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锔盆子,锔碗,锔大缸啊!”这陌生的吆喝声,仿佛从古老村落里的巷陌中传来,把人带回到过去的手工艺历史时代,把破裂的瓷器摆正,对上碎片,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截铜造锔,扬锤敲锔……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个破裂的花瓶、一只摔烂的瓷碗、一把漏水的茶壶、一枚断开的镯子在锔匠手上很快就修补完整了。那若隐若现锔子上,闪耀的是锔匠的智慧和辛酸。

当前一些老手艺不断淡出生活,那些走街串巷的吆喝声,那些铿锵悦耳的物件敲击声,渐渐成为悠远的记忆。一些老手艺不再单纯是落后的或者必将被新工艺淘汰的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沉甸甸的文化符号,藏在对儿时的记忆中,回味无穷。

锔盆子来锔碗咾,锔锅锔大缸……沂水县64岁的张希明是个锢漏子,也捎带着干些换盆底换水筲底的白铁活儿。

这不,一家的盆底漏了,老张麻利地将盆底铰下来,手锤子叮叮当当一阵,将盆底敲出对接的胎模,再另拿张铝锅底,在铁砧上仔细地敲出另一面胎模,并将两者啮合一起,一阵轻锤慢打之后,盆底换好了,为了防止漏水,老张又用油泥将接缝处抹一遍,大功告成。

在老张手里,许多东西都能变废为宝。这不,一个锈迹斑斑的铁桶,被他改造成了冬天取暖用的柴炉。

眼看晌午,老张从车把上的皮包里取出一袋煎饼,一小袋虾皮,倒上一大缸子开水,左手拿煎饼泡水,右手用匙子挖虾皮下饭,十几分钟就完活。

吃罢晌饭,老张又做了几个小活,抬头看看日头偏西,他收拾起行头,准备开展上门服务。一户人家有一口子缸碎了,已经约好上门维修,老张想趁早拾掇,免得又黑又冷活干不利索。 锔缸是粗拉子活,也是比较赚钱的活。这是个淄博产的大釉子缸,据物主说,是别人不要他拉来的,不小心硌破成四五瓣,只好用铁丝捆住。

老张仔细观察,番决定用30个把子,花二十块钱解决问题,花多了就不值了。

钻眼、钉锔、抹灰膏泥,一气呵成。抹灰膏即美观也防止毛 细裂纹渗漏。

(二)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过去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巷,做于街头,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为了能把这门手工艺传承下去,王树海免费教授了40多名徒弟,还定期为不少幼儿园的孩子教授捏面人,让民间面塑这一工艺代代相传。

“流传这么多年了,这手艺到我这里,假如说我要是不干了就失传了,感觉怪可惜的!”谈起捏面人,家住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于泉庄、第六代面塑传承艺人王树海感慨地说。自今年11月起他放弃了在工厂的工作,开始了他的面塑人生。

放弃了在工厂打工,王树海又开始了面塑人生。

我捏的怎么样?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简易儿童面人作品深受孩子们喜爱。

今年42岁的王树海已是家里第六辈继承人,他见什么就能捏什么,制作出的面人作品已不止成千上万。运用传统制作工艺与创新手法相结合,王树海将面粉和糯米加上现代工艺加工成的面泥,经过他双手的捏、搓、揉等,用刻刀灵巧的点、切、刻、划等,一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简易儿童面人作品便制作完成。要是创作如《福》《禄》《寿》等一件经典作品,大约需要4--5天才能完工。如今,王树海以老年、成年、少年儿童为主题,创作出三大系列面塑作品,加上现代包装,很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根据时代特色创作的儿童面塑作品《喜羊羊》《孙悟空》《猪八戒》等,深受少年儿童的青睐。

这些生动的面塑作品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精挑细选。

爱不释手。

免费教授幼儿园的孩子捏面人。

王树海的妻子董立红也能捏上几个面人,如今成为王树海的贤内助。

(三)

临沂市沂水县大峪村正月初五送火神这个民俗,据传已有160多年了。仪式大致分装扮、拜祭、游行、恭送四大块。每到这天早饭罢了,参与活动的村民便扎堆打扮起来,行头就是几箱八十多年历史的京剧戏装,男女老少按照自己的喜好,由老人画好脸谱,穿好戏装打扮起来。

一大早,装扮成唐僧师徒、四大天官、刘关张、穆桂英等角色的群众,在激昂锣鼓点的催促中,踩着高跷,摇摇摆摆,招展着、喧闹着登场了,摄影爱好者们长枪短炮闪光齐发,看热闹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先是在一块空地上,由四大天官领衔拜祭玉皇大帝和火德真君之位,然后由装扮成回娘家的老夫老妻,拿手推车推着金银两只大元宝,在锣鼓队和一挂鞭炮的开道下,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开始了游行之旅,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在送火神的仪式中,有一位叫“老四”的角色。过去,元代在高桥镇设置过“小四衙”,在沂源县东里镇也有过这么个行政机构,里面的主事者被尊称为“老四”,然而“老四”的行政级别连九品都不到,多由乡绅担当此任,因此狐假虎威,鱼肉乡里的本事不在话下,老百姓也都敢怒不敢言,就只好在社戏中拿他们开涮一番了。

为了讽刺揶揄“老四”,老画匠们将“老四”打扮得特别引人注目,他抹几笔对眼八字眉、拉几根黢黑的鲇鱼须,头戴小呢子毡帽、架上插着秫秸篾的眼镜、反穿老羊皮袄,一手拎鸟笼,一手摇着没有几个翅的蒲扇,直挺俩腿,跨坐二人抬的扁担上颐指气使。一位名曰“地方”的随从,一身捕快紧短打扮,拎着一根自行车外胎专门套圈拿人,以供“老四”抬人役使。两人卖弄地展现地方官吏沆瀣一气,骄矜跋扈,作恶乡邻,根本不把群众放在眼里的丑陋形象。整个游行转圈的场子,就需要“老四”与伙伴“地方”打圆场,稍有不慎就被这两个角色斥责或者拿住,威风得紧!

