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关于纳甲的文章中,笔者谈到京房先生首创了纳甲,其实这是过于草率的。实际上,在当今考古研究的《清华简·筮法》中,我们已经看到了 八卦纳甲 的记录:

因此 纳甲之法 最晚到战国时期已经发明了。从简牍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这与后世的纳甲法是一致的,这里没有提到为何如此纳,后世以月相变化来求证纳甲之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笔者仍然给出了天文学角度的质疑。

清华简·筮法篇

实际上,通过阅读《筮法》篇,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乾坤与六子的次序是有规律地排布的。其中:乾、坤父母为首,次为少男艮、少女兑,又次为中男坎、中女离,再次为长男震、长女兑,按照如此次序,依次纳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剩下壬、癸又回到乾、坤。

《易经·说卦传》第十章曰: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可见这套分类方法是有根有据的。因此,笔者认为此纳甲的原理是以八卦父母六子的次序来顺序纳甲的,但到纳壬、癸时,乾坤再度出现,这说明了什么含义?

提出三种可能

可能一:壬、癸为天干之空亡,纳乾、坤为下一个序列的八卦之首。

可能二:壬、癸为父母六子的下一代循环之首,代表八卦相生,孕育新的乾坤之气。

可能三:壬、癸为前六子之父母,而甲、乙为上一循环六甲之父母,若是这样纳甲的次序就是从少到长,先男后女的次序排列。

01

对于第一种可能,这种天干空亡之论是笔者参考地支空亡提出的论法,但是它较于后面两种说法,在新的天干循环中乾坤不会再次重新出现(上一循环中壬癸为乾坤,下一循环中此代父母乾坤再度出现而纳甲乙),因此具有明确的专一性。

然而,若按照 空亡 论法,下一个十干循环则变成艮纳甲、兑纳乙、坎纳丙、离纳丁等等,乃至下一循环又变成艮纳壬、兑纳癸最后六十个干支之六甲循环到了第四十干支(甲辰)时,各卦皆将五阳干五阴干纳尽而重新开始乾纳甲,这样则要将六十干支循环三遍,也就是一百八十个干支,才能重新出现乾纳甲子。

当然这种 空亡的纳甲之法 可以用于 三元九运 中,但这就出现了八卦纳十干不尽而各卦所纳十干不能确定的情况,因此笔者对第一种可能给予了否定。

02

对于第二种可能,笔者对它世代生生不息的意义表示肯定,然而并不确定其为何将父母置于首而次以少男少女而不是长男长女的真正意义。

这种意义只能通过数理平衡性、子女从小在父母身边抚养长大到后面离开父母成家的社会逻辑等方面来求证。若真是这样,则壬、癸乃是长男长女——震庚、巽辛的成家立业而为新的乾坤父母之意。若如此看,则无需在新的十干循环中求证新的甲乙乾坤父母是否重复上一循环中的壬癸。

小时在父母怀抱、身边,长大后成家独立

03

对于第三种可能,其次序全部为从少到长,先男后女的次序,但而也会出现甲乙、壬癸纳入乾坤的意义之辨。这里将六子的父母放在后面的壬癸,那甲乙的就只能解释为上一辈祖父母了。

而按照习惯性以甲为首的原则,人们更容易接受 甲乙为上一循环中产生的这一辈六子的父母,后面的艮兑坎离震巽乾坤代表着人从父母哺育中长大成人而成家立业的社会规律。

总结意义

无论是第二种还是第三种,都可以深化理解 父母六子纳干的意义

壬、癸为交融、汇聚、孕育之旨,属水,为乾夫坤妇之配合;

甲、乙为胎苗、培养、仁爱之意,属木,为乾父坤母之兴家;

丙、丁有活泼、发散、向上之象,属火,为艮子兑女之少年;

戊、己有混合、组成、分别之常,属土,为坎子离女之青年;

