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有贤德(注:周,晋悼公之名也。其父谈,晋襄公之孙)。单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其行也文,天地所祚,将得晋国。且吾闻成公之归也(成公,晋文公之庶子,初居周。赵穿杀灵公迎于周而立之,名黑臀),晋筮之,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⑧(乾初九、九二、九三变而之否也。乾,天也,君也,故曰配,配先君也。‘不终’,子孙不终为君也。乾下变而为坤,坤地也臣也,天地不交曰否。变有臣象,三爻故三世而终。上有乾,乾天子也,国也。三爻有三变,故君三出于周也)。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一谓成公已往为晋君。后之不知,不知最后者在谁也。‘其次必此’,次成公而往者,必周子也)。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曰:使有晋国,三而异欢之孙(欢,晋襄公名也)。今周子正襄公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欢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是其德又足以君三袭(合也)焉,必当之矣”。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周子果入为君,是为悼公。

按:此以象推,不用辞。乾天也君也,坤土也国也,内乾变坤,则是天命之有国也,亦君而之国也。而三变则三次也。“配而不终”者,谓坤与乾配,至三而止(韦注谓配为配先君,疑非)。而三为诸侯,五为天子,周天子国不动如故(上乾不变),而侯之往有国(指坤)者,咸出自九五之下,是出自周也。而三出者,因乾初爻变、二爻变、三爻变,故决其三出也。

简言之,乾之坤是君而之国也。而上九五之乾如故,是君而之国者,皆出自周天子国之下也。而乾德阳,阳为君。《周易》于乾每爻以龙为喻,是一爻变即一君出之国而取自周,二爻、三爻变亦然也。“不终”者,谓变不及九五之乾。韦注谓为子孙不终为君,义无取。

(注释)

①此例取自《国语·周语》。晋成公原客于周,晋赵穿杀晋灵公,迎成公为晋君,当成公由周归晋的时候,晋人曾为此占了一卦,得乾之否,此即为其筮例。

②配而不终,君三出焉《说卦》乾为天为君,天在上,君在下,所以乾上卦的乾为天,下卦的乾为君,有国君配天之象。但乾卦变为否卦,乾之下卦由乾变为坤,坤为臣,即由君变为臣,所以说“配而不终”。乾下卦三爻都由阳变阴,阳为君,阴为臣,所以又说“君三出焉”。此外,“配而不终,君三出焉”古人多解,然难周全,似以此为佳。

③乾德阳,阳为君:乾为老阳之卦,且乾主刚健有为,故其德为阳。阳有君的积极向上之德,故亦以为君。

(译文)

晋国孙谈之子孙周到周国,事奉单襄公而有贤明之德(注:孙周即晋悼公,其父孙谈为晋襄公之孙)。单襄公有疾,将顷公召来而告诉他说:“一定要善待晋国的孙周。他的行为很有礼节,天地又辅助他,将来一定会得晋国。况且我听晋成公将归国时(成公即晋文公之庶子,最初居于周国,赵穿杀晋灵公后把他从周国迎回而立为王,其名为黑臀),晋人占了一卦,起得乾为天卦变为天地否卦。这是说:晋君配天而不能长久,会有三位君王(乾卦初九、九二、九三三爻变而变为否卦。乾为天为君,所以说是配,配为配先君。‘不终,是说子孙不能永远为君。乾之下卦变为坤,坤为地为臣,有天地不交之象,故曰否,有否塞不通之义。变之坤卦有臣象,三爻变所以三世为君而后终。上为乾卦,乾为天子为国。三个爻变为三变,所以有三个君出于周国)。已经过去一个了,最后的一个也不知道,第二个一定是孙周(一是说成公已成为晋君。后之不知是说不知道最后一个晋君为谁。‘其次必此’是说成公之后一定是孙周)。况且我听说成公刚出生时,其母梦神对她说:‘将使他据有晋国,三世之后必非晋裹之后(欢为晋裹公之名)。今孙周正是晋襄公之孙,而其德行孝悌恭俭,不是他而是谁呢。况且其梦说‘必定是晋襄公之孙’,必实据有晋国。其卦说‘一定要三世为君’。对孙周而言,其德行又足以君王三袭,一定当此之言”。顷公允诺。等到厉公之乱后,孙周果然入晋国为晋君,即晋悼公。

按:此例以卦象来推断,而不用卦爻辞。乾为天为君,坤为土为国,内之乾卦变为坤,则是说受天命而享有晋国,也即为君而享有晋国。而三爻变则三世为君。‘配而不终’是说坤土与乾天相配,至三世而止(韦昭注说配是配先君,疑为不妥)。而三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五爻不动则周天子国如原先一样不动(上之乾卦不变),而诸侯前往则享有侯国,都出自九五之下,是说出自周天子之国。而三出其君,是因为乾卦初爻、二爻、三爻皆变,所以说三出其君。

简言之,乾变为坤即君王而到侯国。而土九五之阳爻未动如初,是周天子之国未动,皆出自周天子之国之下。而乾德为阳,阳为君。在《周易》,乾卦每一爻都以龙为喻,故一爻变即一君出自周国,二爻、三爻变亦然。‘不终’,是变爻未及九五乾尊之位。韦昭注释说子孙不会终为君王,义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