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道教五腊中的“地腊”日。 
在道教信仰文化里,有“三元五腊”之说:
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地腊之辰
地腊,中国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明·叶宪祖 《碧莲绣符》诗:“天中令节欣相迓,地腊灵辰福转加。” 明·夏完淳 《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掌管鬼魂的酆都大帝,在五月五日考校鬼魂,以该鬼魂现在人间的亲戚所做的善恶,作为确定鬼魂罪、福的依据。
地祇上将温元帅圣诞
温元帅是玉帝赐封的亢金大神,是东岳十太保的第一太保,兼任道教护法神将,为著名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一,又是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据《三宝太监西洋记》描绘说:“蓝靛包巾光满目,翡翠长袍花一簇。朱砂发梁遍通红,青面擦牙形太毒。祥云露露离天宫,狼狼牙妖精尽伏。”
《地祗上将温太保传》中有:温琼,字子玉,乳名卓郎,身长九尺二寸,长大有志,勇武敢为。时唐朝群盗蜂起,随汾阳郭子仪出战,身为先锋,白刃未尝伤体。子仪尝梦前军有黑雾,觉而问监军,知夜里前军中校尉温琼大醉,身中酒气散发有如黑雾成龙成蛇,群盗惊走,温琼追杀数千。未几,拜其为几前都检点。子仪尝与温琼同宿,又梦见其变黑蛇而生一角,知其为异人,然终凝其为患,欲杀之。温琼觉其意。遂逃至泰山下屠牛卖酒为生。后遇泰山三郎炳灵公所化道人点化,遂悟而不再杀牛,入东岳当庙祝三年。一日在岳峰遇黄衣道人,道人对温琼作揖曰:“今日岳帝书上汝名,若天年终则为岳府太保,汝可立像于殿前,身后当任其职。”温琼如言立像,果然羽化,肉身不倒,初受敕封为“显德大将军”。温琼不以国封为荣,不愿享受汉族民间庙食,拒绝为其立庙。炳灵公将其事奏知东岳大帝,岳帝诏其为“地府冥司争取人案大典者”,生死皆由其所掌管。
温琼成神后常降雨除旱,显灵济世。后在四川青城山为30代天师虚靖真人张继先“灭害人之魔,去乱教之鬼”。虚靖真人保奏其为“助法翊灵昭武大使太保”,将其列入地祗十将之中,是为东岳十大太保之一,故又称其为太保。
虚靖真人以付三千鬼兵付温琼统领,供其驱使。鬼兵首领薛真、徐汴起初以为自己是冥司猛将,而温琼前身只是一凡人,不服节制,温琼与二人相约在泰山西城一战,以决高下,薛真、徐汴统领鬼兵安营列阵,温琼跨黑马冲进阵营,大呼一声,变为黑蛇,长千百丈,以尾缠绕薛、徐二将。二将不能变化,束手就擒,众鬼兵四散逃跑,却见四周火起,不得出围,遂乞命求赦甘伏节制。
《温太保传补遗》中的一段故事说:一日,北帝降下瘟药千丸于东岳大帝,敕令其遗使行瘟,检察世间不忠不孝、杀生害民、损物之人。东岳大帝受诏,命温琼行瘟,瘟琼寻思:一丸之药可杀千人,千人之死害及千家,况且气候传流,借毒行疫,殃及世人不中计数,甚失太上好生之德。于是仰天面北,将瘟药一口尽吞,欲以己身代千人而救无数性命。须臾,温琼腹痛身热,不可支持,变作一大猛鬼至东岳大帝前俯道请罪,东岳大帝上奏北帝,北帝欲治温琼渎职之罪,真武大帝嘉其用,保奏北帝赦免其罪。北帝遂敕令温琼专奉真武命令,由是温琼善名远播,威名愈震。
南方雷祖邓元帅圣诞
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其中有道观内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邓元帅忠,银牙耀目辛天君环,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左伐魔使苟元帅章,右伐魔使毕元帅环等天将,还有陶天君荣、庞天君洪、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于是,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雷祖居于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
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
《明史》的《礼志》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
志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下降
太乙救苦天尊,又称青玄大帝、青华大帝、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河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难,只要祈祷天尊或“诵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亦可“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一般形象为头戴冕旒身着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色莲花宝座,身下一九头青狮口吐焰,簇拥宝座。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杨枝,足蹑莲花,圆光照耀等相显现。
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人类在危难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
至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渡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天蓬翊圣真君下降
天蓬元帅,与天猷元帅、真武将军以及黑煞将军合称。《太上三洞咒经》称其为: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元帅游行太空、黑煞将军尧火斩凶、真武角将乞水玄酆。宋代以后,黑煞将军为“翊圣保德将军”所取代或合而为一,称其为: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
《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可知,北极四圣为北极紫微大帝手下的四位大将。
北极天蓬元帅是四圣之首。他“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翊圣元帅,亦名黑杀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妙经》说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天庭位列,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无邪不断,何鬼敢当。摄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华日月,威震乾坤。”其《黑杀咒》曰:“走符摄录,绝断鬼门,行神布气,摄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雷公霹雳,电激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把帝钟,头戴昆仑,行绕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许拒逆。”《道法会元》卷一七五谓翊圣元师主治元照灵虚府,有元照灵虚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传世。《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杀神符,并曰:“若黑杀真君闻龙蜃触符,即亲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纸书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镇宅,除灾驱怪。”
真武下降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至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端午节道教习俗

