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青少年朋友、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也很感谢今天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与家长朋友们沟通交流现代家庭教育。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是最早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影响时间最长,意义之深远,关系之密切,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是教孩子做人,形成的性格,而我们知道性格就是命运。

一、什么是家庭教肓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既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1、家庭教育就是以父母及家人为依托,用语言、行为进行的教育活动。这里的家庭教育不是平时家长所说的家教。

2、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可许多的家长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让老师来教育。其实学校教育重在知识的传导,技能的培训。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

二是家庭教育概念不清,观念陈旧。其实家庭教育重在素质教育, 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事,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全中囯的父母没能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一番共同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这句话是教育荒废旳宣言,是现代教育的悲哀。最重要的教育目的被忽略了,忽略了人格的培养。林肯曾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曾把儿童比做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造成一座塑像需要6个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

所以说:无知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二、家庭教育的原则

实施家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家长需要关注以下原则:

1.遵循科学,正确引导。正确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尊重孩子接受意趣,顺应孩子的天性,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力,让他们能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2.重视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重视孩子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关注孩子的多元智能,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3.满足需求,理性施爱。重视孩子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孩子,赋予亲情,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同时在满足孩子生长需求的基础上,应理性施爱,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要一味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制孩子。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4.正面教育,赏识有度。对孩子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不排斥必要的批评和适度的训诫。赏识要有度,把握教育的最佳期。批评时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5.榜样示范,平等交流。事事处处树立榜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亲子关系,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平等交流,实行双向互动。了解孩子, 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6.三位一体,和谐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构建全面、健康、和谐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教育合力,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旨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孩子成人、成才和成功。家庭教育要在明确各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

一、0-3岁婴幼儿。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多让婴幼儿接触水、阳光和空气;及时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积极支持婴幼儿的爬行活动;促进婴幼儿动作灵活和协调性的发展;支持婴幼儿涂鸦、拆卸行为;多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进行适合婴幼儿的早期阅读;正确应对婴幼儿的第一反抗期;鼓励婴幼儿的社会交往;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孩子的指导;重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二、3-6岁幼儿。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开展家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质发展;重视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依据幼儿年龄特征进行智力开发;保护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为幼儿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亲子游戏是建立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注意营养保健和合理膳食;做好离园与入学的衔接。

三、6-11岁小学生。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与活动兴趣;继续关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学会关心;亲子共守诚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社会实践中扩大眼界、增长阅历;家长要做孩子快乐的玩伴;积极预防常见疾病;积极开展家庭体育锻炼;关注孩子青春前期的变化;加强生命教育、关注生命安全。

四、11-15岁初中学生。认真对待孩子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科学对待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高度重视孩子的睡眠、营养和用眼卫生;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充分了解并尊重孩子;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引导孩子做个合格小公民;营造有情趣、讲文明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作出适合自己的升学选择。

五、15-18岁高中学生。和孩子共同适应高中阶段的生活;跨越代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指导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指导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负责;指导孩子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理财;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指导孩子在网络面前不迷失自我;以平常心指导孩子面对高考;指导孩子树立理想、规划未来。

四、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过度保护, 让孩子无能。父母爱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是一种本能。一但过度了,将会使孩子的独立性缺失和自我生存能力弱化。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孩子成长中的障碍,是对发展中的孩子的一种莫大伤害。

二是溺爱,让孩子无情。有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娇惯有余而严格不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的错误言行放任自流,甚至纵容孩子的错误,滋长孩子的恶习。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娇气十足,缺乏独立性;蛮横自私,随心所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把对子女的溺爱,看作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父母的极度关爱、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私,造就了孩子无情无义,剥夺了孩子爱护别人、遭受挫折的权利。

这里我们说一个故事:有一个善人很心疼路边的一个乞丐,每天都向乞丐的碗里放一块钱,天天如此。可有一天,乞丐发现此人将一块的硬币换成了一个五角的,乞丐不解为什么。善人摊了摊手:因为我结婚了。乞丐很生气叱问:你怎么可以用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当你总变着法地对一个人很好,日久天长,对方便习惯了你的给予,渐渐把你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一但有一天,你减轻了给予的份量,你在对方心中的位置立刻就一落千丈,还遭到对方振振有词的谴责。

三是干涉过多,限制孩子成长。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极为反感。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教育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对孩子干涉太多,无疑是在制约他的成长。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都有享受基本人权、得到尊重和人格自主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过多干涉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可能表现为他们会有严重的自责心理,做事畏手畏脚,优柔寡断,不敢进取,没有信心,另一部分孩子,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一意孤行,性格古怪,心智成熟滞后,对人对事常有过敏意念和强迫行为。

四是破坏性批评。什么是破坏性批评?--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对犯错误者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人格。  

五是期望过高。有一个孩子曾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现在,一看书就很怕,真想把它撕得粉碎据报道,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心理障碍患病率在逐步上升,有关专家分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

五、家庭教育的误区

  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第二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会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相处。

  第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第四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比如学钢琴。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也没有了。

  第五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第六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第七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用来学习。有调查显示,常做家务活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学习是什么?)

