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系统梳理道教文化传播的历史线索,面临的时代背景,机遇与挑战;全面阐释道教文化传播的条件、内容、原则及其途径;分析道教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圈的优势、困难及其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功能与作用;合理评价道教文化传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保护、生命伦理、养生保健、社会公平等思想观念的引领作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等,是道教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一带一路 道教文化 传播融合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把握道教文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道教文化传播的历史规律,总结历史上宗教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融合与发展的性质与特点,探索道教文化传播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相互关系,寻求今天和今后通过何种途径或模式实现道教文化走出去,挖掘道教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功能和积极作用,评判道教文化在促进“一带一路”构想成功实现的优势与困惑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道教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国家的价值和意义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还是宗教传播和融汇之路、文明互鉴之路。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曾有过向西沿古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通过梳理与挖掘道教传播历史及文献,从历史研究中发现文化记忆,可以丰富道教史学研究。将道教文化置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开展研究,会带来道教文化的性变革,凸显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而产生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的研究领域,使道教在现代社会转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生命力。

首先,道教文化传播可以为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支撑。“一带一路”要构建跨区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处于多种文明体系中,需要一个更为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而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其核心思想蕴含着中正和平,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不走极端,不搞民族斗争和宗教战争,这是一个唯一能够团结“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文化。道教文化中“道法自然、和谐共生、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等能够发挥不同经济体、不同民族共处(民心相通)的积极作用。

其次,道教文化传播可以为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提供助力。通过道教文化传播,让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用平等包容的态度,跟沿线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与相互学习的故事,让道教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共生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融合,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其三,道教文化传播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构建跨区域利益共同体,目的是合作共赢。道教文化倡导的“自然”“无为”“承负”“善恶”“和合”等观念不但对合作共赢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构建一个共同的理念或观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人文、地理、资源等相互关系问题,以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等提供智力支持。

二,道教文化传播面临机遇与挑战

道教文化传播与“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地域、因果、命运共同体等相互关系。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具有继承关系,道教文化传播不但融汇其中,而且对今天和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无论与古丝路,还是今天“一带一路”都与中国本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文化传播与古丝路或“一带一路”战略互为因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促进,融合和发展之关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道教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传播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战略选择。“一带一路”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道教文化传播顺应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形成地缘合作体、地域经济合作体,以及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的发展需要。

国际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道教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是实现道教走出去战略的信众基础。华人华侨在异国他乡的影响力、人脉网路等,成为道教走出去并融入多元种族与文化的殊胜因缘。

文化基础。古丝绸之路的宗教传播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特点,不同宗教传播主体上采取和平的方式,为今天道教文化在“一带一路”传播奠定了基础。“一带一路”文明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基础,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

传播趋势。在实现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沿线宗教生态与古丝绸之路相比,宗教的时空变迁、分布格局、力量消长、社会地位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但有道教的传播,儒家文化(孔子学院)、佛教、伊斯兰教、教、天主教、摩尼教的传播,还有妈祖、财神、风水、命理等民间信仰的传播。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应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发挥宗教传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挑战困惑。道教不但在“儒道释”文化传播中处于劣势,而且与伊斯兰教、教相比较更是处于势单力薄的尴尬境地。国际社会对道教文化及其影响认知不足,国际化人才培养滞后、海外道场弘法观念和模式有待改进等挑战,道教文化传播任重而道远。

三、道教文化传播原则与内容

道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传播历史悠久且有许多成功案例。道教文化在古丝路传播始于东汉,繁荣于唐宋,兴盛于金元,近代传播衰而不绝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秦汉时期,神仙思想和方士到达朝鲜,徐巿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药,最初到达日本。隋唐时期道教传播及影响力远及河西走廊和西域,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宋元时期,丘处机以73岁高龄行程3万多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大批中国人开始移居海外,将道教文化传入南海各国。晚清、时期大批劳工漂泊海外等,对道教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道教文化传播应把握四项原则:

