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期,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大***,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宁,一些儒生和失意的贵族官吏,为避乱而纷纷隐遁于山林,《宋史·隐逸传》所谓“五季之乱,避世宜多”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

有些隐士就与道教发生联系或成为道士,这一时期到武当山隐居修道也增加了许多。

隐居修道者大概分为这么两类,一是有些人当道士是为了等待时机,选择“明主”以出仕。

如青州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郭无为,方颡鸟啄,好学多闻,善谈辩,衣褐为道士服,隐居武当山。后汉乾佑(948—950)中,郭无为“杖策谒于军门”,后汉大将郭威(后为周太祖),欲留馆军门,但为左右所阻。后郭无为仕北汉刘氏为谏议大夫,参议中书省事。

二是也有一些隐居者,最初虽不无出仕以平乱之志,但眼见一幕接一幕的改朝换代闹剧,看透了宦海浮沉,世态炎凉,于是独善其身,潜心研究道教学术,成了真正的“方外之士”,如陈抟,即是其代表。

陈抟老祖生平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他的名字取自于《庄子》“抟扶摇直上九万里”。亳州真源(今安徽省毫县境)人。一说陈系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境)人,但《仙鉴》认为这“恐是后来隐居之所”。

其出生年代,史***载不一,因卒于朱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仙鉴》又云:“享年一百一十八岁”,故其出生当在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

陈抟在青少年时代就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年十五,《诗》、《礼》、《书》、《数》至方药之书,莫不通究”。他也曾想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尽弃家业,散以遣人,惟携一石铛而去。”

当时他已50多岁,“颇以诗名后唐”,“唐士大夫挹其清风,欲识先生,而如景星庆云之出,争先睹之为快,先生皆不与之友,由是谢绝人事,野冠草服,行歌坐乐,日游市肆,如人无人之境”。

看来,陈抟早慧,勤奋,颇有读书人经邦治国的鸿鹄之志,可惜遇到乱世,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读书的同时,倘佯在山水之间,慢慢治疗心灵的忧伤。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吧。

《宋史·陈抟传》云“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居士,二人者,高尚之士,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宋端拱二年,陈抟逝世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中,“经七日,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累日不散”。元人评其为人品格云:“其高风峻节,信乎前宋一代之异人也”。

陈抟与武当山

关于陈抟隐居武当山的时间、地点等,宋元时期的正史、地方志、道书、笔记等多有记载。

一是最早见于宋朝神童,成年后任翰林学士的杨亿《谈苑》:陈抟“尝举进士不第,去隐武当九室岩,辟谷炼气,作诗八十一章,号《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后居云台观。”陈抟雍熙元年被召入朝时,杨亿十一岁,也以少年奇才被召入朝为“秘书省正字”,故其所记比较可靠。

二是邵伯温(1057—1134)《邵氏闻见前录》卷七载:“华山隐士陈抟……隐武当山”。

三是魏泰(约1105年前后生存)《东轩笔录》卷一载:“陈抟,字图南,有经世之才。生唐末,厌五代之乱,入武当山,学神仙导养之术,能辟谷,或一睡三年”。魏泰是襄阳人,其说或闻之于武当道士。

武当是神仙窟宅,历代都有高士,陈抟在武当山学神仙导养辟谷之术,当有所师承,可惜的是其师名不传。


《宋史》及《仙鉴》均称“隐居二十余年”,《历代仙史》卷四称:“隐武当山九石岩,服气辟谷,凡三十余年”。《宋史·陈抟传》云“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居士,二人者,高尚之士,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陈抟入武当隐居,是在后唐长兴间,《宋史》有记。

《总真集》云:“五代之末,四方鼎沸,移居华顶”。前后历四朝二十余年。故隐武当二十余年之说较可靠。至于宋代文同、陆游等人所记,陈抟于后晋天福丁酉(937)年在四川邛州天师观(宋改称天庆观)访高道何昌一事,不能作为否定陈抟隐居武当二十余年的理由,因为道士学道,云游四方,参访高人是其必然之途径。陈抟自称:“道门弟子”,当然要四处云游访道。

而且文同《丹渊集·拾遗下》也说:“希夷先生……后晋天福中来游蜀”。陈抟的游方生活,漂泊不定,但武当山是他入道的本山,在外云游一段时间自然要回来的,回武当山后继续隐居修道,直到五代末才移居华山。北宋初,又有人在武当遇到陈抟,说明陈抟后来又曾回过武当。



