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从哪天开始算起

所谓的头七,是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古代先民认为死者的魂魄会于“头七”返家探视。而头七的概念,主要出自与 《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密法)。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由八世纪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士所著,并将其传入西藏。全书依照佛法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回复西藏度亡经,了解更多专业内容),特别介绍了“出胜”、“入胜”的一些概况与方法,详细介绍了西藏佛教秘杂的中阴超度方法。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头七是人死后前七天,灵魂还尚在人间,过了这七天,死人就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头七对我们还是很重要的,也就有了头七死人会回来、会托梦。头七是死后的第一个七天,包括死的那天。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於「头七」返家,家人应於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於「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於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趟「天梯」到天上。“头七”对于上了一些年纪的人来说并不是陌生,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这其中的禁忌。有时触犯了还浑然不觉的大有人在,最终导致家中财运、健康等受损。

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

做七,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七分功德,我们做七的人自己得六分,亡者只能得一分,所以做七的时候,最好请七个法师,七个法师的功德他只能得一分。做七佛事要能真正有大利益,做法事的这些人,真诚心去做,他得的利益大。如果照著仪规去诵经拜忏,心地不诚,他得的利益很少。怎么心地不诚?这一面念经,一面拜忏心里打妄想,心不在焉,他得的利益很少。如果这个亡灵在世脾气很大,性情不好,诵经不诚恳的人,他会找他麻烦。鬼跟人一样,一些厉害的人,你要得罪他,他就找你麻烦,他报复你。性情温和的就算了,就不找了。

如:1号去世的,“头七”是哪天?“三七”是哪天?

答:1号去世,“头七”是7号,“三七”是21号。

那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又为何要做七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佛家的生缘说了,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在佛教信仰中,他们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后却未投胎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同童子的形态,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个期限;如果七日之内,仍然没有找到生缘,则可以继续第二个七日,一直到第七个七日终止,必生一处(详情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之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是由于当时佛教盛行的缘故。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符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出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在古代先民的观念之中,原本就对灵魂一说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魂魄仍旧存在,之后在佛教信仰的影响下,认为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好友也要送一些纸、烛前来。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的仪式。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

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以下四大注意事项需谨记。

头七有什么风俗讲究

第一:“头七”日不可与家人争吵产生口角

“头七”回魂夜是逝者唯一一次返阳看望自己亲人机会,此时还不可以被称之为“鬼”。因此,逝者家属在当天一定要缅怀故人,千万不可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争吵不断,如果被逝者知道他便会伤心不已,留恋于红尘,久久不能放下。

第二:“头七”贡品忌牛肉、马肉、狗肉

在这天逝者家人都会在家中摆一些贡品进行缅怀先人。但是贡品的选择是非常有讲究的,一定不能放牛肉、狗肉、马肉。因为头七当天会有牛头马面四位阴差护送故人的魂魄回家。所以贡品不可选择那几样肉,对此大家选择其他的荤菜,做得越丰盛越好以此犒劳那四位阴差,让故人免受欺压。

第三:门前放碗水+五谷粮

消灾免难

头天这天除了需要注意贡品之外,还要在家门前放上一碗清水与一碗五谷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洗掉逝者尘埃,消除灾祸,预防邪气入侵。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水与五谷粮在第二天清晨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将清水洒于门前,而五谷粮则要洒到河流中。

第四:坐月子不宜参加头七祭祀

如果在头七日恰逢有人坐月子,此人是不可参加头七祭祀的否则会冲撞已故的人及至随同的阴兵。如果是属于意外身亡的人会拖梦给亲人,有些会是自己未完成的事,有些会是失不得等。家属做到这样的梦为其做了所拖之事便可以让其不再有任何牵挂安心的踏上黄泉路,至此永不在回来。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头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方法就是睡觉,睡不着也应该躲入被窝;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到了“头七”当天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这一种说法,据说是出自《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密法》),不过头七习俗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而且在不同地区“头七”习俗也不尽相同。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说起“头七”,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佛教术语——“超度”。《地藏经》称,初死的人如果生前多造恶业,死后又没人为他追荐,其神识就可能投生到饿鬼、地狱等恶道中去。在死者“罪福未定”的七七四十九天内,以“善愿功德力”回向死者,使他不投生于地狱等恶道而转生人天等“善趣”,俗谓“超度”。超度之俗,大约始于梁武帝所创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系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即解救沦落地狱、饿鬼中的众生的倒悬之苦。大概到唐代时,民间就已盛行超度之风。如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记载:“村人遂于陂中设斋超度。”超度具体内容包括念佛、诵经、营斋、做道场等,又有超升、超生、超拔、超幽等等不同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