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筠松与晋代郭璞合称“郭杨”,他们是风水界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为什么郭杨名头这样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肯定有对风水有精湛绝技的奇人,但他们成了过眼烟云,随风飘散。杨筠松不但有风水专著留给后人,还有不少弟子继承了他的衣钵,并将他的理论发扬光大。杨筠松又叫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位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体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江西派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
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杨救贫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政客所害。在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
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请杨救贫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在答谢杨救贫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
杨救贫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救贫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救贫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曾文辿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询问其中的奥妙。
杨救贫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杨筠松之所以成为风水界的一代宗师,杨公风水是古代的科学的风水术,他继承和发展了郭璞《葬书》的理论和其徒弟曾文辿完善了风水术,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郭杨曾古代风水法。
当今全国各地的许多寺庙、道观、宫殿、祠堂、民坟等,无一处不是按照风水格局勘察设计的,风水是存在的、是科学的,而不是迷信的,是值得国人去研究的。郭杨曾古代风水法,无论在其典籍理论中,或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中,都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风水术对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讲求山青水秀、风光宜人的地方为好地方;不仅如此,还与伦理和礼仪道德观念密切联系起来。
中国人是讲礼仪、尊孝道的,当其父母或长辈去世之后,总是希望找一块风水宝地来安葬,因此,中国有句俗话:“入土为安”。把去世的人安葬在草木茂盛的锦绣山川大地之中,既无干旱,又无水淹的地方,这样又符合“葬乘生气” 的规则特征。 相传在杨筠松年轻的时候由于年少轻狂,得罪了信宜县令,后被县令派兵追杀。杨筠松便展开了一段逃亡生活,一日眼看就要被官兵追上,杨筠松躲进了一间破庙之中,但是寺庙中无处藏身,杨筠松只能先开神帐进入神橱之中。官兵追入破庙之中,手中拿着火把,四处寻找杨筠松,眼看杨筠松就要被发现,突然从神橱之中吹出一阵黑风,吹灭了官兵手中的火把,将官兵吹的四处逃窜。
杨筠松当时心中对神明万般感激,并许诺事后一定会重修该庙宇,为神像重塑金身。谁知这时突然有人喊道“杨星主,我家娘娘有请”,随后杨筠松便看到是两个青衣女童,便跟着走了上去。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九天玄女请杨筠松进入大殿,随后九天玄女传杨筠松天书两卷,其一为《皇帝龙首经》,其二为《太一遁甲六壬步斗》,杨筠松谢过九天玄女便在两名女童的带领之下离开。但当杨筠松离开之后眼前一黑,当杨筠松睁开眼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是在神橱之中,但手中却攥着两本天书,而杨筠松的风水之术便是从这两本天书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