倘若没有“老四”及帮闲“地方”的呵斥,倘若没有怕被抓差抬扁担的忌惮心,这支文臣武将混编着神仙鬼怪,大玩历史穿越剧的草台班子,恐怕只能原地踏步,每人出一身臭汗罢了,但见“老四”夹紧了两股,凭借着跨骑在扁担上的优势,挥着破蒲扇吆五喝六,“地方”提溜着一条破自行车外胎,想着法子拿人值差,赵云牵了花木兰的胳膊嘻嘻呵呵、张飞拽了曹阿瞒的胡子、蓝采和抹汗涂花了满脸的油彩……

每每游行到沿街一家,早有准备的主家抓紧献上果品利是,善后的老汉们记好流水,提起尼龙袋乐颠颠跟在后面,一个上午三四个小时,本庄本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友们浸淫在狂欢节的气氛里,尊尚传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民俗文化的基因得到了传播弘扬,美哉,美哉!

(四)

宣纸画、丝绸画、烙画、沙盘画……绘画方式多样,但您听说过用狗皮为原料、以针线为画笔作画的么?仅凭几块毛皮和穿针走线就能制作出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鸣禽啼春、抑或是生猛野兽的呼啸山林!

作为沂水县北大门,马站镇自古以来就是防守天堑、行兵要道。用狗皮做画抒写胸膺心志的66岁手艺人沙良桂,住在这座小镇上。

客厅的墙壁上满当当悬挂着山水、鸟兽题材的裘皮画。老沙是位亲切又健谈的回民。他上学不多但从小酷爱美术,毛笔字、水墨画都粗通大略,加之祖传裘皮工艺,为研发“裘皮画”打下基础。“狗皮有七十多种颜色,而我最常用的就是黑、白、黄、青这四色,加上毛色深浅浓淡变化、便产生出过渡自然的色彩,这就为裘皮画的制作奠定了物质基础。”老沙说起自己的老手艺时总是满满地自信。

临近年底,客户订单多起来。老沙在双休日又将两徒弟叫来加班制作。他自己也挥刀上阵,用刮刀清理裘皮上残存的皮屑。凭一张草图裘皮上划线,为下料准备。在划线之前先要对毛色、毛势走向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才能减少废品率。

年逾六旬的老人,手工活做起来游刃有余。穿针走线,一点也不输两个女徒弟。他们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有说有笑,十分的融洽。

这次要做一幅竹枝熊猫图。头为五阳之首、五官活就有神采。老沙亲自操刀为熊猫头下料。乍看不出作品端倪。端详后,老沙将纸样铺在一张白毛色狗皮反面。照着样子描下轮廓。

经过八个多小时努力作品逐渐成形,横斜疏影的竹枝,要用皮毛表现出质感、远近浓淡变化,竹叶"介子" "个子"不同造型,这幅画绝非易事。  将各部件连缀成一体后,再缝到到背景上,根据熊猫的占位安排观赏石和竹枝的位置和出势。

眼睛从来是点睛之笔。为了山鹰之眼的灵动,硬币大小的眼球要按黑瞳、黄睛、眼白的层次结构,利用相应颜色狗皮做椭圆或者抛物线相结合的处理,霎时间猛禽之王桀骜不驯所向睥睨的精神劲呼之欲出。由于眼白等处弧度的渐变,皮子渐窄到"无立针之地",少一不留神就会锁破皮子前功尽弃,一只鹰眼要一天的时间来揣摩、裘皮画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些针头线脑的琐碎中。

更新于:3天前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风水宝地:盘龙降虎伏形开族大地

今日发表的风水宝地,是一座古墓,据牌碑上面记载。该墓由明朝嘉靖时期,一名贡生遊学到附近定居下来。由此开技散叶,他仙逝后葬于此山场,为开族始祖。到清朝,由众孙后代..

天鹅孵蛋风水大地 天鹅孵蛋需要多长时间

在大自然中,天鹅孵蛋的过程无疑是一幅美丽而神奇的景象。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场景外,天鹅孵蛋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风水知识。我们将深入探究天鹅孵蛋的时间需求,一同领..

人民日报 民生:儒家文化的特征与未来

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中华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 它很早就传播到东亚和亚洲其他地区,后来又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源泉。 以儒家文化为..

探索中华大地四大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分别是儒家、道家、佛教和藏传佛教,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风俗习惯乃至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

探索中华大地民俗文化的丰富篇章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民俗文化如一股滋养深厚的泉水,源远流长。关于中国民俗文化的书籍,是我们了解这一宝贵遗产的重要窗口。它们不仅记录了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