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把《周易》的学问传给了三个人,商瞿、颜回和子夏。颜回作为《周易》的传人,他的预知能力不是一般的水平,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吉凶祸福,几乎是无所不知。既然这么高的水平,颜回为什么不借助自己的能力,改变一下贫穷的生活现状呢?所以,《论语》中的这一章,告诉了我们答案。

如果不借助于《易·系辞传》的记录,这一章对颜回的介绍,单从字面上,是无法弄明白的。本章提到两位弟子,一位是穷得叮当响的颜回,一位是富得流油的子贡。比如说到颜回的穷,我们可以用“命运”来解释。但是,颜回这么有智慧的人,并且精通“易”,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水平,除了孔子,没有人能做到。我们看看颜回过得是什么样的贫穷的日子,那你颜回也把《周易》的预知能力使出来,看看哪里有发财的机会,让自己富有一点儿不行吗?这是我们后人的理解,站在凡夫的角度,肯定是考虑名利的得失,而颜回是贤人呀。所以,这个疑问结合本章应该是有具体答案的。再看子贡呢?他很会做生意,他的预知能力也很厉害呀。本章拿颜回和子贡来比较,颜回的穷,子贡的富,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呢?

《论语》·智慧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先进篇》第十八章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预知能力达到了神乎其神,家里的日子却是穷得叮当响,经常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子贡不接受政府的命令,却去做买卖,经常猜测到买卖的点子上,赚上钱。”

解读: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关于颜回的这一句评价,历来争议很大,理解起来也相去万里。对于“庶”的理解,《尔雅》有“众多、侥幸”的含义,引申义为“庶民”。《说文》的注释为“屋下众也”,即聚集在屋下的群众。《尔雅·释言》:“庶几,尚也。”庶几,希望、但愿,又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尚,表示希望,又有差不多的意思。

本章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我们看通常的解释:“颜回呀,他几近于道(他的学问差不多了)!只是经常处于贫困之中。”南怀瑾的理解是,孔子这里说,品德最好的只有颜回,具备各方面的长处,差不多已经够得上道德的标准。但是“屡空”——太穷,常常是空的。李炳南的理解是,圣人体寂,其心常虚而无累,所以孔子空空如也,颜子未到圣人地位,所以其心屡空。屡空,是说颜子已近乎圣道。

因为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在语言的表达上,有省略的内容。孔子如此说,在当时的弟子们,甚至同时代的人,是在同一个语境状态下,能够理解孔子所言。但是,作为后人,如果不回到当时的语境,仅凭有限的文字,自然会曲解或者错解孔子所言。而在《易·系辞传》中,正好有这一章关于颜回内容的表达,给我们带来了了解这一章的思路。

在《易·系辞传下》有,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孔子的话是与本章内容的详细说法。“颜氏之子”,就是颜回,即“回也”。“其殆庶几乎”就是“其庶乎”。因为颜回是《周易》学问的传承人,所以,对事物的发生变化掌握到出神入化的水平,就是“知几其神乎”,对微妙的变化能够预知,所以能够“见几而作”。颜回对于不善的事情,都能够知道其何时发生,也可以做到不让其发生,所以,就不会有后悔的事情。那么,其殆庶几乎,应该是“其(知)殆庶几乎”。其,发语词,无义。殆,危险。庶,接近。几,即“几者,动之微”,事物隐藏着的将要出现的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对危险的事情能够预知,接近到神乎其神。颜回对即将发生的事情,都能够做到提前预知,并且对不利的事情,能够提前找出解决办法,真正做到了趋吉避凶。那么,“其庶乎”的意思就是,预知能力接近于神乎其神。

屡空。屡,多次,经常。空,引申为穷困,一无所有。也就是颜回家里经常穷困,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所以,我们看看孔子对颜回的介绍,上下不相对应呀!这么高的预知能力,怎么样也能掐指一算,看看哪里有财运,改变一下生活现状。但是,颜回是为了求道呀。贫穷,是他的命。在《里仁篇》有,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安贫乐道,这才是颜回的生活。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这里说子贡,绝不是单一来说的,因为前面说了最穷的颜回,这里有说最富的子贡。在春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主要由官府经营,也有不少私营商贾。传统上,士、农、工、商身份相对固定不能改变。命,政府的指派、命令。子贡不接受政府的命令。货殖,聚积财物,使生殖蕃息以图利,就是经商、做买卖。而货殖焉,而是去做买卖。亿则屡中。亿,通“臆”,臆测,预料,就是猜测买卖行情。中,与“言必有中”的“中”一个意思,事情的中心,即猜到点子上。是说,子贡经常猜测到买卖的点子上,赚上钱。看看这两人的生活,颜回的“屡空”,经常缺吃少喝,子贡的“屡中”,经常钱包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