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具体而言,人是需要通过读书去增加本领,从而使得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与社会、自然、自己达成一个和解。
读《养猪知识大全》,是为了能够把猪养好,卖个好价钱,避免一些非必要的损失;读《砌墙十八招》是为了能把房子盖牢固,不至于七歪八扭无人雇佣;读《菜谱》是为了能烧一桌香甜可口的美食,让自己家庭幸福指数上升,增添温馨;读《社交能力》是为了让自己口才好一些,可以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交流更加顺畅自如,提升自我形象,获取更多的机会;读李白的《牝牡杂集》是为了丰富闺房技巧,让男女乐趣更加酣畅淋漓,体验物我两相忘的和谐美妙境地。
总而言之,读书学习,它必然是有一个目的。一个人读书的目的要和书里的内容相符合,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种地的天天捧着“探月工程”书籍研究,恐怕也是对务农收获没有什么实际帮助的。
市井文化,读书一般跳不出两个大框架。学习技、学习艺,然后用来取悦自己,或者取悦他人。笼统地说就是要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办法,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
人之所以会有很多苦恼与困惑,是因为除了安身立命之外,还有一些事情,也需要去了解,不得不去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中国古籍了。
读中国古籍,有什么用?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可以与自我达成和解。
孙休有一天去问扁子,说:如果一个人默默无闻,可以说是因为他自己不修身。如果一个人遇事不站出来,可以说他不勇敢。但是我想要种田,总是碰到天灾颗粒无收,想要出来侍奉君主,又遇不到明君。住在乡下被人们排斥,住在州邑也被人驱逐,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呢?我有什么过错,以至于上天如此对待我?
孙休的不解和苦闷,与今天大多数人的实际境遇如出一辙:
想好好工作,却碰不到一个好公司好老板;想好好恋爱,却接二连三错付以至于不得不也狠心,加入渣的行列;想做一个孝顺长辈的好孩子,而现实的窘迫又拿不出什么来表达心意;想不顾周边人的看法混下去、躺平了,又确实做不到心安理得;想赶紧老一点退休拿低保清静,又留恋着小红小花跑车桑拿;想回到单纯无忧学生时代,看看肚子赘肉和逐渐滴滴答答的尿分叉,也知道是痴心妄想。
哪怕想要最低限度降低生活要求,买盒饮料没吸管、挤个公交位子被抢、公园散心偏下雨、逢节假日要随礼、半路小毛驴没电、要用车时又限行.......
永远想不到为什么,晦气、不如意是怎么做到,无时无刻、从任何方向攻击原本就脆弱的身躯和心灵。
要大喊一声:凭什么啊、到底做错了什么啊、怎么就那么倒霉啊、为什么偏偏就是针对我啊,还要被同样身处困境中的其他人嘲笑“矫情”。
不明白,自尊都没有了,还有什么自信;活着都不怕了,又还死不了。
活着,好难啊!这是所有现代人和孙休的共鸣,生不逢时、命里多艰。
看到孙休这样不解和痛苦,扁子就用道劝解孙休:
你只是摆脱不了功利之心,被外物牵绊,心迷失于尘俗无法安定,才会这样想,这样纠结。
看看你自己,四肢健全,耳不聋眼不花腿不瘸,相比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你不知道好了多少呢,在这里抱怨天抱怨人做什么,赶紧回去吧!
孙休愕然,呆住了!
然后扁子回屋里坐下,好一会儿,仰天长叹。
孙休的迷茫和困惑,是所有人的迷茫和困惑。但人们想要一个答案,偏偏却找不到——不是找不到,而是没有认真去找。
扁子的回答,并非是不同情孙休,空泛大谈“至人、达生”,而是孙休自己没有到那个层次,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愕然呆住。
若现在一个人走投无路,跟你诉苦他的遭遇,说他多么不幸,说社会多么不公。然后你跟他说:社会是公平的,你这点事算什么,别抱怨,要努力,做好你自己,放下你世俗的包袱,敞开心扉去生活。
他不一刀砍死你,算他素质好。
既是世俗人,讲什么尘外话。虽然,扁子是对的,但对于他人的实际困惑,是无法开解的。
因此,只能是靠孙休自己去悟,去平衡,最终要孙休自己跟内心和解。而这个过程,中国古籍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
生活如果是一条河,每个人都要过去,那么古籍就是搭建桥梁的木材。你必须自己去挑选,自己过去,任何人都帮不上忙,最多就是一个眼神,给你一点点善意。
既然每个人都会遇到,都必须要过,不亲自去看一看,又怪没有答案,岂不是自寻烦恼?
公众号:慈俭化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