庚、辛有成熟、理智、器用之途,属金,为震子巽女之长成。

然而,这套父母六子人伦纳甲之法并不影响上期文章中笔者给出的新观点——人元纳甲次序:震纳甲,兑纳乙己,乾纳丙戊,离纳丁,艮纳庚,巽纳辛,坎纳壬,坤纳癸另外,在上篇文章的末尾,笔者画钧天八卦图时没有交代清楚艮、巽、坎、坤的位置,这里笔者更正一下:

八卦纳支与纳数

在上面《筮法》中,我们还看到八卦纳地支之法:震纳子、午,巽纳丑、未,坎纳寅、申,离纳卯、酉,艮纳辰、戌,兑纳巳、亥。可是乾、坤为何不纳地支呢?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不讨论。

再看爻数(此当是《周易》之前的易经占筮之法所得的爻数,不是用五十根蓍草的大衍筮法得到九(老阳)、八(少阴)、七(少阳)、六(少阴)之数),这里的爻数很特别,是九、八、一(当为七)、六、五、四之爻数。其中:九纳子、午,八纳丑、未,七纳寅、申,六纳卯、酉,五纳辰、戌,四纳巳、亥

那么便可以推出:震通爻九,巽通爻八,坎通爻七,离通爻六,艮通爻五,兑通爻四。

爻数推论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爻数的意义应当是与事情的状态有密切关系的。因为乾坤六子之中:震、巽为初,坎、离为中,艮、兑为末。

因此,笔者推断通过这种占筮,可以得到所问之事的初始缘由、进行情况和结果导向;也可以是过去、未来、现在的人事预测;也可以是已成、在成、未成的事态;也可以是基础的、中心的、上层的范畴;也可以是近期、当前、长期的范畴;也可以是微观、直观、宏观的角度等等,皆以九八、七六、五四的爻数来代表。

而现实占筮需求中,关于当前直观的占筮需要比较多,变数也比较少,因此其中七六最多。

《筮法》篇“爻数”观察

到这里,我们还可以依据八卦父母六子的纳甲顺序继续推导得到:乾纳三,坤纳二;坤纳十,乾纳十一。这可不是笔者胡编乱造的,在《说卦》第一章,即开宗明义地讲: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参考《筮法》篇中六子卦所纳爻数,“参天两地而倚数”中的乾天对应三,坤地对应二不亦完全契合吗?况且三为生生不息之数,为三才之数,为天所倚数;二为分别对待之数,为阴阳之数,为地所倚数难道不正中其旨吗?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参理解为探究、参悟,两理解为观测、度量,这正是以简概繁、一字多义的玄机。

由此,依据《筮法》爻数,结合纳甲次序推演,便可以得到:

坤二纳乙,乾三纳甲,兑四纳丁,艮五纳丙,离六纳己,坎七纳戊,巽八纳辛,震九纳庚,坤十纳癸,乾十一纳壬

当然,按照竹简从左到右看的次序,反过来是:

乾十一纳壬,坤十纳癸,震九纳庚,巽八纳辛,坎七纳戊,离六纳己,艮五纳丙,兑四纳丁,乾三纳甲,坤二纳乙。

这样的推倒可能颠覆了甲一乙二的规定,上述的次序也似乎阴阳错位了。但是我们这里只是将纳甲依据数字进行排列,从而发现其中新的玄机:阴阳相交之道

从上面的卦数中,我们可以发现:乾坤合为十三,震兑合为十三,坎离合为十三,艮巽合为十三

这里细心的人可能会回想起《系辞》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以河图之数来看天一配地六合为七,地二配天七合为九,天三配地八合为十一,地四配天九合为十三,天五配地十合为十五。若以洛书之数来看,则横纵交合之数皆十五,这些数与前面的相合十三之数似乎不符。

当然,笔者在上期的文章中也详细地探讨了天地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和合变化了。合十、十五肯定都是非常重要的数,那这个十三的合数意义何在,未来的文章中将会另外提到。

