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汉传佛教在2000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藏传佛教在1400年前开始从印度传入藏区,两个传过来的宗教是一样的,那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包括密宗,那时候密宗在汉传佛教里面大藏经都存在,现在日本人修的密法叫唐密,唐朝以前我们中国内地都有密法,有密宗的。唐朝以后,慢慢实修的越来越少了,所以讲理论多了,实践少了,就变得只有显宗,所以现在来看,修密的,除了你们山西五台山,内蒙古,辽宁这一带多一点,其它地方几乎没有了。以藏传佛教为主才修密,汉传佛教几乎不修密。但是还保留了一些密法的部分,有些人持大悲咒啊,念楞严经,持咒。这些都是密法。
所谓密是什么呢?是佛陀的真言,它像一个密码一样,不需要翻译成中文,不需要翻译成别的文字,就像我们的密码,你不需要解释1234是什么,你只要念,就会打开你跟佛沟通,这叫真言、咒语,这个才叫密法。
汉传佛教现在以显宗为主了。
显是什么意思呢?除了小乘的思想以外呢,大乘佛教的以利众生这种思想为主的一个传承,而没有像密法那样,把自己修炼即身成佛的修行的方法不存在,简单来讲就是讲佛教的理论,不讲怎么去实修。
你会发现汉传佛教没有次第,没有讲你入门该怎么修,当你学到什么时间该怎么修,当你修行到某个层次你应该怎么修,没有。因为它只有理论,只会告诉你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论,佛教的传统,然后接下来会告诉你去念经,念经以外就是供佛,就是这样,所以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方法。
那么藏传佛教它的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
藏区离印度只有一山之隔,在历史上很多印度高僧,跨越喜马拉雅山到藏区,特别是12世纪到13世纪伊斯兰教开始入侵印度以后,很多高僧大德跨越喜马拉雅山以后,把印度所有佛教上的制度完整带到藏区来了,所以藏传佛教它的特色是它从小乘开始,小乘的基础到大乘,就是你们现在讲的汉传佛教的显宗,今后进入实修的密法,就像小学、中学、大学,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上来,所以你的课程永远像大学一样,你进来之前,就把你的课程全部排完了。
所以你看在藏区当喇嘛,必须五六岁七八岁进去,先学五到六年佛教小学基础,才开始进入佛学院,佛学院最少读15年到25年,25年就大概能拿到佛学博士学位。所以他们制度在学的过程当中,制度是非常完整的,而且教育制度很严谨,包括里面佛教的逻辑,甚至很多其它的学科,比如建筑、美术、天文、星算、逻辑、医学什么都讲,所以你可以看到藏传佛教中拿到一个佛学博士的人都是全才。所以他到世界各地传教的时候,几乎都能够应付了任何遇到不同其它的教派也好,其它民族的风土人情,都能够一一应付的,原因是什么呢?它的教育制度是非常完整的,跟我们在内地从小学读到研究生旗鼓相当。而读书没有用,在我们藏传佛教读完书以后,你怎么去消化所学过的东西,还要三年三个月闭关的实修时间,从那儿出来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喇嘛,不一定能够叫什么法师之类的,所以你还不能传教,你能传教,你能够讲经说法以外,你的人格各方面都要被承认的时候,才能做一个公开的法师,在藏传佛教可以看到不同的喇嘛,一般都是不收徒弟的,没有人收徒弟。
也不太可能像汉传佛教那样,你什么时候想出家,你就可以出家,在庙里面待两三年、五六年你可以当主持,这在藏区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佛教的培训、经验,实修的经验你不够,所以现在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教育方面的根深蒂固的差别,还有实修的差别,我觉得挺大。
因为汉传佛教我们很多人读佛学院也就两三年到四年,在藏区来讲读了四年佛学院出来当法师是不可思议的,你对佛法的了解不够重,而且实践与经验不够。当然这并不是批评他们,可能是环境造就他们这样的。你看特别是明清的时候,皇家都来学藏传佛教。因为汉传佛教几乎都是给信徒诵经,要不就是到庙里打七等。
历代皇家贵族对寺庙太好了,所以很多犯法的都躲到寺庙里来。
所以,你看你们内地的寺庙这样讲:“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庙里面去。
在藏传佛教里面,庙寺是精神信仰的中心,任何时候,人不管有需要没有需要,那里是至高无上的,洗涤自己心灵的地方,它跟我们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也不可能是只有犯罪,或者是像生意失败了,感情受到创伤了才来寺庙的。
就像现在,如果你们中间有人出家了,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失恋了,是不是生意做失败了,是不是有挫折,有打击了,可能出家了。在藏区听说哪家孩子出家了,第一个每个人想到的是出家的一定是他们家里最优秀的小孩,这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我觉得最大的差别是汉传佛教讲的理论讲得太多,实修得比较少,因为时间可能也不太够。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很多庙,变成了政府作为旅游接待的地方,变成跟旅游结合的寺庙,法师个个都是导游,都是接待员,跟开一个酒店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在里面很难有实修,这是我好几次跟五台山、九华山跟很多法师在一起,我们聊天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大概是这样一个概念。
目前最大的差别可能是教育跟实修方面的差别。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用香的区别
慧通天然香与您分享香文化知识:
人类的一切生活行为都是与生活的时代、地域、文化传统、气候、饮食习惯、当地资源密切相关的,人们在香品的使用上也不可能摆脱这些条件的影响。
汉传佛教的用香体系,基本是在传统的中原文化思想,特别是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传统上建立起来的。无论从用药、组方、配伍、和香、内涵等各个方面都是汉文化、汉民族生活特点的整体体现。所用香药,基本是以本土所产的木本和草本香药为主,组方配伍上与中医思想基本一致,气息上追求温润淡雅,功效上则以颐养本性,扶正祛邪、通经开窍为本。同时大乘佛教的思想也全面贯穿其中,展现的是包容、平和、普适的基本精神。
藏传佛教用香虽然得传于汉地,但是,为了适应藏人修行的需求,适应藏区高寒、藏人食肉的特点,以及受到藏族同胞文化传统,藏传佛教特殊的需求等多方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药、配伍、用香体系。
藏香用药多数是取之于本地,而且许多名贵的藏香配药中,会添加穿山甲、龟甲等动物成分,因此,传统中称其为“荤香”。另由于藏传佛教中,在用香上有许多严格的细分,所以在配药上也与汉香有许多区别。比如,藏传佛教中,供奉不同的佛菩萨、金刚、度母、神灵要使用不同的香品。烟供、火供等宗教仪轨中对香品也有不同的要求。甚至藏香中不仅使用香药配伍,有个香品还会天价金银珠宝、甘露丸等其他成分入香,从而形成了适合于藏区以及藏传佛教使用香品体系和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