第八用父母的爱作为对子女要求的借口。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第九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说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这是因为。

一是教育孩子要比任何工作都难。国哲学家蒙田: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儿童,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二是科尔曼报告认为,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老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的失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机会均等调查研究报告》,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令美国人大吃一惊:在此以前,人们只知道,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造成的。调查结果却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校舍设施、教师工资等有形条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学生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父母决定的!科尔曼报告发表后,人们开始从两个方面调整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视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二是重视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命业。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当父母就是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三是孩子可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可能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悔恨。

第一是有许许多多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才, 在孩子面前,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哭哭啼啼或声嘶力竭地表白, 孩子我多爱你, 你要什么都满足你,为了你, 我怎么含辛茹苦地付出, 如果你不争气, 我就死给你看, 或者断决母子, 父子关系等等, 请问: 这难道就是为人父母的爱吗? 多么沉重的心理负担, 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压力。孩子的学习会快乐吗? 没有对学习的快乐心情, 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优秀吗? 孩子在德,智,体方面能够健康成长吗?

第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 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忽视了素质教育。严肃地说, 这些家长所谓伟大、无私的爱--实际上是在孩子身上蛮目的索取。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为了能够让自己扬眉吐气,不断地向孩子要求这,要求那, 只要有一点没达到自己的目标,爱的态度和行为就发生了变化, 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 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美名其曰是为了孩子。其实这种无知的爱,给孩子形成了无形的压力,造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第三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采取付出与回报的模式, 这严重地违背了亲情的本质。要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的差异,在兴趣和爱好上是有区别的, 不能生搬硬套,要科学,人性的去培养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 并将孩子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成功, 这就是优秀。否则你那种所谓的爱是有代价的。别让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要更明白孩子还是社会的,塑造好孩子的优秀品格就是家长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第四知子莫若于父母, 让我们静下心,理性地重新审视自己, 评估孩子。(我们说一个案例:某县重点中学高三年段, 多年前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折腕的事件, 一女生用暴力殴打同班的另一女生,造成伤害, 肇事者被勒令退学。经调查;其原因是上高中以来该女生每次任何形式的考试在年段中总是第一, 而这一次考试的成绩却名列年段第二, 令该女生痛不欲生, 而后妒火中烧,精神失常, 加上性格内向,孤僻,导致行为的发生。以往老师对她评价甚高---学习优秀, 尊敬老师, 热爱劳动,生活朴实,勤俭。原因分析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偏面性是引起这埸悲剧的根源, 加上个人性格内向, 沉默寡言产生嫉妒心理,导致行为结果。该女生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父亲过去因家庭成份问题,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 把改变家庭命运的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考上名牌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只能赢,输不起。解决方法是分析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 严重影响自已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克服呢? 认清嫉妒的危害;克服自私心理;正确认知;提高自身;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世界各国教育的竞争,与其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竞争,不如看作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家庭教育的成败,同样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家长的手中。我很欣慰的在一个正就读嘉庚大学的学生博客文章中看过这一段话:中国自称礼仪之邦,确实,对家人对朋友谁不爱谁就不尊敬?可是对其他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呢?冷漠,嘲讽,耻笑,落井下石的都有,在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等恶习都是出了名的。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造成的,都认为社会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都把自己当作社会的路人甲而不是主角。中国人不缺智慧,只是被传统观念深深地束缚住了思想,若是每个人能把中国社会的发展做为己任,中国何愁不强。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不搞慈善,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不把钱留给自己的子孙。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我来自家庭,而不是我来自社会。

四是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所有的人们都在兴高采烈地等待一星期后的马戏团到镇来演出,彼得的父亲更是一个马戏迷,可当一星后马戏团的到来那天,彼得的学校正好要开家长会,彼得父亲毫不犹豫地来到彼得的班级参加家长会,人们不解问他怎么不看马戏,他回答:马戏这次没看,下次还有机会,可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孩子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

五是中国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大多是跟着感觉走,忽视教育科学和儿童成长规律。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有教养的父母,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缺乏教养,孩子必倒霉。我们说一个案例:赛达斯神童的悲剧,有这样一个人造天才的故事。美国神童赛达斯曾经扬名一时。赛达斯6个月会认英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已发表了3篇解剖学论文,12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但14岁因患精神病进入医院,21岁则成为商店的一名普通职员。为什么一个超级神童最终患上精神病而成为极普通的店员呢?这得从赛达斯的父亲原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起。这位教授很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人脑和肌肉一样可以按计划试验变得发达。赛达斯一出世,父亲就在他的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卡片,并不断在他身边发出字母的读音。随后,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了儿童玩具。这样以来,赛达斯从小就被各种几何图形、地球仪和多种外国语言包围着,整个婴幼儿期成了他苦读的时期。试验的初期结果确实令人吃惊,小赛达斯天资聪颖,知识面宽而深,甚至在不少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过度的教育使小赛达斯过早成熟,而且过多的压力使得他的神经系统开始失常。他经常在不该笑的时候咯咯傻笑,到14岁时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后来尽管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但已讨厌这种神童的生活,他不仅对父亲的试验产生反感,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反感,而热切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不久,他离家出走,更名换姓而成了一名普通店员。一代神童就这样悄然消逝。点评:赛达斯无疑是一个早聪、早熟的孩子,他的父亲如果对他进行一点超常教育是完全应该的。不应该的是,他的父亲希望孩子成熟得要早上加早,对他的教育也仅仅是知识教育,不断超常规、超负荷,结果违背孩子的天性,终于使孩子不堪重负,酿成了悲剧。