陈抟在武当山的几处隐居地点,宋元人均有记载。

一是杨亿说:“隐武当九室岩。”九室岩不在三十六岩中,历代山志也未记其详细方位。

二是岳铉《大元一统志》云:“九室山,在州西四十里。烂柯山有仙宫,唐封名为天保之殿,上有陈抟修炼之所,故名九室山”。此语在“房州”条下,故九室岩在房县。

三是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杨延烈纂《房县志》云:“九室山,县西四十里,一名九室山,一名烂柯。《舆地纪胜》称:山下有九室,唐置九室宫,山峦重叠,如墙,如堂,穿云蹑蹬而上,古木苍翠,天风清泠,为房城幽丽最奇处。山多仙迹,南数里有仙宫寺,宋时陈抟修炼于此,石基犹存”。

该志所附《房县全图》有九室山,属武当山系南脉。陈抟听孙君仿,獐皮居士之言而隐武当,二位高士当也曾隐于武当九室岩。四是除九室岩外,陈抟还曾隐于俞公岩、自然庵、诵经台、白云峰等处。

祝穆《方舆胜览》载:俞公岩,“陈图南题诗云:万事若在手,百年聊称情。他时南面去,记得此岩名”,《邵氏闻见前录》卷七:“隐武当诗云:‘他年南而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藓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盖唐末时诗也”。张邓公即张士逊(992,年进士),均州光化人,曾读书于武当山。

《总真集》卷中载:“炼丹池、自然庵……按《图记》,马明生故居,陈抟次居之此处,感五气龙君,授以睡法,得面前之妙……希夷声誉远著,倦于迎待,寻诵经台以避之”。诵经台在五龙宫西南桃源峰,“昔陈抟夷遁迹再迁,诵易于此,今台址岿然”。《总真集》卷上:“白云峰……陈抟避名三迁于此,次后五龙徙之华岳”。


陈抟从武当移居华山的原因,元代人已有解释:

一是赵道一《仙鉴》云:先生尝夜立庭间,有持剑金人呼曰:“子道成矣,当有归成之地”。先生以为秋为万物之所敛而归者,秋在西方,故徙居西岳华山。

二是张辂《大华希夷志》云:先生在武当诵易修道,有五气龙君变为老人对他说:“此间玄武据临之地,华山是先生柄隐之所也”,于是五龙凌空驭风相送至华山。

三是刘道明《总真集》称陈抟是因为声誉远著,造访者太多倦于迎待,而由五龙宫徙之华岳。前二种解释中有神话成份,但其分析是不无道理的。武当山九室岩,白云峰等处虽然清丽幽深,但不若华山险峻,时人容易寻踪访求。

武当山在宋代已有专门奉祀陈抟的庵庙,《舆地纪胜》云:“希夷庵,在武当山”。《大元一统志》载:“希夷庵,在武当山。陈抟尝栖隐于此”。元明时期五龙宫、灵虚岩等处均供有陈抟仙像。南岩天一真庆宫石壁上有横卧的“福寿”二字,垂直落款为“陈抟书”,人称卧“福”睡“寿”实际上隐含着陈抟的睡功丹法。

综上所述,陈抟是在五代末年避乱武当山,隐遁于山水之间,思考在纷繁复杂的政局变换当中,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哲人的宽广视野,也有道人济贫拔苦的人文情怀,还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在参与世俗事务的同时,保持着道人的那份恬淡;武当山成为陈抟化蛹成蝶的出发点,陈抟也为武当山增了光添了彩。

更新于:2022-05-29 17:17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清代绣云阁第四十七回讲了哪些故事

紫泉洞獐妖避席赤水江鳖怪离宫狐疑奉得师命,乃向少年而呼曰:尔富良村之紫光耶?少年曰:是矣。转询狐疑曰:尔其收人妖之师徒乎?狐疑曰:然。紫光曰:吾骤遇之,见其形容,..

国学文化故事古典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故事:古典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国学文化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中国自古至今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文化故事,则是指以国学为基础,传承和发扬中国..

国学文化故事我与孔子的奇妙相遇

国学文化故事,我与孔子的奇妙相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闲逛在古色古香的国学文化街。这里的建筑古朴典雅,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我漫步其中,感受着国学文化的韵味..

古典诗词的魅力国学文化故事

《古典诗词的魅力:国学文化故事》一、引言国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典诗词更是其中的瑰宝。古典诗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美,更在于其背后..

