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张运祥一早就发布了一条朋友圈,一碗腊八粥,配着几幅年画图片。早起是张运祥多年的习惯,今年的腊八节,他却比平常起得还早,从早上到下午,电话接连不断地打进来,接单送货。“往年到10月份左右,所有的订单基本上就都发出去了,今年比较特殊,由于创新了木版年画小摆件,加上人们的认知度有所提升,虽然已经进了腊月,但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地进来,算下来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多了一倍。”他告诉记者,年画要想传承下去,必须要有新东西跟得上时代,“过去的年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也是因为每年都有新的花样,年年翻新”。

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运祥刷印木版年画。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制作

种地为主,老一辈做年画只是“副业”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在山东潍县(现潍坊市)周边有19个村子做木版年画,杨家埠村是其中之一,那时候的人们还叫“潍县年画”。张运祥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受父辈的影响,清楚地了解潍县年画的发展脉络。“早先时期潍县年画分为粗货年画、细货年画、黑货年画三大类别,当时还有‘行头’制定行规,行头类似现在的协会,对制作年画的村子村民进行约束。”

当时木版年画的制作,分散在不同的村子,木版年画的销售,集中在潍县大集或杨家埠村。潍县当地人做年画的技艺也是从杨家埠村里流传出来的,可以说杨家埠是潍县年画的发祥地。上个世纪90年代后,人们就开始叫杨家埠木版年画,随后还申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子山》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张运祥的父亲张殿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学的美术专业,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来专职做木版年画。1991年,张殿英整理出版著作《杨家埠年画》,梳理出潍坊当地年画的传承脉络。张运祥家,如今还收藏着从清代至今各个时期的年画原版。

“许多人说过去人们以做年画为生,其实是错误的。”张运祥说,过去老一辈做年画只是一种副业,一年四季人们多数时间是在种地,只等农闲的时候做年画贴补家用。早先时销售年画的时间很短暂,只集中在年前20天。当时做年画还有一个行规,就是“换新衣”,也就是说换年画跟换衣服一样,每年都要换新的,今年印的年画,今年必须卖完,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销售旧年画是会丢失信誉的。

年画要有戏百看才不腻

再往上追溯,张运祥的爷爷也做过木版年画。在父辈的熏陶下,张运祥从14岁开始学习木版年画的刻版,而后他从印刷厂辞职,专职投入到年画创作中,一干就是40多年。如今张运祥已是潍坊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邻里乡亲都叫他“年画张”,对张运祥来说,这是美名,也是动力。

在潍坊木版年画行业里头流传着几句话,首先是“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张运祥介绍,也就是说,木版年画的创作比较随意,没有固定的模式,过去年画是大众的艺术,在十个人里头要有五六个人喜欢,画样得好看才能有市场,画店才会刻版印制。还有一句是“年画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是说年画里头必须要有故事,要有琢磨头儿,让人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这些潍县年画创作的口诀,至今仍然适用。”

在张运祥新创作的虎年木版年画中,下山虎的形象有所改变,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虎年,张运祥重新设计了老虎年画,构图和颜色都有所创新。张运祥介绍,这是一幅下山虎形象,从高山上下来的老虎,寓意虎到福到。过去在民间,家里一般挂卧虎、下山虎,财主、官员等挂上山虎,不同形态的老虎寓意不同。

张运祥新创作的虎年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作品必须跟着时代发展。过去的年画分为七大门类,炕头画是其中一种,因过去人们挂在炕四周而得名,内容多为民俗、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炕头画也就是墙上的电视,一图一故事,一画一传说。在炕头画里,一张图里包括很多内容,好看又有看头儿。

传统的木版年画,每张画都有寓意在里边,其中包括表层意思和深层寓意。比如张运祥的“年年有余”年画,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小孩抱着鱼,但仔细看是这个小孩靠着鱼,鱼的脊背也在下边,寓意还包括了“辈辈有余”。

张运祥创作的《连年有余》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手艺有了“接班人”

1月7日,张运祥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视频,并配文“传承路漫漫,我们在路上。”视频里,一些学生们正伏案绘制年画,钻研古老技艺,学习传统手法。不同于其他同行人,张运祥对木版年画的传承是十分有信心的。

张运祥工作室所在的十笏园,非遗的氛围很浓,园区的非遗空间聚集了风筝扎制、核雕、刺绣、葫芦烙画、老猫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年8月份,张运祥工作室正式入驻十笏园非遗空间,在此开展研学、公益体验等活动,木版年画增添了新的传播渠道。

在这个非遗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参与年画体验项目,从中了解年画知识,了解年画刷印。张运祥说,为了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自己只是象征性收材料费,传统文化已经被人们慢慢淡忘,如今通过宣传有一些回温,学费太高容易打击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让“学费”把学生给吓跑了。

“对小孩来说,传统的东西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学习,孩子们能静下心来。”张运祥聊起这些学习年画的孩子来十分开心,比如之前有个小男孩来这里学年画,最初的时候还老看手机,经过3周的学习后,基本上都不玩手机,能专心学画了。现在和以往不同了,孩子们学习木版年画的条件好多了,在作画的过程中,张运祥会给孩子们讲每一幅年画的寓意,他们也能记得准确。

开设工作室六年多时间,张运祥收了不少“徒弟”,他告诉记者,今年来学习的孩子比往年多一些,原来是9岁以上的孩子多一些,这两年4-5岁的孩子也开始学了起来。跟着张运祥长期学木版年画的,目前有四个孩子,最长的已经学习了四年,有一个是6岁开始,每周六上午到工作室这来学习。

