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咳嗽气喘的常用方剂。

配方:取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甘草(炙)二两,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肉桂(去皮)、陈皮(去白)、川当归(去芦)各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紫苏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全方药仅八味,各药作用相对清楚。


即用苏子降气平喘,半夏、前胡、厚朴降逆化痰,陈皮下气止咳,共同针对壅滞于肺之痰气,以解决“上盛”;用肉桂温肾纳气,引上越之虚阳下行,以解决“下虚”;用炙甘草调中。


而方中为什么要在看似完美的组合中加用一味当归呢?方书多以当归养血润燥作解,但稍加推敲,这一解释是悖理的。

 

本方证之虚在肾之阳,补血是南辕北辙;本方证之咳喘,是胸满气喘,痰涎稀白,润燥是反助其湿。那么,当归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其实药学权威的祖典《神农本草经》在当归条下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味甘温,主咳逆上气”。而当归药名之意,就是当使气血调和,不致散乱而无所归之意。因此它在方中的第二个作用是和血,因为血和则能令气降。

 

因此,当归不仅直接助苏子等药降气平喘止咳,而且发挥血中之气药的特殊和血降气作用,从而使全方对虚阳上越,痰涎壅积,气不下降所造成的咳痰稀白、痰涎壅盛、气喘胸满、头昏目眩、肢浮面肿、咽喉不利等症,具有了可靠的疗效。


该方证多见于咳喘日久,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是方药性偏温热,举凡肺阴亏损,肺热痰喘,以及肺肾两虚之喘咳,均不可使用。

 

该方临床运用时必须注意与都气丸证的鉴别,因为同能治疗上实下虚之喘促短气。而两方寒温属性、病机侧重、临床见症都大不相同,都气丸性寒,本方性温;都气丸以下虚为主,夹有上实,本方以上实为主,兼有下虚;都气丸之下虚以阴虚为主,本方之下虚以阳虚为主;都气丸喘而兼见烦渴潮热、面赤,本方喘而兼见阳虚浮肿;都气丸脉多细数,舌多红干,本方脉多弦滑,舌多白滑。


二、病案举例

邵某,男,75岁。心累气喘,动辄气不得续,7个多月。咳嗽,痰稀量多,面及双下肢浮肿。上午症重,下午稍轻。肺气肿,左心扩大,考虑为风心病或冠心病。久经治疗,中西药均可暂缓症状,而停药即复如故。来诊时张口抬肩,气喘难续,面浮,唇微紫黯,脉结,舌有青紫斑。诊为肾虚失纳,痰瘀阻肺之喘证。

处以苏子降气汤加味:苏子12g,半夏12g,前胡12g,厚朴30g,熟地30g,炙甘草10g,陈皮10g,当归12g,沉香10g,蛤蚧1只,山萸肉15g,肉桂10g,炙麻绒10g。水煎,日1剂。

 

上方仅服2剂,喘咳大减。再服5剂,喘更减轻,浮肿消退,结脉消失。舌仅存一小瘀块。


再服上方10余剂,咳喘均止,余症基本消失,已能从事轻度劳动。后每有发作倾向,服上方两三剂,即可有效控制,至今已6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