在笔者往期的关于后天八卦的文章中已经重新论述了八卦时序状态与父母六子结构:震兑为初,坎离为中,艮巽为末,乾坤为三阴三阳之归宿;因此,震初男,兑初女,坎中男,离中女,艮末男,巽末女,乾为男之集,坤为女之归(其中初、末有老少长幼之变)。

阴阳相交之序

依据前面纳甲的次序原理,乾、艮、坎、震为阳的正序,坤、兑、离、巽为阴的正序。其中震犹如阳气的先锋,坎为其刃,艮为其柄,乾则是纯阳汇聚的力量;兑为阴气出现而开始降临,离为其心,巽为其下,坤则是纯阴归纳的海洋。

《系辞》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这是自然造物之理,阳卦与阴卦相交摩荡,而能生万物。因此阳之序与阴之序应当相向而行,则能交织出造化之用,这便是八卦相交之理。

于是:乾-兑-艮-离-坎-巽-震-坤 为阴阳相交之序以数待之,则:乾三-兑四-艮五-离六-坎七-巽八-震九-坤十,此阴阳相合之数为十三,而天地阴阳相交之用见之矣!

而这与《筮法》中的爻数次序相契合。

那么,为何不用纳甲之序“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排列而用“乾-兑-艮-离-坎-巽-震-坤”之序呢?因为纳甲卦序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各对两两相合,而无相交摩荡之理。

如果用“乾-兑-艮-离-坎-巽-震-坤”之序表示天地阴阳相交,代表乾坤之气相向而行,阴阳相得;初震及坤,阳发于阴也,初兑及乾,阴生于阳也;交至坎离,中也,万类雌雄相交也;从震逆进坎而至艮之上,阳之盛矣,从兑顺行离而至巽之下,阴之饶矣。

这样阴阳相交的态势就产生了。是故《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而八卦相交之法,笔者已经在先前的《契卦篇》中启发了一个原理:八卦相重为阴阳对待生成之形,八卦相契为阴阳交合变化之机。

因此,笔者运用此天地阴阳相交之序与变化之理绘制出了《太契玄方图》

历代易经方图对比

下面我们再看看大家容易看到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图》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方图卦序是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先天卦序阴阳分开相交而成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改造后的新先天卦序方图,且名之曰《新伏羲易方图》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方图卦序是用“乾-坤-兑-艮-离-坎-震-巽”的顺序相交而成,那么这个顺序有什么玄机呢?

参考笔者上面的阴阳相交八卦序列原理,我们可以发现这是用乾、兑、离、震间错交入坤、艮、坎、巽,而这正是先天卦序阴阳相错而相交产生的。而此套卦序还体现了父母六子的卦序特点(阴阳先后次序有差)

我们再看看再看看易学奇才 京房 的《八宫卦卦序方图》

这里面用到了“八卦相荡”的爻变次序原理,此套卦序的发明启迪了历代的研易学者与占卜术士,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到了后面北周 卫元嵩 的《元包经》中给出了“卫氏归藏卦序”,这是《元包经卦序方图》

我们可以发现 它是在京房《八宫卦卦序》的基础上将阴卦置于前而得到的卦序图。

再看看更加古老的《帛书易》,这是出自马王堆汉墓的易序,十分精彩,具有重大的学术和历史意义!

仔细地观察此套易序,我们会发现:它首先是以“乾-艮-坎-震-坤-兑-离-巽”的前阳后阴、阴阳相判的上卦次序交“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的下卦父母六子顺序而得:

然后再将每一列的八纯卦作为此卦宫的主卦(京房易的卦序也有此原理),排出帛书易的卦序。

古帛书易卦名与今易版本不同

兹卦序还可以追溯到《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的原理、次序:

总结今天我们从 纳甲 谈到《清华简·筮法》篇,再谈到阴阳相交之理,再用契卦排布出了《太契玄方图》,于是 天地阴阳相交之用 便蕴藏在其中了。并对比了历代的易经方图,通过这些方图,希望能给您带来更多启发。谢谢~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