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土木之变,南冢宰魏骥集同官上监国疏,会钱塘客陆时至善易,请筮之,得雷风恒之雷水解(恒三爻变)。骥曰:帝出之,不恒而承之羞①,固也(恒三爻辞)。变而负乘,寇将复至②,如之何(解三爻辞)?客曰:既已负,帝乘矣,再至何害。所虑者,贞之则吝,徒守反咎耳(贞吝亦解三爻辞)!骥曰:善!乃易疏去。

次日客过,骥曰:昨筮,无大咎乎?曰:大吉!曰:何谓也?曰:夫恒为大坎③(上下阴中阳,故曰大坎),而正当坎中④,所以陷也。然而恒互为乾(二至四),以一乾而巍然居三乾之间③,若无往而不为。君者,乃一变为解,则已解矣。且解之辞(象辞)曰:利西南⑥。西南者,所狩地也;其来复,则还复也。夫恒者久也,日月得天而久照⑦(恒象辞)。今解之互体则正当两坎互离之间,坎月离日,非日月幽而复明乎?大明,吾国号,非返国乎?只解有两坎两离,而上离未全,尚有待耳!后寇果再至,以战得胜,英宗返国,如所占。

按:此用两卦辞,兼用两卦互卦。

【注释】

①不恒而承之羞:此取自恒卦九三爻辞。其辞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是说不能恒守其德,因而有时会蒙受羞辱,则占问有。承,蒙受。

②负乘,寇将复至;此取自解卦六三爻辞。其辞曰:负且乘,至寇至,贞吝,是说负物而乘车,必其物珍贵,不肯置之车上,此无意中以物之珍贵告人,将招致贼寇来而劫夺之,艰难即在目前,故占问则有吝。

③恒为大坎:恒卦下爻和上两爻为阴,中间三爻为阳,有两阴包阳之象,故恒为大坎。

④正当坎中;恒卦变为解卦是恒之三爻动,恒为大坎,三居其中,所以说正当坎中。

⑤以一乾而巍然居三乾之间;恒之三爻动,三爻为阳,三爻之上、下两爻皆为阳,所以说一阳而巍然居于三阳之间。此处之乾为阳之意。

⑥利西南:此与下文之其来复皆取自解卦卦辞或素辞。解卦辞说;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是说利于往西南;无所往而返归则吉,如有所往,早行乃吉。

⑦日月得天而久照:此取自恒卦象辞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是说日月运行有其永恒的规律,日月在天才能长久照耀万物。

【译文】

明朝土木之变后,南冢宰魏骥召集同官联合给监国上疏,恰遇钱塘客人陆时至善于易筮,遂请陆时至占了一卦,筮得雷风恒卦变雷水解卦(恒卦三爻动变)。魏骥说:帝已出朝,不能恒守其帝王之政德而难免蒙受羞辱,这是本来的道理(此取自恒卦九三爻辞之意)。恒卦三爻动而变为解卦,解卦是说负物而乘车,寇贼将再次召至,怎么办呢?(解卦六三爻辞之意)陆时至说;既然已经负贵重物品,帝已乘车,再至又有何害。值得忧虑的是,守正则有小吝,徒然自守反而会有咎害(贞吝也是解卦三爻辞之意)!魏骥说:好!于是换疏而去。

第二天陆时至经过,魏骥问:昨日所占之卦,没有大过吗?陆时至回答说:非常吉利!魏骥问:怎么说呢?陆时至答曰:恒卦有大坎之象(恒卦上下为阴中间涵阳,所以说恒为大坎),动爻正在大坎之中,坎为险、陷,所以说是险陷。然而恒卦二爻至四爻互体为乾卦,所动之爻以一阳而巍然居于三阳之间,好象是无往而不为。恒之互乾为君,三爻一变而成解卦,则已解矣,况且解卦素辞说利西南。西南为皇上狩猎之地;其来复,则皇上必还而复。恒卦有恒久之意,日月在天而能久照万物(此取自恒卦素辞之意)。今解之互体离正在两坎和互离之间,坎为月,离为日,这不是说日月开始幽暗而会复明吗?大明为我国之国号,日月久照而来复,这不是说要返国吗?解卦有两坎两离之象,而上之离未全,还要等待!以后盗寇果然再次侵犯,战而胜之,英宗于是回朝。正如所占。按:此例用两卦之卦辞来推断,兼用两卦互体之卦象来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