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十二年,楚伐郑,晋救郑及河,闻郑及楚平,中军师荀林父雩欲还。彘子曰: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师,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卦之临卦(师初六变),曰:‘师出以律,否臧凶’(师初六爻辞。律,法;否,不也)。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今彘子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众散为弱(坎为众,今变为兑,兑柔弱),川壅为泽(坎为川,今变为兑,兑为泽,是川见壅)。有律以如己也(如,从也。法行则人从法,法散则法从人。坎为法象,今为众则散,为川则壅,是失法用、从人之象),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竭,败也。坎变为兑,是法败。孔疏:竭是水涸之名。坎为水为法,水之竭似法之败,故去竭败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水遇天塞,不得整流,则竭故也)。不行之谓临(水变为泽仍成临卦,泽不行之物)。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醬彘子之违命,亦不可行)。果遇必败(遇敌),彘子尸之(尸主也),虽免而归,必有大咎(为明年晋杀先谷传)”。后果如庄子言。

按:此因彘子出师,即以师为卦,而有取于初爻变临之辞以推决后事,而无不神验,与前两则因事取卦之义正同,神乎技矣!自春秋后不复有此。

又按:《说卦》坎为律(同法),坎变为兑,兑毁折,应彘子违法也。坤众也。注云坎为众,不知其本。

【注释】

①此例取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②夫:古时成年男子的通称,此处引申为武士、勇士。

③卒:最终、终究。

④佐济;邦助、救助。佐为辅助,济为救助。

⑤师出以律,否臧凶:此为师卦初六爻爻辞。是说出兵作战当依乐律而进退,否则出师虽顺成而亦有凶。律,古时军队赖以号令

进退的乐律,以后引申为纪律。否,恶,此引申为不。臧,有善之意,此指执事顺成。

⑥众散为弱:师卦初爻动变为临卦,则师之下卦坎变为兑,坎’为众,兑为柔弱,是众多分散而变为柔弱之象。此外,众多则必强大,分散之则削其力,所以说“众散为弱”。

⑦川壅为泽:师卦下卦坎变为兑卦,坎为水,亦可训为川,兑为泽,大川变为大泽,所以有大川阻塞而变为大泽之象。壅,有阻塞、阻滞之意。

⑧律以如己:律,指音律、乐律,此处引申为法、法律。如,从、遵从。律以如fe,是指人可以随意地曲解、应用行律,而不是人遵循法律去行事。

⑨律竭:师下卦坎变为兑,坎为水为法,坎变为兑,则坎不完整、有损变之象,故曰败,所以有法败而法不能行之象。竭,干涸,此处引申为败。

⑩盈而以竭,夭且不整:大川的水是满的,变为泽,就将枯竭;本川的流是磬的,被壅塞,就将散漫,所以说“盈而以竭,夭且不薑。

⑪不行之谓临:师卦初爻动变为临,临下卦为兑,兑为泽,泽与水流相较为不行之物,所以说“不行之谓临”。此外,临卦上坤下兑,坤为土为地,兑为泽,泽在地下,其水难流,所以也说“不行之谓临。

【译文】

宣公十二年,楚军攻打郑国,晋国救郑的援军已到河边,听说郑军已到楚平,中军师荀林父欲班师回晋。歲子却说军队巳经出动,听说敌人强大就要后退,这不是勇士所为。您行令是中军之师,却不如一介武士。若要撤退,你们可以撤,我不能撤”。彘子遂以中军之兵士去辅助郑军。知庄子评论说这支军队将要完了。在《周易》,为地水师变地泽临卦(由师卦初爻动变来)。师卦初六爻辞说:‘行兵作战要依法而进退,否则虽顺成而亦有凶’(此为师卦初六爻爻辞。律,音律、乐律,引申为法;否,恶,引申为不)。行事顺意有成为臧,逆心背意为否(现在彘子违反命令为不顺成,所以应否臧之凶),大军分散则必弱小(坎为水为众,今变为兑,兑为柔弱),大川阻塞而变成大泽(坎为水为川,今变为兑,兑为泽,表示大川被壅塞而终成泽国)。不以军队的命令、纪律而行,而是自行其事(如,即依从、遵从。法律实行那么人依从法而行事,法失去效用则法依人意而难行。坎卦有法之象。今大军散开,山川壅塞,是法律失去效用而依人之象),所以是律否臧。况且军队的纪律巳遭破坏(竭,败坏。坎卦变为兑卦,坎为水为法,兑为毁折,所以是军队的纪律遭到破坏。孔穎达疏注曰:竭是河水干涸之意。坎为水为法,河水的干涸就好比法律受破坏,所以说是竭败),就象大川的水很满,变为浲后逐渐会枯竭;就象大川的流水壅塞之后逐渐会散漫,所以最终结果凶险(流水被壅塞,不能整流,就会逐渐干涸)。临的卦象就是行不通(师之下卦坎变为兑泽即成临卦,泽为不能流动之物)。有主帅而不听从,说的就是这(譬如彘子违抗命令不执行,也是不可行)。如果遇到敌人必败(遇为遇敌),彘子将载尸而归(载其主帅之尸),自己虽能暂时脱免而归,以后必有大灾难(第二年为晋国所杀)”。以后的结果果如知庄子所言。

按:此例因彘子出师作战,即以师卦来分析推断,并取初爻动变临卦之辞来推测以后之事,而奇验如神,与前述因事而取卦的筮例之义相同,真是神乎其神。自春秋以后这种占法巳不复存在。

又按:《说卦》说坎为律(同法),坎变为兑为毁折,毁折必败,与彘子违抗军令之事对应。坤为众。先人所注之坎为众,不知其根据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