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道教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文化。 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生活是道教文化的生动体现。

道教把老子所说的“道”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 它认为这个“道”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本源,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个“道”转化而来的。 人可以回归本源,与“道”合一,达到永生的境界。 因此,后世道教视老子为道教始祖,尊老子的《道德经》为最重要的经典。 道教的最高教义是“道”,道教的一切教义都源于“道”。

道教饮食文化

在全真派密林宫里,道士们都是吃素的。 他们吃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持戒。 “五戒”:第一戒是不杀生;第二戒是不杀生;第二戒是不杀生。 第二戒是不吃肉、不喝酒。 为了遵守这二戒,必须吃素。 道教认为一切众生,包括有生命力的、飞行的、蠕动的等等,都不能杀戮。 蠕动之类的都是人生的乐趣,因为蚊子、蚂蚁、蟋蟀等都知道如何避免死亡。 因此,应避免杀戮。 戒肉是戒杀的延伸。

除了上述原因外,素食者还认为吃素有利于健康长寿。 也就是说,道家吃素是为了养生的目的。 因为道士出家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长生不老。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一个以素食为主的大国。 素食有素食的好处。 考虑到人类长寿的因素,多吃素食也是重点之一。 关于素食长寿的文章有很多。 孙中山先生的《中国人应遵守中国饮食法》发人深省。 文章称,中国现代文明进步了,虽然很多地方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在粮食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它不仅蕴含着高超的烹饪技艺,其饮食习惯也与欧美医学、卫生学家发明的学术理论相媲美。 且不说古代的“八珍”,即金针、木耳、豆腐、豆芽等生活必需品,欧美国家更早并不知道它们是食物。 随后孙中山先生阐述道: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符合科学、卫生的标准,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中国老百姓喝清茶,吃淡饭配蔬菜和豆腐。 这些食物已被当今的健康专家证实对健康最有益。 因此,中国偏远山村的人们,不吃肉不喝酒,往往会活得更久。 结论是:“单就饮食而言,中国的习俗比其他国家要好,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中国人不再需要依靠激励和压力。他们可以学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实在是一件大福报,我们应该好好保管它,不要丢失它,可以把它当作世人的老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中国道教(包括佛教)应该成为素食者的典范。

科学证明,素食和蔬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 蔬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具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素食者的血液呈弱碱性,肌肉和身体不易疲劳。 素食者血液粘度低,血液供应相对充足,头脑清醒。 食肉动物往往呈酸性、困倦、焦躁、外向。 肉食者的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更容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

道家素食不仅体现了道教的爱的精神,而且净化了身心,与养生之道不谋而合。

道教除了提倡素食外,还提倡少吃。

道家经典《太平经》云:“食少为根本,真神清净,粪便污浊,气昏”。 《神仙传说》一书中写道:“吃多了是一种警告”。 其他道书也说:食欲宜小而频,不吃太多很难消除。 就像吃饱的时候又饿,饿的时候也吃饱一样。 酒肉吃得太多,被称为“狂胖”,意思就是你疯了,没有恒心。 贪图美食会导致腹泻。 吃熟的食物比生吃的食物好,少吃的食物比多吃的食物好。

吃太多食物不仅会影响你的健康和体形,还会影响你的思想和情绪。 当我们吃饱了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睡觉。 因为消化系统必须供给大量的血液,导致大脑的供血减少,使我们感到昏昏欲睡。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食饱则精神空”。 由此可见,道教提倡的少食是科学的。

这里再介绍一下天师家族的“四不食”规矩,即不吃牛肉、不吃狗肉、不吃鲻鱼、不吃鸿雁。

原因据说是:1.牛。 它一生吃草,一生榨乳,一生劳作,以济众生。 太难吃了。 2.鲻鱼。 人们常说:“乌鱼精最恶心,连自己的孩子都会吃掉”。 然而天师家族的说法却恰恰相反。 他们相信,当鲻鱼到了产卵期,它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暗淡,什么也看不见。 ,只等饿死升天; 鲻鱼崽是最孝顺的。 它们宁愿游进嘴里嘲笑母亲,也不愿让她饿死。 它们的灵魂非常宝贵,不能被吃掉。 三、鸿雁。 一只失去配偶的孤雁,一生孤独,处境悲惨,决心不再结婚。 他的精神值得称赞,但他不应该吃它。 4.狗。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它们一生跟随主人,侍奉主人,不能被吃掉。

道教是养生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既具有宗教性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和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中国道教名山

武当山——真武大帝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 “武当”的含义来源于“非真武不配”。

有人说:“天下名山,诸佛皆占”,但武当山却以道观为主,成为道教第一山。 山上的紫霄宫供奉着玄天武大帝,风靡天下。 后来因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而名扬天下。 一直是香客游览名山的不错选择。

