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无聊,找了找与"刚毅木讷,近仁"的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上对于"儒家"政zhi哲学方面的研究还是蛮重视的。

看了一下,跟我上学那会儿差不多,基本上还是没有弄出啥新鲜的东西,眼界太窄了。从外面看儒家的多,从里面看儒家的少。

大家对于儒家的固有观念来自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孔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撰的《论语》,这大概是一般关于儒家全部知识的来源。

当然,这里面很复杂,我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我们暂且来聊一聊一些确定的事情。

比如说,我不知道何为"儒家",但是基本上孔子及其相关弟子的记载以及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所以我一般不谈"儒家",只谈孔子及其弟子或者说"孔门"。

以"孔门"作为辅助线暂且替代儒家,这是需要告知大家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孔门的"知识背景",即在孔老以前,流行的是什么样的知识,或者说那种类型的知识。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一般认为孔老官运不佳,便以教书为生,在孔门有六门功课,称之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一般认为,礼为礼仪、乐为音乐、射指的是射箭、御就是驾车、书是识文断字、数是计算,等六种科目。

这六种科目能够成为固定的教学科目,说明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接受度,适应性,从这里我们大致可以做一个推论,我们称之为推论甲,即

推论甲:礼、乐、射、御、书、数,是孔老出世之前基本的知识分类以及知识背景。

这六种一般被称之为"六艺",随着后期的发展,后来又加入了"四艺","琴、棋、书、画"(宋明),在清又加入了"山、医、命、相、卜"这十五个对象基本上囊括了古中国的知识体系。

而奠基性质的是前六艺。

我们简单的来聊一聊这六艺。

关于礼乐,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是将其作为一种"制度"或者说"国际关系"理论来研究的。

宗周鼎定之后,建构了四套体系治理当时的天下,分别是"礼乐"、"分封"、"宗法"、"井田",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其中礼乐是协调当时的国际关系用的。

后来周室力微,礼乐作为一种约束以及收拾不住,各种"僭越"开始,玄门的国际关系理论"强弱"开始成为主导性的外交思想,开始支配当时的雄主,合纵连横上演。

在这个时期,礼乐崩坏,强弱崛起,孔门提出了一种替代"礼乐"的国际关系理论"朋友",开始与"强弱"主导的关系理论进行抗争。

这种思路的开拓性在于什么地方呢?

"强弱"是对于陌生关系的一种厘定,"朋友"关系也是对"陌生关系"的一种厘定,孔门(曾子一脉)在丛林法则里面开拓了一种看待陌生关系的视角,即"朋友关系"。

如何看待陌生关系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怎么来检验呢,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中西对于外星人主题的科幻片的拍摄以及想象。

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关系绝对是一种陌生关系,如何来看待这种陌生关系其实也反应出了一些文化的潜意识。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近些年的外星人主题作品,诸如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2019年)以及前几年颇为诗意的《降临》(2016年),原著的作者是华裔,姜峯楠。

无论是在《降临》还是西方其他外星人题材的科幻片里面,其潜意识的设定是,出现了一个陌生事物,一般会将陌生人的东西定义为"威胁"。

这种潜意识的假定其背后是"城邦"思维(有具体清晰的边界),意思是说,"城邦"的资源是有限的,陌生人的出现必然会分享一部分资源,这是潜在假定。

这种假定忽视了交流、贸易、技术进步、乃至各种周期对于经济,人口,文化的调节作用。

对于《降临》来说,其底色还是将陌生的东西视为威胁,但是他向前迈进了一步,就是强调"相互了解"的重要意义。

还有一种非常典型环境的陌生关系,就是"问路",只有陌生才会问路嘛。大家留意,在英文之中,问路的第一句话是"打扰一下"

在中文的语境中就比较丰富了,比如年长者向年幼者问路,会说"小朋友(不区分男女)","小兄弟","小姑娘"。

年纪相仿的开头会说,"哥们","这位兄弟","这位大妹子";向年长的问路,会说,"老人家","大叔","大爷","大娘","阿姨","叔叔";最普通的也会说一句,"你好",这些都是陌生关系之下搭话说的第一句话。

大家还记得夏洛去找马冬梅的那次经典的问路吗,大家注意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大爷(停顿一下),楼上322住的是马冬梅家吗",大爷说,"马什么"。

大家注意,这个时候,夏洛已经有名了,可是在陌生环境与关系之中,他还是脱口而出,"大爷",而不是"老头子"或"你好","打扰一下",这就是文化的约束力与潜在的影响。

而当大爷听到"楼上322住的是马冬梅家吗",这里大爷其实是启动了预警机制,揣着明白装糊涂。

因为问路很少问的这么具体的,一般会说,"马冬梅是住在这栋楼里吗",或者说,"这里住的有没有叫马冬梅的"。

大爷听到夏洛问的这么具体,便以为他是来找事的,所以喘着明白装糊涂,闹出动静,让楼上的冬梅有所警觉,这就是邻居之间的相互关照。

儒家或者说孔门其实是非常平常的,大家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痕迹。

我们假设,最为原始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在此之外,是"饮食男女",在外一层是"强弱"关系,这几种都带有先天的特征。

所谓的先天就是"不用教的",或者再转换一下,就是所谓的"丛林法则",或者在"文明人"眼中,这些是"落后"的关系,但是孔门对于这些关系是很有研究的以及看得很重的。比如论诗: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简单翻译一下:

子夏问孔子:“‘笑容多么好看呀,美丽的眼睛多么明亮呀,用素粉打扮得多么有神采呀!’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画画。”子夏说:“那么说礼是否也是后起的?”孔子说:“商,你真是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和你开始讨论《诗经》了。”

再比如我们之前聊到的文明与落后的关系,孔老说:

子曰:“先进于礼乐(yuè),野人也;后进于礼乐(yuè),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孔门在这个先天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些东西,先是"礼乐",后来礼乐不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朋友"。

建构与想象能力是觉醒(区别于无意识)的标志,即所谓"文化"。

这是我对于"礼乐"作为制度的一个角度,从学术传承来说,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他们符号化的特征就会更加凸显,也是我试图拓展的两个方向。

当然,我们的成果不止这些,简单分享一些给大家,这里面要做细做实的东西还蛮多的。

比如说从我们前面假设的三种比较原始的关系,玄门其实也做出了理论探索,他们探索的结果集成在了道德经里面。

对于道德经的拆解我基本的思路也已经有了,不过这不是我们目前的重点,拆解完孙子兵法再说。

大家思路要开阔一点。

公众号:笔记本NK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