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世界范围内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至今保存着我国中古时期的石窟850多座、壁画50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以及70000多卷公元3至10世纪的写本文书和美术品、印刷品等。敦煌文化遗产因此被视作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而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敦煌古代劳动者,特别是历代敦煌工匠的创造和奉献。

独具地域特色的一族
古代敦煌工匠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为人们提供劳动工具和衣食住行需要服务的各行业工匠;第二类是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画匠、塑匠、打窟人、纸匠、笔匠等。
古代敦煌工匠是建立在本地资源、本地需要基础上的一支庞大的手工业者队伍。作为农业区,以农业为基础的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习惯,形成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社会生产、生活风俗;金银匠、金银行、玉匠、玉行等记载表明古代敦煌有丰富的金、玉资源;大量棉、毛、麻、丝等纺织品的记载及壁画中的纺织机具图像表明敦煌有比较庞大且技术全面、工艺先进的纺织业队伍;作为牧业基地,各类皮货加工业颇为兴盛;在地处大漠戈壁的战略要塞,战争中主要使用远距离杀伤武器,使敦煌有完整的弓箭制造业及其附属设备如箭袋、鞍具等军马装备,皮衣、鞋靴、铠甲等军人服饰的制造产业。敦煌石窟各时期的壁画中都有表现古代工匠劳作的场面,如钉马掌、凿石磨、制陶、酿酒、打铁、纺线、织布、制皮、做靴等,生动展现了敦煌古代手工业劳动的情景。
此外,历史上的敦煌手工业及各类产品还展示出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特色,中国传统的造纸业、制笔业也比较成熟。作为佛教圣域,千年的石窟营造业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工种齐全、技术高超的石窟营造队伍。

穷且益坚的劳动者
敦煌古代的工匠们按技术分都料、博士、匠、生等级别。都料是工匠中技术级别最高者,也是本行业工程的规划、指挥者;博士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可从事高难度技术劳动并可独立完成所承担工程的工匠(博士之名为一般匠工之俗称,系从方言把式演变而来,非一般学位或文职);匠是能独立从事一般技术性劳动者,在工匠队伍中占多数;工匠的最低一级是作为学徒的生。工匠们一般隶属于官府、寺院或者大户人家,没有人身自由,身份也是世袭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部分都料级的工匠可以在官府担任押衙一职,也出现了自由民身份的工匠,还有了自己的行会组织。
敦煌壁画中反映工匠们劳作的画面,无论哪个时代,参与施工的工匠们都是赤裸着上身,衣不蔽体,暴骨露筋,这侧面说明敦煌古代工匠们生活的贫困和窘迫。唐代张廷珪《谏表》有所描述: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簟食标饮,晨饮星饭,饥渴所致,疾病交集。敦煌文献《王梵志诗》悲壮地吟道: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来奴,妻亦官人婢。尽管工匠们有行业类别和技术等级,但不论哪一类、哪个级别的工匠,都是一日两餐、一餐两块胡饼。敦煌文献中还记载了作为都料的塑匠赵僧子因为生活所迫,将自己唯一的儿子质典于他人的悲惨情景。

民间艺术大师
敦煌石窟的创建与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艺术设计史。敦煌石窟艺术体现的是佛教内容,佛教思想在艺术设计方面起主导作用,也对艺术活动有所制约。
面对敦煌艺术,很多专家都会说,这些根本不像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而应该都是出自大师之手,因为这些作品与他们同时代的大师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这里有制度的因素,即中国古代手工业,从工匠的培训、考核,到产品的规格、式样、标准,以及对不合格产品及其制造者的惩罚等方面,一直有详细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塑匠、画匠属古代手工业之一类,也必然受到手工业管理制度的制约,一般塑匠、画匠的水平,以及其作品的风格,都必须达到当时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一个时期的手工业者及其产品都具有当时的标准、水平和时代风格。大师的作品与一般工匠的作品没有太大差距,只是因平台不同而角色不同,譬如做塑像时是艺术家,做泥火炉时是泥匠。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中间不乏伟大的艺术家,留下的很多艺术品都是大师级的,但因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手工业者,他们往往没有机会扬名后世。
敦煌文书《董保德等功德赞》(S.3929)描述董保德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可以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画师相提并论。实际上,它所赞颂的并不是董保德一个人,而是非常突出地标明董保德等,即以董为首的一个画家群体,这是对一个时代的民间画工团队成就的肯定,利用历史上对历代名画家的溢美之词,赞颂以董保德为首的出自社会最底层的一众画匠。
敦煌不仅有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而且有灿烂的文化,书法艺术、音乐舞蹈、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都十分发达。这一切都离不开敦煌古代的劳动者,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创造精神。他们在创造光辉灿烂的敦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把他们的聪明智慧、吃苦耐劳以及创造、奉献与包容精神留给了我们。敦煌石窟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敦煌艺术的历代创造者奉献精神的历史见证。工匠们依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艺术的追求使他们陶醉于艺术想象,痴心于创作,全身心地投入佛窟营造之中,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敦煌石窟艺术事业。而以汉文化为根基的敦煌,用自己博大宽广的胸怀,容纳、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在敦煌石窟里装载了人类多种多样的文化,也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作者:马德,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草书写本内容与构形研究负责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


