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郑明达 范思祥 程鑫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多种宗教信仰多元共存的和谐格局。在中国,决定了中华文化拥抱世界文明的开放心态。

海纳百川、海纳百川,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中华文化不断繁荣昌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愈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各民族的交流、交流、融合不断构建更加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祖国的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2022年7月,******来到这里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的说唱展示,并与《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深有感触地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百川之水和各族优秀文化汇流而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一部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融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创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许多民族都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些民族经过诞生、分化、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56个民族;

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美丽的河山和广阔的领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华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秦汉的雄伟,唐朝的繁荣,康干盛世,是各民族创造的辉煌;

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各族儿女的热血流淌,心心凝聚;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从未如此广度和深度。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融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互爱互助。 ;

……

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历史“四个共同”观——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 是的,我们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培育的。

在中华文化的长期渗透中,56个民族团结在中华民族的旗帜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

在各民族的交流、交流、融合中,展现出新的活力、释放出新的动能——

多元中创整体,整体中百花齐放。

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包含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还有大量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浇灌出更加美丽的中华文化之花。

(下载版本3)

(上接第1页)******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一体,来自于文化兼容并包、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近”。族裔群体。 它来自中国。 它是民族追求团结的内生动力。 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收力,才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用民族交流、交往、融合构建新合力,不断构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北京西单商圈,刚刚落成的中华民族社区体验中心吸引了众多游客。 行走其中,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体会到构建浓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源。 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更加巩固。

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点。

从多元到团结,从尊重差异到增强共性……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着力打造坚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和促进我国各民族更加广泛持久的交流融合加快把中华民族建设成为认知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不仅与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本质紧密契合,也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

在拥抱世界文明的同时培育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

敦煌莫高窟以其栩栩如生的彩色雕塑和精美的壁画,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多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文化认同超越地域、地域、血统和宗教信仰。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用单一文化取代多种文化,而是用多种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

古往今来,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西安举行。 百花齐放,礼乐齐唱。 在唐朝的古韵中,中亚各国元首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包容世界各个角落的优雅气度。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着称。 从历史上佛教东传和“伊朗儒学”,到近代的“西学东传”、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对外开放,文明交流、学习借鉴,始终在包容中创新。

正如******所说:“今天,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必须拥有更宽广的胸怀,更广泛地开展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主动地学习学习中华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世界文明”。

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特质——

西藏根平乌孜山南麓的哲蚌寺,气势宏伟。 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时来到这里。

“宗教发展的规律在于‘和谐’。任何宗教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适应其所处的社会,这是世界宗教发展和传播的普遍规律。西藏的发展佛教必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造福社会的稳定。宗教必须和谐,社会必须和谐,民族必须和谐。 ******强调。

“和”字表达了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演变,与中国儒家文化、道教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国多种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存。

两千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点。 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方油画的融合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写意油画。 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在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中一脉相承。 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发展和壮大。 营养丰富。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将以更加开放、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借鉴和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画卷。西方现代化模式。 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

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高度,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博采众长,博采众长,是一个大国的胸怀和魄力,也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责任。站在潮流的最前沿。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宽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花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3月,******在***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中庄严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进步贡献新的强大智慧和力量。人类文明。

以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洞顶上的飞天壁画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该作品选取敦煌壁画中的传统飞翔形象,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进行创作绘制,呈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神韵。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成为新时代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见证。

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深刻指出:“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新时代,中华文明秉承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正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幅生动多彩的画卷——

北京冬奥会让世界惊叹; 唐代芙蓉园,千年梦回; 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生机勃勃,绽放着新的时代魅力……古老的文脉是辉煌的篇章,今天的中华文化更是生机盎然。壮观。 ,中华文明更加璀璨夺目。

“事物的凹凸反映了事物的情感”。 这是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的真理。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装,那将是难以想象的。

“一花独开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满园”。 ******形象地描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价值: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无论花多么美丽,也会显得单调。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次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弘扬各国文明,加强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割裂、相互排斥、相互替代,让世界文明的花园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平等相待、真诚相待——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和易货之路,也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中国向西方输入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以及胡椒、亚麻、葡萄、石榴等外国产品; 佛教、伊斯兰教以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学等传入中国,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养蚕技术也由此传播到世界。

中华文化是世界的,更是民族的。

在“天下第一雄关”甘肃嘉峪关,人们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 山西云冈石窟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福建福州三房七巷强调“要珍惜、尊重古建筑、老房子、老街区”……

******高度重视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化。 如今,中国的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文化融入现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深刻阐释了对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理解:“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土壤,都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如果你居高临下地对待一个文明,你不仅无法了解这个文明的奥秘,而且还会与之格格不入。”

这是一种宽容、尊重差异的博大胸怀——

中华民族历来相信“天下一家人”,主张万民和睦、万邦和睦、天下大同,向往“大道通天下、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共同利益。”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由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组成的世界。 各国人民已经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还需要努力。”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联合国讲台上首次向世界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

和而无异,天下就大一统。 新时代***人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从来不求同一、一视同仁,而是展现“差异”与“大团结”的辩证智慧。

倡导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新时代,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不同人群服务。 通过文明对话沟通提出方案、搭建平台。

6月15日,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圣火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磨角山成功采集。

此时此刻,象征团结的体育之火、文明之火、和平之火,与这片凝聚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圣地交相辉映。

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携手世界各国共同描绘更加壮丽的人类文明画卷。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