武当山有着独特的山地地貌。 它既雄伟如泰山,险峻如华山,景色蔚为壮观。 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是我国的一座文化宝库。 山上的古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观更为著名。 堪称世界古建筑史上的奇迹。 就建筑规模而言,甚至超过了五座大山。 金殿,位于武当山主峰,是我国最大的鎏金青铜宫殿。

武当山的寺庙为何举世无双? 究其原因,与明朝开国皇帝朱棣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朱棣被封为“燕王”,镇守北疆。 没过几年,他的侄子建文帝就开始实行“削藩政策”。 朱棣见势不妙,以“清军一方”为名,起兵造反。 虽然有造反的理由,但叔父起兵推翻侄子是有违道德的,所以他必须寻找其他理由来“洗清罪名”,以打消将士们的顾虑。

于是,朱棣想到了掌管兵力的“真武帝”,并宣称自己是真武帝转世。 恰巧在出征前的宣誓大会上,天空突然变幻,乌云滚滚,风雨交加,与神话故事中真武大帝出现时的场景十分相似,士兵们便相信这是是真实的。 后来朱棣终于攻克南京,成为明朝的新皇帝。

继承皇位后,朱棣也觉得自己的成功得益于真武帝的庇佑,所以他决定报恩。 1412年,朱棣任命三名重臣为监察使,“聚五省财力,用人二十一万人”。 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历时十余年,修建了“八宫、两寺、三十六庵、七十二岩寺”的庞大建筑群。供奉真武帝。

青城山-太上老君

关于四川青城山的得名,说法不一。 相传青城山群峰环抱,群山环抱。 山形如城,故名“青城”,又称“青城都”。 另一种说法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意为“清虚守护神灵”、“青都,紫微,天帝所住之处”。

青城山自古以风景清幽闻名,素有“青城天下最幽处”之称。 山中森林茂盛,古树参天,溪流纵横,岩石湿润,泉水常年流淌。 诗人圣人杜甫有诗云:“我客青城,不吐青城大地。我爱公公山,丹梯近”。的宁静。” 宋代大诗人陆游盛赞青城山“云如玉峰北起,群山如碧波东展”。

真正将青城山确立为道教名山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张天师张道陵。

东汉舜帝初年,入蜀,寓鹤鸣山修道。 他视老子为领袖,尊其为“太上老君”。 他创立了五配米道(又名天师道、正义道),制定了二十四条规则。 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 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到青城山设坛传教,建立青城治。 现今,青城山尚存有天地日月石刻、养马台、天师坛等遗迹。

海拔1260米的青城第一峰彭祖峰山顶,矗立着供奉至尊老君的老君阁。 太上老君,又名道德天尊,太上道祖。 有句话说,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传承了道家经典《道德经》而被称为道德神。

《浑元圣志》云:“老子,老君,道之化身,元气之祖,天地之根本。” 因此,老子在道教中被神化为众生信仰的神。 老子是“混沌之祖,天地之父,阴阳之主,万物之帝”。

无论民间神话如何,今天,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老子被视为道教的领袖,《道德经》也成为道教的最高经典。 道教又称《道德经》为“道德真经”。 自张道陵在界卯讲道以来,青城山已经历了一千八百年的悠久历史,保存了大量的道教文物。 至今仍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研究道教文化的圣地。

龙虎山——降魔护道天君张道陵

“千峰争秀,万谷争水流,瀑布横飞,藤蔓倒悬,虎啸谷口起风,狼嚎明月”。落在山腰,如靛染成千玉,绿纱遮千堆烟……”

这是《水浒传》第一回中描述的场景。 是施耐庵梦中仙境,却是形容龙虎山景色最贴切的形容。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江西龙虎山的创始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张道陵。 张道陵年轻时考入太学(当时最高学府)。 他7岁时读了《道德经》,读了10多遍,才明白其中的内涵。 他还通晓天文、地理、五经、河图、洛书。

张道陵26岁被任命为江州(重庆)知县,但他一向喜欢黄老清廉健康的作风,认为为官“无益于一生”,于是辞官告老。 此后,他多次拒绝朝廷的入仕邀请,专心修道。 57岁时,他带着弟子王昌从淮河入鄱阳湖,再逆信江而上,进入贵溪云锦山。 在云锦山,张道陵炼制了“九天神丹”。 三年后,“丹化龙虎现”,云锦山遂改名龙虎山。

前面说过,张道陵后来正式创立了“五配米道”,他的追随者都尊他为天师。 后人称他为道天师或正一道。 123岁高龄的张道陵与妻子勇一起“登天”。 成仙之前,他吩咐子孙回到龙虎山,因为那里有他的丹灶,有他的草堂,有他的道士,还有他***的人民。 镇魔井中的“一百零八个天罡地魔”。

张道陵的曾孙张胜不负重托,携带祖师的印、剑、符、篆书,游历云贵、云南。 龙虎山,天师张道陵炼丹奠基的地方,开始了天师道教六十三代在龙虎山的传承,使龙虎山逐渐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后人还尊张道陵为“正天师”或“降魔护道天尊”,并在龙虎山建立了他的道坛。

