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故事》(六卷)李晓宇着,林书局译

人类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并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如果我们承认情感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我们就会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情感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国家通过教材传达一套情感规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它还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式激发人们特定的情感体验。 家庭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场所,人们在家里学习情感语言。 除了这些具体方式之外,文化本身也起着情感教育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润物细无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让我们学习社会规范,学会辨别善恶、美丑,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

李晓宇的新书《中国文化故事》以汉字、文字、诗歌、古画、书法、风景为媒介,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社会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一种既相似又不同的情感。我们的。 文化。 无论对于社会、儿童还是成人,这套书都是重要的情感教育文本。 我想从三个维度来探讨这套书对于情感教育的意义。

这套书的书名是《中国文化故事》。 “故事”二字告诉我们,作者无意讨论中国文化的抽象知识,而是讨论汉字、文字、诗歌、古画、书法、风景在传统社会中的意义。 ,通过每个故事来传达。 “故事”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人们会将道德准则、价值观等信息编织成故事。 故事是帮助人们识别适当和不适当行为模式、促进社会规范形成、塑造人们认知和行为的框架。 中国文化的故事由李晓宇讲述。 每一个字、字、画、书法都因故事而变得亲近起来。

在《凤舞物语》中,李晓雨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在季节、风俗、礼仪、物品背后的生活情感。 人们对山水、物赋予情感价值。 以玉为例,古人并没有把玉视为普通的物体,而是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玉象征着君子的美德和温柔的气质。 在《书法的故事》中,李小玉讲述了每幅作品背后的情境和情感:《董美人墓志铭》表达了隋朝太子对早逝的爱妃的深深依恋; 杨宁时的《韭菜花扎》,表达了五朝士大夫的狂放不羁,热爱美食,与朋友交谊;黄庭坚的《花香闻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可以被感动”。春花香秋细雨,却非春花香秋细雨。 一颗被生活的磨难所震撼的心灵。”李晓宇讲故事,有意识地在古代故事和现代故事之间建立联系。在本书的许多文章中,你可以看到她如何在古代故事和现代故事之间自由穿梭。“跨界—— “时间”讲故事可以帮助读者以最“省力”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把古人的情感故事作为自己的“资源库”。

人类情感主要是社会习得的产物。 我们接受各种情感教育,获得情感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在特定场合做出适当的情感反应和表达。 研究情感史的意义在于探索一个时代的情感文化,丰富情感教育的方法。 《中国文化故事》细腻地描绘了古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当时的人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学习古人处理情感的方式。 读这套《中国文化故事》,我们常常会心一笑,因为我们看到古人也经历过我们的情感。 我们的喜怒哀乐,古人都经历过,“路上不孤单”。 这种“情感共性”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李晓宇在序言中已经说过:她曾经失眠,看到古人的辗转反侧,“心中就会滋生出无限的安慰”。 这句话虽然是玩笑的意思,但却恰如其分地阐明了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功能之一,就是给人带来“安慰”,具有“情感抚慰”的功能。 这套书让我们邂逅了古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它我们可以和古人一起感受、体验。 我们也将更容易理解和“适应”我们遇到的情绪。 在这套书中,读者可以体验到非常丰富的情感:相遇的浪漫、等待的焦虑、思念的憔悴、失落的痛苦、恋爱的幸福。 我们甚至可以向古人学习“幸福之道”。

学习古人的情感文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回逐渐失去的情感体验。 “天气已冷但未冷时”让我们感受到天气的微妙变化; “蓦然回首,人就在那里,灯火阑珊处”,描绘出意外的惊喜; 《路上的行人正在死去》描绘了一种迷茫、痛苦、悲伤的复杂情绪; “悲日月逝,哀我年逝”,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感伤之情。

《中国文化故事》还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处理感情的方式。 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含光》中的男人如何面对单相思,《梅花》中的大龄未婚女子如何表达渴望,《北门》中的男人如何“诉苦”。 超凡脱俗的苏东坡教会了我们如何放下向往和彷徨,“诗酒尽青春”。 同人还写下了“不想想就会忘记”,展现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情感表达对于社会秩序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过表达爱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我们也会表达愤怒并拒绝与他人建立关系。 人类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情感,例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和语言。 其中,语言更为关键。 人类发明了许多表达情感的词语,它们是情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晓宇说,“每个文明的语言都与该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民族习俗密切相关。”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表达情感的语言系统,它不仅反映了该文明文化中的情感,反过来又塑造了人们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变迁会产生新的情感语言,同时一些传统的情感语言也会被遗忘。 李晓宇是带着对语言问题的清醒认识而写下这一系列书籍的。 她在《文字的故事》的序言中讨论了词汇问题:“流行词汇确实创造了一种更直接、直白的表达方式,但我们也失去了文化细腻、微妙的一面。” 李晓雨以诗歌和文字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古代语言表达情感的动人之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语言。反过来,丰富的情感语言会让我们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李晓宇用了大量的笔墨阐释了传统文化中情感语言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