凡是对年画真感兴趣的孩子,张运祥都免费教学,为的是将年画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做年画不考虑太多盈利

说起年画的营生,张运祥并不担心。一方面,工作室有固定的客户,儿子已经结婚了,工作收入很稳定,假期的时候会来工作室帮忙刻版;另一方面,为传承木版年画,家里做了大量的储备。上世纪90年代,梨树更新换代的时候,张运祥就和父亲在山东省内收购了大量的梨木,有的村民还不要钱,当时收梨木并没花多少钱,只是花了一些运费加工费。

木版年画的用材讲究,刻版选用的梨木,要经过泡、煮等水处理后再阴干,水处理阴干后,木版不变形。张运祥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的木版年画99%都使用的是梨木,因为梨木的木质比较细腻,年轮与年轮之间的密度一致,很细的线条都可以立住。

如今,张运祥家里还收藏着许多年画原版,清代有300多套,民国有20多套,这其中最薄的版只有半厘米,要知道最初刻的版子至少有4-5厘米厚,留下来的版子越薄说明当时销量越好。

这些原版对父子俩研究木版年画的帮助很大,“原来老的版子就不再去翻刻,过去的年画技艺已经达到顶峰了,无法超越它,再翻刻只能翻刻出它的外形,神韵翻刻不出来。”

当年,张运祥和父亲收来的梨木,都已经加工成梨木版,存储了起来,大约有十立方,如果要做成A4纸大小的版子,至少可以做十万块左右,“我这一辈子肯定是用不完了。”

制作年画的技法要想精通,至少要有十年以上的历练。为了让年画更加原汁原味,张运祥放弃了粗制印刷的常用纸,重新调制了更适合年画使用的原浆纸,对颜色的表现更加饱满。2017年,张运祥凭借此前在纸厂的工作经验,提前储备了近6吨的宣纸,有了刻版和宣纸原料的储备,年画制作成本就降下来了,张运祥直言,现在自己做木版年画没压力,得益于之前为推广做了充足的准备。

“我现在考虑的是,怎么能让传统的年画技艺留下来,把盈利考虑得太多的话,创作会受到约束。”张运祥说。

年画该进博物馆了传承人不相信

好多人说,年画该进博物馆了,张运祥并不这么认为。

在年画的传承方面,张运祥说,在很多年轻人的记忆里,这只是过年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多数人对年画没有很深的理解,年画要想传承下去,必须要有新东西跟得上时代。

此前,张运祥创作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沿用木版年画的制作手法,在构图和用色方面借鉴国画和水彩画技法。细究其中,原来创作的每个细节都有独特的创作想法,“竖式构图寓意顺,字与图呈一字型,加中间圆形印章,寓意101,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间印章是圆形,阳刻,下面印章为方形,阴刻,寓意阴阳和天圆地方之意。”可以说,整幅作品都有吉祥的寓意。

张运祥创作的《二十四节气》木版年画。受访者供图

过去是年俗的必需品,现在人们家居环境变了,仍然把老东西推出市场,肯定是不受欢迎的,“过去的年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因为每年都有新的花样,年年翻新”。

二十四节气的年画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一经推出,张运祥就接了300套的订单,这给张运祥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他相信,手工技艺不变,但内容创新,通过对年画的再次创作,从而激发年轻人对年画的热爱,让更多人学习年画,就不会出现文化失落、后继无人的情况。

木版年画市场仍“鱼龙混杂”

原来的年画,面向的是老百姓个体,每年家家户户换新年画。如今,张运祥的订单大都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城市里的文化园区、企业公司等,为其员工、客户定制伴手礼,这样的顾客居多。现在人们喜欢的年画题材多是过新年、打春牛、财神会等,过去是贴在炕头,现在都是装上镜框,张挂的方式和位置比较随意了。

张运祥坦言,现在年画市场仍然面临一些瓶颈,有时候是想买年画的人买不到,不知道去哪里买,想卖年画的人卖不出去,不知道如何销售。此外,在网络上销售的年画,也存在一些真假难辨的情况,看网上的图片很好,但实际消费者收到的年画并非手工木版年画。

如何辨别一幅真正的手工木版年画?为此,张运祥提示消费者,真正的木版年画是手工刻版、手工刷印,即便是同一个手艺人,在同样的时间,用同一块版子,但由于力度和位置的不同,做出来的木版年画都不一样,消费者在购买年画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年画的局部细节,如果同一个花样的线条和颜色等完全一样,那很有可能就是机器雕版、手工刷印的,或是机器做出来的。

手工的木版年画,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

年画的制作成本高,主要成本来自人工费和材料费,此外,手工做年画还有5%-10%的废品率存在。张运祥介绍,木版年画是一个颜色一个画版,最简单的年画也要四个颜色,要换四次版子,在人工刷印的时候,木版很容易动,位置就改变了,那就会产生一定的废品,成本就上去了,一张木版年画的成本要十块钱以上。

线上销售“假货”居多,对木版年画的市场冲击较大,让人们对线上渠道购买年画失去了信任。不过,张运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木版年画的认识深入后,那些冒充手工木版年画的产品会自然遭到淘汰。年画传承数百年,至今仍有市场,说到木版年画未来的发展,张运祥希望,通过天津、四川、河北、山东等主要产地的联合,发起专业的协会,让同行成为朋友,共享年画技法,让年画从过年的一阵风吹进人们日常的生活里。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