所说的真静,又并非不去观照红尘琐事,乃是要以真常清静应感万事万物,事来则应,事去则忘,去留两无意,不会因为事来事去而扰动心中一泓清泉。能做到于此,是谓修行也。

学道修真,必以祖师经典为学修的法门径路。《早晚功课经·序》中提到,“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是后学者之入道门墙、修仙径路。一心参玄者,若能二六时中、行住坐卧皆参得祖师经典中的种种妙处,其得道之时也便指日可待。参悟玄机依赖于对字词的通透理解,但也要避免陷入对个别字眼的执迷之中。经中有云“上德不德,下德执德”,若因为过分执着某几个字词的是非对错而不见中心主旨,这岂不是最大的遗憾?

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论学书》一论中说得明白:“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既得书意,可深藏之。”祖师训诫曰,学书重在采意合心,明白经典所阐述的大道玄理。辨别文本字句真伪,这是学术家的职责,非修道人的功夫。道人学经一大目的是要助我成真,学之要在于悟、悟之理在于用、用之勤而后方能明白祖师用笔神妙。这便是经文中说的“诵持万遍,妙理自明”的道理。

也曾有人提问说,现代人因为所受教育、语言环境等问题,读祖师经典很难明白全部奥义,这该怎么办?答曰:一时读不明白不要紧,且按照经典中的内容去行持,或是某一句话、或是某个字词,机缘到时自会朗然。修真路且长,莫急于此一时的成就也。

更新于:2022-12-17 06:01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和合术成功后为什么还是回不到从前

婚姻感情问题可以求助和合术帮助化解矛盾,挽回感情,不过有的朋友说和合术成功后还是回不到从前,这是为什么,难道和合术失败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记得有一次上门和..

星座是看阳历还是新历?星座计算方法

星座是看阳历还是新历?严谨地来说,想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星座,首先要知道你的出生日期(年、月、日)、时间(最好能精确到几时几分)、出生地的经纬度(注:知道自己出生地区是..

想为引产的孩子超度,要选择道家还是佛家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对婚前同居、婚前试婚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且当今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先进,人们堕胎、引产的现象似乎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但是胎儿毕竟的一条生命..

星座是看阳历还是阴历?星座日期怎么算

星座是看阳历还是阴历?每个刚接触星座的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因为我们中国的历法是根据阴历来的,很多人的生日也是阴历生日,在知道星座之后,想知道关于更多星座的知识,却..

搬家吉日查询关键还是要看这个

搬家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事情,有些是因为工作、学业的关系,而有些则是喜得新居,不管是什么样的搬家,择吉日是很关键的,在命理学中,搬家吉日查询关键还是要看这个。..

法相宗是这样指示修行用功的几个阶段的

佛教理念讲究入世修行悟道,所以平常的信徒修行用功是每日的必备之课程。而在中国本土汉传佛教的几大宗派之中,有概念指示出修行用功的几个阶段的宗派文化,只有将佛学理论..

从一个人的人中可以看到他是贫穷还是富贵?

人中是下巴与鼻子之间的位置,根据每个人的脸蛋不同,可以见到他们的人中也是会不一样的,有些人的人中深一些,有些人的人中浅一些,有些人人中长些,有些人人中短些、、、..

想要修行悟道,这两部修行经典一定要认识

佛教的修行经典是大部分信徒打开佛学佛理之门的重要钥匙,因为一些最基础的佛学佛理都会在佛教的修行经典当中找寻得到,当掌握了钥匙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有用钥匙拿到现..

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丹道修行直言!

壹写出这些话,怕是要吓走许多人!这么说,是因为当下丹道修行者,做梦都想找捷径,死活都在寻秘诀。要么喜欢大小周天,要么偏爱三脉七轮,这里酥麻,那里热痒,静坐常思白..

周围人的变化,才是你修行的进步!

我们是要救度众生,是要为佛教做贡献,但是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自己的家人、孩子、亲朋好友做起,然后再逐渐一步步扩大范围。你连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都没有救度..

孤独,是最好的修行。

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时间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岁月让我们尝遍孤独。李白的孤独是“举杯邀明月”。柳宗元的孤独是“独钓寒江雪”。林语堂说,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修行人要“不合群”吗?

噶当派有“出、入、得”的说法,意思是从人群中出去,入住狗群之中,最后得到佛的果位。这是要求修行者放弃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不拥有任何东西,在山洞里面打坐修行,认..

修行人别被因果蒙蔽了慈悲!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学会独处,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行!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独处。人这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学会独处,才是最重要的修行。一、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三国时,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