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没公婆的夸孝顺,没小儿的夸干净。哑巴从来无是非,聋子亦不听邪风。痞子善守不做贼,穷不奢华摆古董。男女总有丑怪的,从不苟且无私通。果然相貌赛潘安,家有银钱用不完;常有美色来引诱,几番几次不依从。

如此才是奇男子,诚信正意有实功。远謟近略才智广,但用智谋有钱用。受贫善守不苟且,生为君子死成圣。

一、忽略精神的涵养

有的老道人修着修着修成了哑巴,修成了聋子。不是真哑,不是真聋,是装聋卖哑。好话不听,听不到,你问的一些话他也不知道。


但是你会发现他在道上,心是摆正的,你偶尔问一句中意的话他就听见了,他听该听的,道业上的事。闲杂的东西,已经学会了,是真听不到,自己就把它过滤掉了。

世间有很多东西,有的人赢钱多,有的人相貌美,可是这些东西不能让人称赞,心中有道行,一生行一个君子的道,这才是有本事的人,让人称赞的人。


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是穷也好,是富也好,不苟且,依从天道,坦坦荡荡,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骄,威武不能屈。他生是君子,死万人敬仰,就成圣了。

我们更多的追求还是在外在上,很少有人称赞一个人,是从这个人的德性上去评判的。尤其是当下社会,扭曲到一种什么程度呢?一个人的德性越高,越被辱骂,这个人傻,甚至于当成反面教材,千万别学这个人,学这样的人以后就没法活了,可是他咋还活得好好的呢?


也许此时你的物质、你的财富、你的地位确实比他高,可是你忽略了,人生在人世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一个泡沫般的生活,最重要是精神上的追求。你看到了他物质上的贫穷,地位的卑贱,忽略了他精神上的涵养,他舍己利人的心,帮助穷困的心,从来不抬高自己,不以势压人的心,这一点上你比不过他。而我们的人生很短,之后你在哪儿?他在哪儿?老天爷是公平的,会安排去处的。

二、在人世间打转

你此生把财富耗尽了,福报都用完了,今生又没攒多少,总是想着打算盘,自己能占多少,怎么去坑,怎么去骗,怎么去害,怎么去利用他人。别人呢,安分守己,用的都是辛苦,天道里面的东西,用的是正财,还不断地去施舍,从来不骄奢、不淫逸、不过度,那他的财库里面怎么能用得完呢,老天爷怎么能不给他打赏呢?


所以当有一天他成为王侯,成为富贵之人的时候,你也许是他门前给他拎鞋子的人,给他扫地的人,给他牵马驮粮食的人。

阴阳就是这样轮转,世间就是这样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何况一生一世,百年的这种转动,千年的转动。


你搞不清楚你面前的人是谁,也许是宿世的父母,你走在集市上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动物,千年、万年之前他跟你是什么关系?你是说不清楚的。大宇宙就这么运行着,转化着,升升沉沉。悟透的人往上走,能一直逍遥快乐,悟不透的人沉沦、苦恼、流离。

此时快活,快活了一个守不住的东西,它不是真东西,不是真财富,所以你骂他的,他不跟你辩,知道你愚钝着呢,辩不清楚,也无须跟你辩,他自己有自己的道,有自己的理,信自己的东西就够了。


你死的时候、后悔的时候来不及了,甚至于死的时候都不知后悔。那就且打转,来世再相逢。来世的时候谁尊、谁卑就说不定了。

善友同会来小庵,大伙穷究细盘桓。人言贪欲损精神,反把吃亏当香甜。本有一桩便宜事,层层欲里未会面。休用各处去寻访,不远就在眼面前。但凭逆行颠倒法,除情了欲当下见。


除去一分轻一分,除去十分才得安。一切情欲都除尽,便宜到手乐自然。从此不去游地狱,翻身跳上苦海岸。不用找寻假福地,本心自有真洞天。

三、一生修行去践行

前面一直在提除欲、了情,但是没有专门一段文字在说的,这一段是专门在说这个事,而且说的很透很透。前面的因子是几个朋友来庙里,几个人在一块谈道,人言贪欲损精神,反把吃亏当香甜。祖师说这还有一桩便宜事,什么佳便宜事呢?就是用的功夫少,得到的成果大,这个好事世人不知晓。


