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有书(ID:youshucc)
真正的智者,总会在认清人性之后,直面生活赠予的狂风暴雨。
多年前看《白鹿原》,被书中如史诗般恢弘壮阔的历史所吸引。
如今已略经世事,再回头看白鹿原上的那些恩怨纠葛,竟然隐藏着亘古不变的真理。作家陈忠实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展示了白鹿两家祖孙三代人,在古老的渭河平原上各自不同的命运。其中描写的一副副贪嗔痴爱的众生相,帮我们看透人生,悟透人性。
办法都是人谋出来的,关键是要沉得住气,不能急急慌慌草率从事。白鹿原承载着岁月变迁的苦难,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岁月,人们就经历了干旱、瘟疫和饥荒。很多人在灾难里放弃了挣扎,白嘉轩却没有被困难裹挟,而是提醒自己:干旱时,白嘉轩带着人们用隆重的祈雨仪式来鼓舞人心。正如白嘉轩所说:“想要在原上活人,心上就得插得住刀。”他用实际行动,带着白鹿原上的老百姓熬过了黑暗,让生活一点点步入正轨。白鹿原上有两位风云人物,他们因为不同的做事方法,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白嘉轩是德高望重的族长,他在原上办学堂、立乡约,带着人们戒赌戒毒,把村里治理得风清气正。他在族长的位置上恪守德行,一生都活得坦坦荡荡,也因为品行端正,活成了白鹿原上的“脊梁”。鹿子霖表面上是兢兢业业的乡约,背地里却嫉妒族长的位置,经常用阴招打压白嘉轩。他不仅挑动族人闹事,让白嘉轩背造反的黑锅,还指使人勾引白嘉轩的儿子,趁火打劫了白家的土地。鹿子霖以为自己坏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人易骗,天难瞒”。一生精于算计的鹿子霖,目睹同党被枪毙后精神崩溃,最后被活活冻死在柴房里。一个人行走于人世间,做事不愧对良心,才能活得心安理得。没有经过多少周折而顺利地达到目的取得胜利,反倒使人觉得意犹未尽不大过瘾。
曾经看过一个“篮球架”原理:
篮球架设定的高度,就是让人既不会轻易地进球,也不会永远都进不了球,那个高度正好是努努力就能进球的高度。
也正因为篮球架高度设置的合理,它才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
所以,目标并不是越容易达到越好。
像篮球架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才是最能激发人积极性的目标。
设置的目标太低,会让我们在舒适区躺平,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用合适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打破局限,超越自己。
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要不就只有碰死到墙上一条路可行了。前不久看过一个热搜,一位英语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却干着摩的的活,风吹日晒。“开摩的散散心没什么大不了,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去各行各业都会有更多的可能。”生命是一场随遇而安的旅行,并不是非要一路高歌才算无悔。人世间从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灵活变通,才能天地皆宽。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己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
《白鹿原》中的黑娃是长工的儿子,起初他当过土匪,砸过祠堂,坐过大牢,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我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黑娃就这样接受了招安,成为了德高望重朱先生的得意门徒。在诗书的熏陶下,黑娃的内心一步步觉醒,从鲁莽无知的土匪头子,蜕变成为整个宗族的荣耀。“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你只能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