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照堂地理秘书》10卷,清乾隆手抄本,作者(清)刘仁,此书系统整理了蒋大鸿几乎所有著作,并辑录了刘仁自己所著《地理十则》、《杨公遍地钤注》、删定注解《地理阐幽》(《管窥篇》)等三元地理秘书多种,并希望刘氏后人“世藏金匮”,不可公开!全书共856个筒子页,合计1712页。

藜照堂地理传家秘书 目录

第一卷

鲁公青囊序

黄石青囊经

杨公天玉经

杨公青囊奥语

第二卷

蒋大鸿玉尺辨偽

杨公都天寳照经

第三卷

蒋大鸿归厚録

第四卷

天元余义

蒋大鸿玉函真义天元歌

云阳君口诀掌诀

无极真人八极神枢

枕中记

醒心篇

辨正总论后说约

神火精

太极篇

平原局法

黄白二气说

第五卷

水龙经第一卷

水龙经第二卷

第六卷

水龙经第三卷

水龙经第四卷

水龙经第五卷

第七卷

天元余义阳宅三格辨

天元第四歌阳宅篇

归厚録阳基篇

阳宅指南篇

八宅天元赋

天心相宅秘诀全图(计五十三页)

第八卷 尅择

天元第五歌克择篇

造命约言

天星择日篇

第九卷 蒋氏原本所无 后觉于增入

海角权衡青囊三字经

郭氏葬书

杨公遍地钳

地理阐幽

地理十则

先后天圆位说

洛书说

混元秘旨

混元歌

萧客水龙篇

摘録萧客玄机水神篇

地理摘锦

地理摘锦歌

第十卷 蒋氏原本所无 后觉子增入

谢氏水钳

古今名墓图

藜照堂地理传家秘书自序

易之為书,钜细悉傋,体用俱同,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人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以生其吉凶悔吝岂能出乎其外哉。

夫太极,理也,阴阳五行,气也,万物,形象也,理,气之体也,气,理之用也,形象,气之迹也,理不可见,见之气,气亦不可见,见之形象,此一气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仰观於上,日月星辰皆象也,俯察於下,山原水土皆形也,故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星地行,上下相因,古之至人,因象以辨方,因方以定位,因位以相形,因形以审气,因气以明理,探鬼神之机,操祸福之柄,察识山川以立人极,地理之原本于易也。

予少耽地理,世所梓行之书,靡不捜之罗之纵览之,众说纷纷,了无定义,乃专于三合净阴净阳之说,谓杨曾以来,师师相授之道如是,及考之今古成迹,卒多不验,心窃疑之,而究不知其所以。

岁在癸亥,靖江卧云羊君来游吾郡,与之言,其义与予颇异,及与论断旧跡,无不竒中,叩其所传,则出吾郡蒋大鸿先生,蒋氏之传,世谓非杨曾正派,故於其书未尝少留意,兹与羊君言论,其溯源河洛,至易至简,始得易之真解,因取蒋氏天元歌归厚録读之,大有省悟,始知地学之正宗在是,而予三十年来攻若,徒為俗术所误,欲与羊君辨难晰疑,而羊君吝不少洩,予遂不复请,自取蒋氏辨正读之。

我友云吾汪子好学深思之士也,亦尽知从前之谬,反覆细緈於辨正之中,遂得尽通其义,著有辨正发微,予尝与之究论天人,穷源竟委,且穷搜蒋氏遗书,无片纸遗漏,虽未能致乎其极,而已窥全豹,乃知净阴净阳三合之说,皆杨曾之隐语借以匿其秘旨者,后人误以为秘旨故讹以传讹至此耳,今夫独阳不生独阴不生,言地理而不言天阳,其能免独阴之病乎,天为阳地为阴,山水皆地,则皆阴也,阴之所在,阳必求之,彼施此受,彼倡此随,此万物之所以生生不已,鬼福之所以及人也,言乎,净阴净阳则显失交gou之义,三合则虽知交gou,然其交gou也不以气而以方,与刻舟求剑者亦复何异。

且杨曾以前有郭氏水龙经,其文亦借天星以隐其秘,而按其图皆立穴于止水,实不出外气行形内气止生,形止气蓄万物化生之义,由此而推杨曾之一宗,郭氏蒋氏之一宗,杨曾概可见矣。

予既得真传正义,历览古今成迹,其成败与废,若合符契,始叹天地间自有理气真旨,人自不得其传耳,伏羲之卦,对待之体也,文王之卦,流行之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义卦未始无用,于方位之对待者,分阴分阳,而于其流行见互根之妙,文卦未始无体,即于方位见互根之妙,而于流行之合同而化著对待之机,蒋大鸿彻义文之妙理,穷河洛之渊源,故其书归源於气化,盖阴阳无时不升降,天地无时不交gou,天地人物本一气以流通,故地有吉气足以感召天气,天有吉气足以触发地气,天地之气,必假人物而旺人物之旺,必得气运而与其气运之转轮即剥复相循,否泰相因之理,虽其来无踪其去无踪,而明者为能知其一,定而不可易。

蒋氏之书,无一语不本诸河洛,即无一语不本诸义文,实吾儒尽性穷理之学,非今昔形家者流,穿鉴传会者所能望其涯涘也,予生也晚,未得亲受业於蒋氏,今日之得出迷津,微知要妙,实赖蒋氏之遗编,籍非蒋大鸿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岂获亲此,窃深惟遭逢之大幸,有干造物之忌,何敢贪天之功以為己力。

第我闻道而年已哀,我亲一日不能还吉壤,我憾一日不能释诸怀,恐旦暮死两抱憾以终,故手辑此编以示后人,盖欲其求是道以护本根,非欲其挟斯术以求衣食,其中山龙、水龙、阴阳二宅奥枢,暨天星克择心法,无不悉备,皆天宫之秘宝,人世之金丹,神而明之,造化在手,惟愿世藏金柜,代秘玉函,授书务必授义,传心务必传神,死者得乘天地之正气,生者定产天地之正人,垂之无穷,传之不朽,庶予毕世之讲求不辜,而上苍启牖之洪慈无负,倘或亵玩灵文,浪洩匪类,既道训诫,必犯天殃,戒之慎之,是为序。

——乾隆十年岁次乙丑月逄上已申江后学后觉子,刘仁乐山氏自题於藜照堂之会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