更新于:3个月前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千古风华国学文化故事的魅力之旅

千古风华:国学文化故事的魅力之旅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国学文化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些故事传承了先人的智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密码寻找失落的千古传说

标题:国学密码:寻找失落的千古传说段落一:引子总结:千年国学,蕴藏无数秘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国学,是..

神秘的光影探寻中国皮影戏背后的千古之谜

标题:神秘的光影:探寻中国皮影戏背后的千古之谜一、皮影戏的起源中国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

敦煌壁画中的佛像画特点有哪些

众所周知敦煌壁画中的佛像画数量非常多,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那么这些佛像画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千古风华国学文化故事中的智慧与传承

一、国学文化故事概述国学,即中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思想、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国学文化故事,则是以这些学术思想、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为基础,通..

探寻神秘中国道教第一山的千古风华

一、引言:道教的起源与第一山中国道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东汉时期创立以来,道教便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

核雕艺术匠心传承与技艺创新

核雕艺术:匠心传承与技艺创新一、核雕的起源与发展核雕,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它以果核为载体,通过精巧的雕刻技艺,展现出一幅幅..

核雕-传统手工艺品的匠心之美

核雕,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以其微小的尺寸,展示了匠人的匠心独运和对传统工艺的热爱。核雕,一种以果核为材料的..

核雕艺术微缩世界的匠心之作

核雕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以果核为材料,通过精细的雕刻技艺,创造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核雕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微缩的世界,匠心独具的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以下是我对核..

论语故事孔子智慧启迪千古

《论语故事:孔子智慧启迪千古》一、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其独特的哲理和道德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千古之谜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传承

标题:千古之谜: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传承一、引子国学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凝聚了先人们的智慧和结晶。在..

国学文化故事传颂千古的智慧与传奇

国学文化故事,传颂千古的智慧与传奇在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国度里,国学文化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更是我们..

千古不传之秘密,墓地风水贵贱断

看坟地风水每一名风水先生,都希望入坟后能铁口直断。但,谈何容易,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得不到真传。多年来,无数地师在苦苦寻求此法。而今文超良整理此文,有多个直断之法..

学术笔谈:唐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语本期主持: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本期主题:古代敦煌民众的社会生活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敦煌文..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社会生活

【学术笔谈】占卜是在某些思想(中国古代诸如天命、阴阳、五行等)影响下用种种方法预测未知事物的预测术。印刷术流行之前,能传下来的占卜书籍非常稀少,因此敦煌占卜文书..

千古兴亡多少事 · 不如自挂东南枝

古来术士,大都有安邦定国之志,而少安邦定国之能,所以搞到最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里有三个问题,为什么术士们居然会有安邦定国之志,第二个,为什么又没有安邦..

读懂鬼谷子二十二句真言,成就千古第一人!

鬼谷子,王诩(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王禅老祖是著名谋略..

李清照10首宋词,全是千古名篇!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可柔美、可刚毅。有人将她与李煜相提并论:词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分享李清照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体会李清照的柔美与刚毅吧!1、..

千古奇诗,将婚姻、家庭及儿孙讲透了!

唐代王梵志著有一首奇诗《吾富有钱时》,此诗是他历经人世沧桑,千锤百炼后方才得出的警世格言。这首诗犀利地反映了世间凉薄的情感和难测的人心。短短80字,将婚姻、家庭及..

丹道修行的四个千古秘诀!

一、性光圆明在中部第二章:明心见性法、理、诀、效中,我们已将性光显发的作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仅作些简要的补充。性光为圣母是真阴,命光为灵父为真阳性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