齐云山——玄天神

安徽齐云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 它面向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南延伸的隆起部分。 因白云场长于山中,故古时又称“百岳”。

“黄山白峰对峙,绿水丹崖胜江南”。 如果说黄山是人间仙境,那么齐云山就是人间天堂。 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有多少美景没能欣赏到呢? 然而,当他来到齐云山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时,他还是像曹子健初见洛神时一样。 他在信中留下一副对联,赞道:“天下无胜景,江南第一山。”

齐云山自古就有道教活动。 据明代《齐云山志》记载,早在唐朝乾元年间(758-760年),道士龚栖霞云游此地,“持道隐居石门岩”。 ”,这块岩石因此得名。 故名“栖真岩”,意为栖霞真人之岩,以示纪念。 南宋时,道士在道源途中建有生真武观,道教盛行。 但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齐云山道教以“全真”为基础,是武当山全真派的最后一个教派。 其宫殿建筑和道教规章制度均仿照武当,故古人称其为“江南小堂”。 武堂”。

到了明代,由于皇帝对道教的尊重、支持和利用,齐云山的道教活动也日趋繁荣。 嘉靖十一年,正一派第四十八代汉天师张彦甫率众前往齐云山,为皇帝祈求儿子。 土地被授予,他生了一个儿子。 嘉靖皇帝大喜,下令在原真武庙遗址上修建太苏宫。 他亲笔撰写的《御碑记》云:“壬辰年间,因我为第一继承人,传授真人张延仪,命诸道士到齐云山建祠祈福。为嗣子,果然应允,从此立官建修,在齐云岩修建玄天太苏宫。……”

当地有句俗话:“烧香非到太苏宫”。 嘉靖皇帝修建的玄天太素宫是目前齐云山最大的宫殿。 里面供奉的大神与武当山的大神一样:真武大帝,又名玄武。 上帝。

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旭、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后受命重访齐云,建祠祭祀,弘扬秘经。 由此,齐云山名气更大,成为江南著名的正一派道观。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道教文化!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道教,就误以为是算命、看风水、拜神。 事实上,真正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宗教。 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东方科学智慧的源泉。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它历史悠久,教义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尊道重德、清静无为、团结慈悲、坚守朴实真真等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解决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今天。

从道教的基本教义中,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中国符号。

道教的最高信仰:尊道尊德、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首先由庄子阐述,后由汉代思想家、阴阳主义者董仲舒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信念。 季羡林先生解释为:天,自然;天,自然。 人就是人; 和谐意味着相互理解、结成友谊。

道教祭仙:敬天法祖、求仙参道

尊天法祖是周礼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 天是神,是神; 祖是宗庙的始祖神。 中国古代有“神不祀非人,人不祀非人”的说法。 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神祇只有皇帝才能祭祀。 诸侯大臣可以祭祀山川。 士人和百姓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 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都是祭祖日。 祭祖也是汉族宣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道教善恶报应:天人之应,天之责

道教的“传承”概念来源于《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就能感化子孙;祖辈积德行善,就能影响子孙后代。 如果他们的祖先屡犯错误,作恶多端,那么他们的子孙就会遭受无辜的灾难。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福;积恶之家,必有祸”。

道教修炼秘诀:性命双修,回归自然

道教认为,人的本性纯朴、纯真,接近“道”的本质。 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无辜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和欲望不断生起,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商品的诱惑,不断消耗着人原有的生命本质,遮蔽了人原有的纯朴本性。 如果你继续抑制不住的贪欲,就会严重损害你自己的心灵、生命和健康,从此你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 学道、修道,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回归到纯真无邪的状态。

道家人性:上善若水,弱而不争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与水相争,是人人所憎恶的,所以是水”。近道。住好地方,心好,仁慈,讲诚信,治好政,做好事,做好事在适当的时候。我不争,所以我不不在乎。” “上善若水”是善行的最高境界,正如水的性格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名利。

道家生活方式:清静寡欲,自然无为

道教的静与浊的教义是相互作用、相互对应的。 道以其安静的本质来改造和保护万物。 它从来不去想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回报,也没有欲望去对待所有的事物。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如果我们也用“静”的思想来治理世界、修身养性,世界就会和谐、太平,人们就会得到更好的休息和休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 所以学道信道的人首先要学会安静,以常静为行为准则,才能实现修行得道的追求。

道家自由精神:我命由我,不在天地

道教从追求“神仙不朽”的长生不老出发,确立了“我命我有”、“神仙可学”的生命主体理论,倡导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取,无畏奋斗,直至达到了长生不老的理想境界。

道家道德:忠、孝、义、仁、廉

忠孝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 “仁”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宗旨。 “仁”、“诚信”是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道德价值观。 它们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鲜活而有生命力。 。

道教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