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十二年,南蒯将叛季氏,枚筮之(枚筹也),遇坤之比(坤六五变)。曰:黄裳,元吉(坤六五爻辞),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言非黄);下不共,不得其饰(不为裳);事不善,不得其极(失中德)。外内倡和为中(不相违也),率事以信为共(率行也),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非忠、信、善不当此卦)。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问南蒯占此卦将欲举何事也,欲令从下之饰为恭)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有阙谓不参成)。后蒯果败。

按:此专取本卦动爻辞。

(注释)

①此例取自《左传·昭公十年》。南蒯为鲁大夫季平子的费邑宰,欲以费邑背叛鲁国而投向齐国,遂用《周易》占断如何。此即其筮案。

②黄裳,元吉:此为坤卦六五爻爻辞。元为大,裳为裙、裤。周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服,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所以南蒯遇之以为大吉,此处以黄裳黄裙为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所以为大吉,故子服惠伯据此断行险事则不吉。

③黄,中之色也:传统易学认为:东方属木,主青色;南方属火,主赤色;西方属金,主白色;北方属水,主黑色;中央属土,主黄色。所以此处认为黄为中之色。

④中不忠,不得其色如果占者心中没有忠信之美德,就当不起黄之尊贵之色。

⑤下不共,不得其饰:如果占者为人臣吏,而没有恭共的美行,就当不起下裳之美饰。

⑥事不善,不得其极如果占者作事不善,失去忠信、恭共之中德,就不会符合元的含义。

⑦阙:过失。

(译文)

昭公十二年,南蒯欲要背叛季平子,用枚筹占了一卦,遇坤为地变水地比卦(坤卦六五爻变)。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南蒯认为大吉。拿给子服惠伯看,说:想干一件大事,怎么样呢?子服惠伯说:吾曾经研究过《周易》。占问忠信之事则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此卦外坎内坤,坎为刚强,坤为温顺,外刚强而内温顺为忠;谦和行事而贞正,是为信。所以说黄裳,元吉。黄,是中央土之正色;裳,为人下体之衣饰;元,为众善之***。如果占者心中没有忠信之美德,就当不起黄之尊贵之色(言未得黄之正色);如果作为臣下而没有恭共之美行,则当不起下裳之美饰(下不为饰);如果行事不善,失去忠信、恭正之中德,就不会符合元之大义(失其中德)。内外同倡和顺为中(上下不相违背),行事忠信为恭共(率即行),恭养善行三德为善。如果没有忠、信、善之三德则不能承当此卦此爻之美义(不具备忠、信、善之三者则不能当其卦)。况且《周易》不能用来占断险恶之事。您要举何种大事?何必要掩饰呢?(问南蒯占此卦将要举何事。并从下之饰引申为恭正之义)。中之美则能黄,上之美则为元,下之美则成裳饰。三德全俱则可筮,但仍有阙失之处。占筮虽然吉利,但结果未必吉利(有阙失则谓三德不全备)。以后南蒯反叛果然失败。

按:此例专取本卦动爻之辞来推断,而未参看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