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西河少年出亡,筮之,遇水泽节之水天需(节三爻变)。节者止①也,需者有待②也。节与需皆坎险在前③。然节三爻当互震(二至四互震),之柔而变为乾刚④,震则动,动而得刚,可以出险,经云刚健而不陷⑤是也(需象辞)。顾亦惟刚健,故不陷,否则需矣,致寇至矣(需九三爻辞)。乃急行,而蹑⑧者果至,因匿海陵,越一月,曰可出险矣。经曰利涉大川(需象辞),大川淮也,因过淮至山阳令朱君所,朱君集名士歌宴。先生念需象有饮食宴乐⑦语(大象语),憬然⑧会,吾幸已出险,且宴乐矣。过此失位(需六爻语意),于是舍之去。

李刚主曰:按遇卦②之卦皆有水火既济之象(节二至五互大离,需三至五互离),是险可济也。兑缺⑩变乾,其身甚健,文明在体①(节三爻在大离中,需三爻在互离中),则后之举博学宏辞,与高年著述传世,皆见焉。

按;此偏重之卦,象、象、爻辞并推,与朱子说相反。

【注释】

①节者止:节为卦名。节之卦象似竹节,故卦中有著草竹杖之节义,又有节制、节省义,亦可以引申为止。

②需者有待;需从雨从而,而为天之隶变,故需与雨、天有关,有求雨、待雨之义,后引申为等待、需要之义。

③节与需皆坎险在前:节与需之外卦皆为坎,坎为险,有险于外、险于前之意,故节与需卦皆险难在前。

④之柔而变为乾刚:节之下卦为兑,兑为悦为少女为柔,节三爻动其下卦兑变为乾,乾为刚,故曰节之下柔而变为乾刚。

⑤刚健而不陷:此为需卦条辞。需卦上坎下乾,坎为险,乾为刚健,故虽有险于前,因为刚健而不去冒险,故不陷于险中。

⑥蹑;追随。

⑦饮食宴乐:需卦象辞说君子以饮食宴乐,故此处说需卦有饮食宴乐之义。

⑧憬然:忽然醒悟的样子。憬,觉悟。⑨遇卦:即本卦。

⑩兑缺:兑卦为毁折,其卦有上缺之象,故兑为缺。

①文明在体:离为光为文明。动爻在节卦二爻至四爻之大离和需卦三爻至五爻之离中,所以说文明在体。

【译文】

毛西河少年时出外逃亡,占了一卦,遇水泽节属卦变为水天需卦(节卦三爻动变)。节有节止之义,需有待时之意。节卦与需卦皆是坎险在前,然而节卦第三爻正在节二爻至四爻所互之震中,节之兑柔而变为乾刚,震为动,动而得乾健之刚,故可以出险,这就是《易经》需卦素辞所说的刚健而不陷。因为是刚健,故不致陷于险中,否则需待时,从而招致盗寇。毛西河于是急行,而追逐的人果然不久即至。毛西河藏在海陵一个月,才说可以脱离危险。需卦爻辞说利涉大川,大川是指淮河,于是毛西河渡过淮河而到山阳令朱君之住所,朱君召集名士歌女而宴乐。毛西河想到需有饮食宴乐之义,恍然醒悟,庆幸自 己已脱离危险,并有宴饮之乐。过此则失位(需卦六爻象辞之义),于是舍之而去。

李刚主说:按本卦节、之卦需都有水火既济之象(节卦二爻至五爻互体为大离,需卦三爻至五爻互体为离),所以说险难可以度过。节卦之下兑缺而动变为乾刚,其身甚为强健,并有文明在体中之象(节卦三爻在大离中,需卦三爻在互离中),那么以后毛西河之有博学宏论,在年长时著作传世,在卦中皆可以显现。

按:此例推断偏重之卦,卦象、象辞、爻辞一并推断,与朱熹之说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