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你一铁锨、我一耙子,挨到了一座孤坟前面,是平还是留?起了一段意见不统一的争执。
这是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或许有极少数人还记得,这座孤坟底下,是一个县官的冤魂。
他因文字获罪,被以前的雍正帝下令斩首。
他的属下,李佑德的父亲,见县官无人敢收尸,甘冒天下之大不讳,将他埋在了县城十几里外的野地里。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对于这段谈之色变的残酷历史,在当时远远没有结束,甚至还在源源不断的上演。
却听李佑德喊了一声:“别乱动,留着吧。”
村里的劳力听到后,不约而同的停住了手,虽然说话的这位是大伙敬重的人,但有几个还是的问了句:“为什么?”
李佑德似乎稍微衬思一下:“老祖宗有规矩,‘遇坟三尺不动土’。虽不知哪位逝者长眠于此,还是不要惊扰他的亡魂。”
大伙一听,言之有理。便避开此坟周围三尺,继续开垦。
事情就这样,很平常的过去了。谁也无心去计较此事,也再也无人提起。
李佑德想起,当年父亲曾指着那座新坟。小声的同他讲,底下是他的上属,一位勤政爱民,学问满腹的县官。
因写了一首无伤大雅的诗句,被排挤他的同僚当作把柄无限放大。
一家老小也被牵连,发配的发配、杀头的杀头。尸首分家的县官,百姓无人敢去下葬。
李佑德的父亲,念及县官的对他的恩情,花了一些银子打点,用牛车,上面盖着柴火,把尸体悄悄运走,也不敢立什么墓碑,孤零零的一个,埋在了这里。
清朝的文学士,因为一段文字,一首诗,被扯上嫌疑。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广受株连何其之多,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追究县官的后事。
所以说,儿子延续父亲的意愿,保守者同一个秘密。
话题再转到李佑德的儿子李长宣,不仅人很聪明,学习又十分刻苦。家里虽是务农,倾尽家财送他上私塾,待到十八岁时,赶上了科考。
一路过五杆斩六将,来到了京城,在考场上强打起精神,迎接最后一轮的考验。
连日来的层层选拔,人已是拼的消受了几圈,如脱掉了一层皮。
好在下笔随着思路行,洋洋洒洒完成了答题,起身上交试卷时,眼前一黑,差点晕倒。
失魂落魄的挪回客栈,不吃不喝,磕到在床上病了几天,同室的人问他怎么了,他和丢了魂似的啥也不说。
不是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吗,看他在考场上的淡定的样子,考的不好吗?
原来李长宣在交卷的一刹那,才发现帝王的帝字,上面少添了一个点。
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可能被人引申联想成无头帝王,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只怪自己考花了眼,没有检查出纰漏,交卷时才发现错误,已被吓了个半死。
下榜的这天,待在客栈里,听到放鞭炮的声响,也与自己无关。
这会儿只去一遍遍的考虑,怎样自己去承担,保全家的法子。
“恭喜李公子!贺喜李公子!您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客栈老板接到喜报,亲自来向李长宣讨赏。
就算敲着锣打着鼓,带着队伍荣归故里的那天,还是有些像在梦里。
并且有一天,做了一个真切切的梦:一个县官的模样,出现在他面前。“恭喜啊,状元郎。”
李长宣忙问来者是谁,对方答道:
“你家祖辈曾施恩,如今我又来报恩,甚是欣慰!那无头帝字,我已化身飞虫,为你遮盖了。如今我以因此获得有功,再也不是孤魂野鬼,可以安心的长眠了。”
说完,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温馨提示: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