国学文化故事走进古人的智慧世界

国学文化故事:走进古人的智慧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学文化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国学,顾名思义,是指我们国家自己的学术文化。它包括了哲学、..

穿越时空的国学文化之旅古今故事大碰撞

一、引言:穿越时空的国学文化之旅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学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当我们翻开那些古老的书籍,仍然能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本文将通过讲述国学文化..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文化故事世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道德智慧。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更..

传统文化国学故事的魅力之旅

一、国学文化故事的历史渊源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化。国学文化故事,则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故事。..

国学瑰宝古老故事的传世智慧

一、国学瑰宝:古老故事的传世智慧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学文化故事,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本文..

国学文化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国学文化故事的起源与传承国学文化故事,源远流长,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源于古代先贤的智慧..

100个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ograve;u)王荒淫(yiacute;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

清代绣云阁第二十五回讲了哪些故事

蚌女精花中献媚江清道元外谈情毒龙真人统领妖属,自居三缄空室,不时独到三缄宅中,馈送美酒珍馐以及仙果之类。三缄曰:累承厚贶,何日酬兄?道士曰:蒙兄赐宅,得与为邻,..

千古风华国学文化故事中的智慧与传承

一、国学文化故事概述国学,即中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思想、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国学文化故事,则是以这些学术思想、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为基础,通..

国学文化故事中华传统美德的传奇传说

一、什么是国学文化故事?国学文化故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奇传说。这些故事来源于古老的典籍、民间传说以及历史事件,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

玩偶故事

不知是什么缘故,它被从超市里买来;然而又不知什么缘故,它的主人将它放置在教室一角的小柜子上,从此再没在意过它它成了无主人的玩偶。 秋日的温暖的阳光在窗帘上投下窗..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碰撞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自古以来,国学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通过讲述国学文化故..

经典传承国学文化故事中的智慧与魅力

一、经典传承:国学文化故事的历史与价值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国学文化故事,则是这些学术文化在历史..

经典国学故事背后的智慧与道德

**经典国学故事背后的智慧与道德****一、道与德**在国学文化中,道与德是两个重要的概念。道是指事物的规律和原则,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表现。《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

国学文化故事我的文化传承之旅

国学文化故事,我的文化传承之旅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学文化故事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

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的传奇魅力

**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的传奇魅力****一、道教发源与武当山**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而道教第一山武当山..

道长揭秘和合术照片简单方法帮助挽回男友

和合术照片简单方法帮助挽回男友很多人都想要了解,其实和合术的具体做法都是道长来主持的,所以要跟主持和合术法事的道长商量是怎样进行。在做和合术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尝..

国学文化故事体验古人的智慧与传奇

国学文化故事,体验古人的智慧与传奇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学文化故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国学文化故事包含了丰..

高功道长揭秘感情和合符有用吗!

在挽回感情的道路上,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通向终点,不少人都会通过和合术和合符来增进自己和爱人的感情,让两个人破镜重圆,那么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少人疑惑感情和合符有用..

王志民孟母教子故事与当代家风建设

数千年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对于当代的家风建设,特别是廉洁道德家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孟母教子的丰富内涵 历史文献记载,孟母教子的故事大..

清云道长为您揭秘回心转意符

符咒是中国道教用以传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所谓符咒是符箓与咒语的合称。一般地说,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 ,..

揭秘道教秘术——感情和合术

感情和合术是中国道教流传下的通过祭炼做法而恢复和增强男女感情姻缘的秘术。介绍从法术的角度来看,和合成功的时间不一样。和合法术和吃药一样,有些人吃了药,当时就好了..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注释】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

揭秘道教因缘和合术 为你感情上道保险

因缘和合术中国道教流传下来的通过祭炼、祷祝和做法而恢复和增强男女感情姻缘。让感情破裂的伴侣重归于好的秘术。通常通过符咒作为载体发挥功效。由来因缘和合术始于道教的..

讲述和合二仙的原型故事

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挑一个最具童趣的讲。很久以前,在华山上住着一个修道者,他带了两个徒弟专心修炼。一天他寻找药材时碰见了两个穿红肚兜的胖娃娃,天真可爱..

揭秘和合二仙的寓意

和合二仙寓意夫妻恩爱。他们呢,就是中国的丘比特。传说他们一人拿着并蒂莲,一人拿着盒子,这都是有寓意在里面的。并蒂莲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盒和合是同一个读音,也有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