系五彩丝线,祈风调雨顺

古代人认为流行疾病的产生不但是由于四时的恶气所致,更主要的是因为鬼神作祟,而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系臂就是一种解祟的方法,《风俗通义佚文》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这种五彩丝又叫长命缕、续命缕等,它的颜色有青、赤、黄、白、黑,是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确定的,古人认为青、黄、白、赤、黑就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只要五行齐全,一切毒物邪鬼都会对其避而远之,因此系戴上五彩丝就能够驱邪避役、长命百岁,道教中道士作法时所布的五色旗也是依此原理。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着戴五彩绳的习俗,将五彩绳戴在身上,可以把未来一年里所有的晦气积攒在一起,然后,在端午节零点后的第一场雨时,将彩绳丢到下水道、十字路口、浅水滩等地,意为将晦气丢掉,未来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挂艾草菖蒲,望驱鬼辟邪

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驱邪的另一种方法。《荆楚岁时记》中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光着脚踩踏青草,预防病痛,还要采集艾草,将其扎为人形或虎形,悬挂在门上,这样既能借艾草的香气辟毒,因为艾草煎汤洗浴能治某些皮肤病,而将干艾草点燃后其烟雾可以驱蚊蚋,又能借老虎的威势吓退邪鬼。人们除了将艾草编成虎的样子外,还会用彩绸剪成小老虎的样子,贴上艾草,佩戴于胸前,女儿家将其挂在头发上,或者将其作为钗头,因此艾虎在民间端午节中扮有重要的角色,是人们辟邪的重要饰物。 

除了艾虎之外,古代民间还有悬菖蒲的风俗,《燕京岁时记》中就记载端午节有用菖蒲、艾子插在门旁,以禳解不吉之物的作法,有时人们也将菖蒲种植在花盆中,在端午前后摆放在门旁,另外,还有用菖蒲雕刻成天师驭虎像的作法,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说:“仲夏五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这些风俗在今天仍然存在。

 

饮雄黄美酒,御百毒侵袭

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也体现在饮用雄黄酒这一点上。从唐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中说,每到五月,“自初一日起,取雄黄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尤其是经过《白蛇传》的传播之后,雄黄酒更为人们所熟知。在《图经衍义本草》中说雄黄列“玉石部中品”,具有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的功效,对于雄黄酒,《道藏》之《神仙酒炼雄黄》说服用过之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正是道教对雄黄酒功效的夸耀,使得民间十分看重其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辟百毒的风俗。

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作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如今,我国江南地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此外,端午节时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也有避邪驱瘟的作用,关于端午赛舟的习俗,早期在民间认为是为了用龙船将“瘟病”赶快送走,也与驱瘟的目的分不开。

禁忌

在中国古人眼中,五月时昼最长夜最短,是阳极盛阴极衰的时候;但物极必反,也就在此时,阴气会悄然滋长。又兼古人生存环境恶劣,五月盛夏多发疾疫,所以被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月份,被称为“恶月”。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缅怀逝者。因此此日也像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

2022-06-03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