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被一家加工厂如此震撼过了。
以前被工厂震撼的时候,还是做汽车公关,服务丰田和广汽的时候。
海波邀请我参加这一期同道雅集的企业闭门游学——走进森大国际集团时,我是特别不以为然的。
这一期的主题是:如何做实企业文化,让业绩持续增长。
在营销圈混久了,尤其是今天浮躁的社会,看惯了动辄将增长和业绩 KPI等等挂在嘴边,将企业文化当做皇帝的新衣,能讲出什么真材实料?
司机开了一个小时,在高速上狂奔,还走错了路,我内心是无语的;后来终于下了高速,越走越深入越偏远的时候,我哭笑不得,笑问自己藏在“白云深处”的一个手袋工厂能有什么惊喜。
后来,我还是被震撼了。
以前都说白云是广州的工厂之都,世界大牌们的代工厂在白云,今天亲眼见识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工厂,承接了世界大牌们的手袋,星巴克、B 站、可口可乐、雀巢、宜家、shein等等,各种大牌的包从白云区人和镇生产运送出去。
当然,作为“见过世面”的,好歹服务过那么多世界500强品牌的人,也不至于被一个年产4个多亿的工厂所轻易折服。
让我惊叹的是这个工厂背后关于人的故事。
(1)创始人与他的传承
一进大门,就看到处处都是木的元素和形式。
勇哥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创始人李双林五行缺木。所以,公司的命名、视觉,成长,都是围绕着木来展开。
勇哥在给我们的展示中,将森大比做一棵树,将树的成长分为土壤、根系、树干和树冠。
这棵20年的大树,跟许多企业一样,经受过许多磨难考验,多次发不出工资,濒临破产。甚至还遭遇过创始人突然离世撒手人寰的厄运。
2013年,旗下2个品牌合并,新建工厂。创始人李双林给员工承诺年底要发双薪奖金。但是,这一年公司亏损800万人民币,账上还欠着银行钱。
为了信守承诺,不让员工失望,公司从外面借高利贷,来给员工发工资和奖金。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人借高利贷来给员工发奖金的。
2019年,创始人李双林在外学习时,突发心梗去世。那年,李双林40几岁,留下一个幼儿和一个遗腹女。他没有留下任何交代,对家里或者公司。
对于一个刚上轨道正准备腾飞的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灭顶之灾。
但是,公司奇迹般地没有倒下,电影小说中的那种家人撕破脸面争夺家产,高管倾轧夺权瓜分公司财产,员工如鸟兽散的情结并没有上演。
公司顺利挺过了2019,也挺过了后来新冠突袭的2020,在2021年还获得了50%以上的增长,年收入4亿。
在展厅,勇哥拿起其中一个手袋告诉我们,他们后来把李双林这3个字注册成商标,并成立了基金会,每年从公司的利润中提取部分出来,捐献给社会。还把这个商标印在了自有品牌的产品上,让这个名字流传下去。
那一刻,我感觉内心深处被温暖所触动。一家以善为基因,充满感恩文化的公司,必定能够走得长远。
(2)将二次元和阿米巴糅合在一起
我之前曾经写过文章,对阿米巴能否在中国这个土地上结出善果,十分怀疑。
这一次,他们对阿米巴的操作刷新了我的认知。
他们在开始实施工厂改革时,将以往传统的工时工资模式改为计件付费模式,导致了工厂工人不满,辞职罢工。不得已,他们去外面找代工厂,劝说工厂搬迁到他们工业园,许诺给到工厂以订单和保底费用,收入比之前的只高不低。
就这样,阿米巴模式以这家工厂合作为模型,在整个公司推行开来。
在推行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当甩手掌柜和一刀切,而是培育合格的合伙人,帮助每个单位寻找到合适的定位。
每个业务销售有权根据每个工厂的表现和出品来挑选合作生产工厂,同时,每个厂长也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做好定位,挑选适合自身的订单。比如广州工厂,作为大总部,有权利先挑选业务,但是广州工人难招,所以不能挑工作量太大,附加值太低的;同时,一家工厂,不能又做高端,又做低端,最后什么都做不好,也不能贪图方便一味只做低端,结果会把自己耗死,而是要做好比例,寻找合适的利润。贵州工厂,作为新工厂,就应该瞄准国际业务,定位高端,多承接其它工厂力有不逮的单。
那一刻,我对阿米巴有了深刻的认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不是阿米巴的最终目的,而应该只是出发点,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每个单位找到合适自身成长的道路,并培养出一棵棵参天大树来。
合伙人制度给公司建成了牢固的底盘,和顺畅的运转机制。创始人突然去世,并没有造成公司的分崩离析,正是得益于这一套股东合伙人制度。
公司在扩张建厂时,需要大量资金,往往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或者对外融资来筹借资金。而森大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对内吸纳股东合伙人。筹建贵州工厂的时候,计划需要3000万资金,有2000万是内部员工入股的。部分员工太过热情,投资入股的资金超过股比额度,导致他们反而要反过来劝员工不能投入过多。
贵州森雍股东签约仪式
不能免俗,森大日常运营也需要引入业绩竞争和考核。跟别的公司不一样的是,他们的业绩竞争是用打王者荣耀的形式来表现。
在公司大会议室,分别设立了地榜、人榜和天榜的游戏墙。天榜是团队,人榜是个人,人榜根据业绩划分出各种级别,最高的是神尊,其次是神、仙、皇、帝、王等等。每个销售业务从100万起,500万,1000万,每破一个业绩层级,就上升一个级别。嗯,刚刚开年,就有员工遥遥领先,到了“仙”的初级,近一个亿的业绩。
(3)成长的幸福与烦恼
这些年来,人效和规模增长一直是很多公司包括高管的噩梦。
就好像被市场拿着大棒大刀追赶在后面一样,完成了1000万,明年要完成2000万,下一年要4000万。每一年没完没了的数字翻滚游戏触目惊心。