这个便宜事就是除欲,而且除一层有一层的果,层层除尽就成了道,就这么简单,所以也是这一本经为什么起名字叫《除欲究本》的原因。

这是董清奇一生所悟,也是他一生修行所践行的,把这个假东西给打破了。欲就是牵引你的东西、后天的东西。把真主人给守住了,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才说除去一分轻一分,除去十分才得安。层层往里,到了最里面的时候就和真主人会面了,不用修也跳上了苦海岸,不用找也在真洞天。这一段说的太透了。


可以说它就是《除欲究本》的一个点睛。其他的文字在画龙,有尾巴,有鳞,有爪子,脑袋上还有犄角,眼睛、耳朵,这一块把眼睛的那个放光的东西给点了。一切情欲都除尽,便宜到手乐自然,这就是便宜法门,方便法门,识破了这个机关。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发现修行原来这么简单,找自己的毛病,除自己的欲望,改自己,修自己,端正自己,不用去外面乱找,不用再贪什么东西,贪什么东西都是虚妄的,还是假,这个才是真修行。

元始天尊在《真藏经》里面也讲,每个人都有三毒:贪嗔痴。可是元始天尊讲,说这贪嗔痴就是三宝,除一个就得一宝,三个都除了,三宝就得了,你自然跟元始等同。你还会操心别的吗?还用得着操心吗?也就是说不要再找了。


《感应篇》所说的那些种种的恶行就是你要找的,你在哪儿下功夫呢?就在这儿下工夫。不要去研讨,在那个理上去执着,而要在实际的功夫中去践行,《感应篇》、《阴骘文》、《觉世训》、《外日用经》、《忏悔文》,还有《除欲究本》,这都是见功夫的地方,入手的地方,还有诸多的戒律,“三皈依戒”、老君爷的“积功归根五戒”,虚皇天尊的“初真十戒”、“女真九戒”、“中极三百戒”、“天仙大戒”,老君爷的“一百八十戒”……


这些戒就是光明大路、高速公路,一路地往前走。不用在荆棘丛中手疼被扎了一下,下面还有石头呢,把脚给绊了,看不见路,得有一个灯。没有这些苦恼,一路奔驰,只要你守着这个道。

四、人与宇宙的共鸣

大家迷茫就迷茫在这里,不知道在实际的地方下功夫,总是在理上探究,这是我们当下整个教育的问题,逻辑思维教育,外化的教育,往外去走的教育,把人和自然割裂的教育,却忽略了我们是宇宙中的一个分子,我们在宇宙之中的是动着的,活着的,会呼吸的。


你的念头、你的想法会影响日月星辰的,它因你而动,更忽略了整个时空也是在运动的。你研究的某些小规律在某个阶段是不变的,但是整个苍茫的宇宙,你如何去观察呢?你怎么去探究呢?永远不可能,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像一个射线一样有起点没有终点,一直到整个人类的覆灭。

所谓东方的哲学才是真正的抵达真理的,穿透一切的学问。这一点,这一段文字关于除欲的这个,大家仔细去揣摩。自己的毛病就是自己的师父,不要在别人身上找,不要在理论上找,在自己身上找。大的找完了找小的。

一开始很痛苦,很慢,也很乏味,久而久之,除去一分轻一分,越来越畅然,越来越快活,越来越自在,那就得法了。

到那个时候很多修行的东西豁然开朗,犹如用一把利刃劈竹子一般霍霍有声。很多对于宗教、对于修行的疑问不需要师父你自己就明白了,一读就懂,因为把那个根给抓住了。

没有抓住的时候,不去除欲,不去究本,在外缘上,在外相上去争去执着,只能是牵缠越来越多,像进了一个荆棘丛一样。只能是自添苦恼,倒又何苦呢?倒不如不识文字,就懂一点天理,做一个简单自然的人。

更新于:9个月前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人的欲望到了何种地步才能满足

有天一个人来到寺庙,询问这个寺庙当中的禅师人的欲望到了何种地步才能满足?禅师并没有直接回答那个人,而是将自己手中茶杯当中的茶缓缓的喝完,之后才对那个人说,让他明..

为人处世的智慧,宽一分待人,退一步处事!

做人做事,宽一分待人,退一步处事,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立足。为别人留个位置,是顶级的智慧,更是一生的修养。一、留个台阶让别人下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

欲望强,贪心重的面相特征

心地善良的人都有一颗仁慈的心,欲望也不会特别强,只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知足常乐。但是一旦人的贪欲过强,心灵就会扭曲,人也会变的自私自利。那么什么面相的男性是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