弘扬主流精神的原则。如传播道教文化生态保护、珍爱和平、关爱生命、天人和谐等主流精神,有利于提高道教文化渗透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原则。道教文化体大思精、头绪纷繁、流派各异,其文化传播需遵循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和谐共融、不断发展的原则。道教文化传播不是文化侵略和占领,而是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促进提高、融合发展的过程,道教文化与沿线国家不同宗教文化一样需要在构建文化共同体的进程中不断进步提高。

凸显功能与作用原则。道教以其崇尚道德、传播慈爱、讲求奉献,向往和平等文化美德,逐渐走进现代人们的视角。在“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应凸显其功能与作用,使传统东方道教走向世界,提升道德境界,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人类社会和平与安宁。

道教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传播内容选择和原则确立上,应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光大。道教文化传播的内容选择应坚持三个标准: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有利于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宗教文化的主旋律;有利于道教与沿线国家不同宗教文化的融合发展,文明互鉴共荣。包括道教最高信仰:尊道贵德;道教鲜明特色:仙道贵生;道教行为标准:清静寡欲;道教生活态度:自然无为;道教自我修养:柔弱不争;道教理想状态:返朴归真;道教文化主体:天人合一;道教善恶报应:天道承负;道教要诀:性命双修等。

四、道教文化传播条件与途径

道教文化传播的条件和途径是成功实现道教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创造什么条件和选择什么途径,对发挥道教文传化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一)、内涵提升。道教需要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全面提升。理论创新。结合时代发展开展理论创新,实现道教发展现代转型,建立适应“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道教理论体系。管理创新。开展道教团体和宫观管理的改革,制定支持和便利道教走出去的政策法规,扶持道教名山宫观和道教团体率先走出去。人才转型。提高道士的文化素养,需要培养外语水平高、道教理论深厚的新型人才。机制创新。道教要真正实现走出去,需要在传播的形式、方法、途径以及制度等方面实现机制创新,以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文化融合。建设“一带一路”文明圈重塑中国地缘和地域文化圈,需要融入道教文化的积极因素,如道法自然、尊道贵德、仙道贵生、柔弱不争、返朴归真、天道承负、性命双修等。借鉴与吸收。道教文化需要通过文化整合、借鉴、吸收沿线其他宗教文化内容,融入“一带一路”文明圈。使道教文化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之间产生认同感,凝聚力,并惠及沿线各国人民。对话与交流。道教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不是西方文明上的同质性和排他性,不是二元对立和文明的冲突,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共生的“伙伴关系”。通过不同文明、宗教对话与交流,实现交融共生,即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文明圈里和谐相处。适应与变通。“一带一路”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美、英、法等国在这个地区用西方二元对立的排他性文化长期经营,但最终形成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对立,表现为“恐战”与“反恐”的伊斯兰与西方国家的战争。道教文化传播应有一个相互融合不断适应与变通的过程,需要强化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平共处,避免“一神教”思想意识,防止新的文明冲突。沟通与协调。道教文化传播需要不同宗教文化之间沟通与协调,提升道教文化的亲和力和认同度。让沿线人民看到“一带一路”实施不是征服和殖民化,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反对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包容与共享。“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需要一个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道教文化“杂糅百家”“三教合一”具有很强包容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文明互鉴、合作共赢具有积极意义。继承与创新。既继承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传播的成功经验,弘扬如古人法显、玄奘、丘祖的精神,怀着谦虚心态,去解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又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开展讲经论道,实现道教文化的创新。

(三)、渠道拓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需要,道教文化传播需要拓展传播渠道,发挥包括媒体网路、会议论坛、对外交流、国际组织等在道教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新闻影视。如运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等,传播道教文化,广泛译介讲述“中国故事”。对外交流。如加强与沿线各国文化届、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会议论坛。如开展国际道教论坛、道教文化艺术节,以及道教文化旅游年等。网络平台。如创办网络文化团体及网站。为中国道教走出去提供资讯、友情和智力支持。国际组织。如建立道教国际组织、国际道教联谊会等,致力于道教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五、道教文化传播的功能和作用

分析道教文化传播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寻求道教文化传播的最佳效果,是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道教适应对外开放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需要。

道教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