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立秋,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便进入节气上的秋天了。

2022年的立秋为8月7日20时29分,届时太阳至黄经135°。

立秋在古时又称为“七月节”,立秋过后便是申月了。

《淮南子》:“(大暑)加十五日,(斗)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秋,七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三礼义宗》曰:七月立秋,秋之言揫,缩之意,阴气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

一生一死,一死一生。果实成熟,母体也将斩断和后代的联系,使其纷纷落下。也因此成就了这万物收获的时节。

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便将肃杀之气所带来的苦闷与惆怅展现在人们眼前。

立秋·三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京房《易占》曰:立秋坤王,主凉风用事。

立秋后,随着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团的形成,我国许多地区偏南风逐渐减少,开始刮偏北风。所以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比东南的风凉爽很多,故曰:凉风用事。

【二候·白露生】

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夏至一阴生。到了立秋,地气中春夏所积的阳气也将消散的差不多了。所以在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所能放出的热量也随之降低,而其周边的空气也随之降温。

而暑热所带来的空气中的水汽也将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凝结,这就是露。

【三候·寒蝉鸣】

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似蝉而小,青赤,有黄绿色斑点,翅透明。夏末秋初始鸣、

《春秋考异邮》曰:立秋趣织鸣,女功急趣之。

当寒蝉鸣时,就说明秋天已经到来。所以女红们需要加紧缝制过冬的衣服了。

立秋·习俗

在这丰收的季节,“吃”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立秋当天,古人以悬秤称人,与立夏时对比体重,如果瘦了自然要“补”,也就有了“贴秋膘”。民谚云“吃什么补什么”,膘,肥肉也。所以“贴秋膘”的首选自然是吃肉。所以立秋这天,人们多吃炖肉,或白切肉、红焖肉、鸡鸭鱼肉等。

除“贴秋膘”外,还有“啃秋”、“咬秋”。

《首都志》中介绍:“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帝京岁时纪胜》载:“立秋预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院中露一宿,新秋日合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

让我们一起开心的吃起来吧!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随着立秋时节的到来,中国西北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团开始形成。但并未到气象学的秋天。(气象学上的秋天需要当地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22℃)

而且按伏天的计算方法,立秋一定是在中伏,所以距离出伏的日子还有十多天。所以短时间内防暑还是第一要务。

热归热,但凉风已至,《养生论》曰:“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所以除了防暑,也切勿受凉。

虽然立秋前宜食瓜,但在立秋后则要少食。《法天生意》有云“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民谚亦有“秋瓜坏肚”之说。立秋后,体内阳气逐渐稍弱,此时再吃大寒的瓜,则会伤到脾胃。

而且立秋后进申月,金气相,肺脏独旺,肝心少气。所以要吃些滋阴补肝的食物。故《金匮要略》载:“三秋不可食肺。”以防肺气过旺之因。

貙膢秋节

貙膢,又称貙刘。貙,兽名。刘,本义为杀。膢,饮食之祭。就是猎杀野兽以祭祀的意思。

古代天子会在立秋日射牲以祭宗庙。

届时天子会在立秋之日出猎,并将所获的猎物兽祭宗庙。立秋兽祭之后,人们便开始进行捕猎。

故貙膢秋节,是“始杀”的开始。

《风俗通义·祀典》曰:“尝新始杀也,食新曰貙膢。”

先秦时期,貙膢曾一度中断,后在汉朝复兴。

东汉汉明帝,在永平元年,恢复貙膢之礼。

《古今注》记:“永平元年(公元58年)六月乙卯,初令百官貙膢。”

《晋书》载:汉仪,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戎路,白马硃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

所在在立秋前后进行大规模军演也是很顺应时节的一件事。

另外,魏晋时期的中元节,亦说也与膢祭秋尝有关。

中元节

今年立秋在农历七月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月”。

俗语说:“七月鬼门开”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一,阎罗王会给在地狱里的鬼放假,打开鬼门,放出百鬼。

人要吃,神要吃,鬼也要吃。

《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后阴气渐盛,而万物收,在这收获的季节里除了祭祀神灵之外,鬼魂也到了期盼祭奠的时节。

早先的“鬼节”为五日,是以“中元节”为核心,相传地狱放假五日。后来在南方逐渐由“鬼节”发展到“鬼月”。

“鬼月”初一开地门、初二开天门、十五中元节,一直延续到三十关地门,才算将鬼都召回并关上鬼门。

而地狱中的众鬼们也会借鬼门开放的机会出来探亲,完成一些自己未了的心愿。人们也便借此机会祭奠自己的先祖。而且为了阴阳两界的和谐,人们也会放大祭祀范围,进行普渡。

初一开地门:作为“鬼月”的第一天。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初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闭这段日子里,地府里鬼魂可以返回阳间跟亲人团聚。但与此同时,阴间的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同样会来到人间,徘徊在人间寻找吃的东西和干些不可告人的私活。所以在“鬼月”人们需要小心行事,免得被那些孤魂野鬼找到,产生牵连。

初二开天门:作为“鬼月”的第二天,相较初一的“私家”开地门,初二是“公共场所”开地门的日子。可能是为了避免公私活动冲突,所以古时商铺、衙门等单位的祭祀活动会比私家晚一天,真是相当的人性。而目的也是为了让这个月能够平安度过,千万不要来“捣蛋鬼”搞出什么灵异事件。

十二头中元:虽然鬼月从初一开始,但人们一般到十二日才开始祭祖,正式开启“鬼节”的进程。杭州民谣有云:“七月十二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届时人们会在家庙供奉茶点接祖先,名为“头中元”。灵前供设细点,摆列香案,结彩悬灯,接陪丧,备酒饭,亲友祭奠,一如清明。

十五中元节: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日,随着中元节的到来,整个鬼月的祭奠活动达到高潮。中元节是道教的称呼,而佛教称这天为盂兰盆节。在传统民俗中,这天是祭祖的重要日子,随着各种习俗的融合,这天在祭祖的同时,也要同时布施给其他各种的孤魂野鬼。

三十关地门:七月三十日,也就是鬼月的最后一天,叫做“关地门”。一个月的假期结束,人们需要回到正常生活,鬼也需要回到他们应属的位置。所以这天是鬼门关闭的日子。不过如果这天有谁忘了回去,那么可能会成为特别的通缉对象了。所以在这个特别的终结之日,我们也要做到善始善终,提醒先祖该假期结束了,别错过了门禁时间。

而其中鬼月氛围最浓的中元节,也就在立秋后不就的8月12日。

而且届时还是属于中伏,所以别没事乱跑,免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某些作妖的老太太非要在鬼月前后去住亚洲唯一的世界十大闹鬼酒店之台北君悦酒店。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自己未来的选举打算把自己给献祭了~~等离台之后身体不适,可千万别怪灵异事件。

另外,不知道那些忙着给日本人过“夏日祭”的人会不会在“中元节”自己祭祖呢?

所以说,中国有那么多的本土节日有待复苏和挖掘,别总是看着外来的馍馍想,老百姓只是需要一个欢乐的契机,并不真的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