跟规模增长翻倍成孪生兄弟的,是人效比。每一个人要完成100万,200万,1000万的业绩,才算考核合格。
森大的破解办法是业务升级。最开始创业的无纺布单价2元,到后面的手袋20元,再到背包、化妆包的200元,在业务量不升的情况下,就实现业绩翻倍,200万到2000万,2个亿。
所以,我今晚跟海波说,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同道雅集也一样。去年同道雅集开了158节课,几乎每2天就要开一天课,那今年要实现业绩翻番,就要几乎每天都要开课,那明年呢?总有一天,这个规模和量的模式会跑到尽头,所以,正确的破解方式是提高价值提高客单价。但是,以往卖10000元的东西要卖20000元乃至30000元,如何让人接受?这个就要倒逼团队想办法去提高价值。
所有的品牌都是同样的道理,规模增长翻番总不能靠人数的增加和生产线的增加来完成,提高单位的价值才是解决之道。
从卖产品到卖精品,从做品类到做品牌,从扩产能到工艺升级,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客户合作到客户战略合作,这是提高单位价值实现规模增长的良性之路。
当然,所有的成长背后最终会带动规模、成长的上涨。所以,每个管理者最终都会面临着那个问题:业绩的增长需要产能的支撑,而产能的支撑必须有大规模生产基地的不断拓展,而不断拓展生产规模开厂,对于企业的压力非常大;包括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持,而仅仅依赖于利润与信贷无法跟上现金流周转的需要。
但是,其实森大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保持好节奏感,不要急于扩张,在大规模扩张之前,先理清战略,理清优先次序,问清楚自己准备好了没。
(4)森大的野心:代工厂能不能做品牌?
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品牌梦,森大同样有。而现实是森大企业的人与资源都是以B端为主的基因,屡做屡败。那么一个“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代工厂,有没必要、有没能力打造自主品牌?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森大能够给各大世界品牌代加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供应链品牌,没必要多此一举再去打造一个 C 端品牌。也有人认为,品牌带有偶然性和几率,工厂基因太强的森大很难破开这个魔咒,别因为品牌而烧钱不止,得不偿失。森大与其再造一个C 端品牌,不如带有浓烈企业领导魅力的勇哥学罗永浩雷军,先造个人 IP,再来带货做品牌,更容易些。
在十几年前,我们做品牌管理和企业声誉管理时,往往热衷于给企业做掌门人声誉管理,也就是个人 IP 打造。但是时过境迁,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企业领导个人 IP 正在退潮。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如树大招风,很多领导人宁愿低调行事,也不愿意被某些势力和日益激进的网友盯上;还有精力问题,以及品牌和企业、企业领导人相区分等等,而且在今时今日的舆论环境下,如果不是具有很强明星气质,敢于口吐芬芳骇人听闻的,很难走红,尤其是有领导包袱的人。与其这样去捧红一个人,还不如扎扎实实去打造品牌。
我倒并不认为加工厂就是处于产业链底端,在品牌越来越多,供应链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优质加工厂的地位会水涨船高,最后成就超级供应链大有机会。但是,如果以此就来推翻做 C 端品牌的梦想,倒也不必。
森大确实是有天然的加工厂基因,而且到现在,其实我认为森大自身也没有成为一个工厂品牌,只能说,是一个大企业而非一个知名品牌。切忌把企业跟品牌混为一谈。在品牌资产体系里,很难找到其品牌诉求和品牌独特性,也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森大只是企业名字,做世界箱包细分领域的领导者,也是企业愿景,而非定位,也没有品牌 slogan。森大离成为超级供应链品牌,还有很大的品牌路程要走。
但是这不能成为否定森大做 C 端品牌的理由。刘邦朱元璋都能做皇帝,为什么加工厂就不能做成功品牌?全棉时代、比亚迪也做成了品牌了啊。在以往,森大做品牌失败,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定位错误,第二团队不合适。
做 B 端跟做 C 端最大的不同在于,B 端有明确的客户需求,只需要按图索骥照单生产就行了;而做 C 端最难的是客户是谁,客户什么需求,很多成熟品牌都未必知道,而新生品牌就更加懵逼了,所以,最为重要的是做好定位,面向什么客户群体,他们的消费特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什么价格,有没竞品,通过这个来倒推要做的产品和品牌。采用什么风格,什么面料、质地,品牌名称,品牌理念,产品 slogan,卖点,宣传打法。
我不知道森大以前做自主品牌时是怎么做的,但是几乎可以想象出来。因为其是箱包全领域都能行,女生小提包、化妆包、背包、旅行包、保温包等等,各种包都能做,所以一开始会全部一股脑子上。
电商时代让很多工厂做自主品牌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定位精准,品质 OK,品牌识别度高,那么,有很大的几率成功。一开始不要设定太高的目标,不要幻想一步登天,而是定个小目标,先在抖音、天猫跑起来,形成良性滚动,慢慢地形成小品牌,再破圈,走向大众,做成大品牌,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