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佛,好环境培养好人才。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所以说爱不是权利而是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指出: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发结婚证。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正如一个没有领到驾驶执照的司机一样,如果匆匆上路,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方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没到起跑线(还没出生),就意味着已经输掉了。

因此,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


九、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成功家庭教育助孩子受用一生,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儿女长大能够成才。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对家庭教育也更为重视。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在新形势下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在教儿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可见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一、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们在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见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自以为训是为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训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训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案例: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林氏夫妇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缺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二、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懂得孝敬长辈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国之栋梁、社会精英。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谓有用的人这一点点内容,就像军阀混战年月里的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粗,唯在如何网络和造就好使的炮灰上下功夫,从来不懂得去关心一下下属的其它更重要的方面与需求,这种家长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劲用功,根本不会在品质和性格方面主动施加影响和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实在跟战场上的炮灰没什么两样,对谁日后也都无足轻重,根本佩不上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须知: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备终生不变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连其自身生命将来都要去任人随意摆布的炮灰或缺乏灵魂的机械人。那种背离现代文明被成批生产出来的螺丝钉,事实上等同于毫无独立思想、没有创造才能的行尸走肉,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自身的家庭美满幸福十分不利,只对准备不负责任使用和拧紧他们的螺丝刀有利。而且这样的反面不幸例子举不胜举,即使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例存在着,重智轻德害死人了。(案例: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小记者马宇歌,是一名网上一搜,不见重名的品学兼优小学生,名扬四海,享誉国内外。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的爸爸马弘毅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马弘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无论分内分外之事,凡是对社会有益的,马弘毅都很关心,兢兢业业忘我无私。他认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有一次,宇歌在打扫教室时,不小心受了重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一连5天,没有一个人主动来看她。她多么希望同学来看她,和自己说说话呀。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了,他告诉女儿: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为了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父亲的谆谆教诲,那意境、那胸怀多么宽广啊!马弘毅的德的教育,在有些急于求成的家长看来,是中看不中吃的,实则不然。)不少人都以为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的挑战,可是恰在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了21世纪人们面临的首先是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这个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广泛调查结果为依据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一流专家总结分析为结论。并且现代西方教育家,还从另一角度,也已发现美德对人事业成功的直接影响:1、你为别人有所奉献,别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为别人所接受,使你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因为他们考虑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绪也比较少,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很有助于事业的成功。3、乐于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从帮助别人得到的回报中,也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进剂。像马弘毅那样,真正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并非是舍近求远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马宇歌的情况后来如何呢?有心的家长不妨到网上去搜搜这个学生的名字,看看有关她的一系列特别是最近的成长实况介绍,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顿然有悟的。网上只有一个人叫马宇歌,没有重名者,非常好找。建议同时也搜搜马弘毅,顺便了解一下他的系统教育思想。千万不要忽视马弘毅的德育教育,他里面不含一丝当前种种时髦的腐败性的政治说教成份。可以说,马弘毅创造了我们时代家庭教育,情商培养不次于智商培养的最成功案例,且资料完整,亲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识形态的愚昧藩篱,远离开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见,显得很平实、很可靠、很伟大、很成功、很难得、很有生命力。

三、促孩子素质全面发展。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阳光、和养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全面培养青少年一代,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正处于21世纪,孩子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壮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案例: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年仅22岁。他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要和不要: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因此,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1、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2、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3、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4、独立意识的培养,5、与孩子平等沟通、面与面的交流,6、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7、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8、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9、培养自信;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刻苦学习,10、家校实施教育一致)该家庭的实践经验和结果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一句话: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

四、还自由和空间给孩子。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教育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一位成功的家长说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1、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独立。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观念颇具特色。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他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当别人问他怎么放心儿子弃学离家时,他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蔡志忠父亲言行,促进了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自信的性格。试看众多孩子到了入大学时,还要父母陪同,甚至铺床叠被,也要父母代劳,家教优劣的差异,岂不明显可见?2、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著名作家石湾,她认为:子女成才关键在自己。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女儿的自立、自尊意识上,把女儿当作朋友来看待,在同等地位上与女儿讨论交流生活中的难题和选择,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要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诗外的功夫营造了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许多时候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和支持,从而坚定了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3、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我们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钻研,并能创造性的把它做好。兴趣能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热情,丰富他们生活,使他们对世界、对明天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许多孩子借助个人爱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优秀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起很强的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送智慧和耐心给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的天赋、兴趣和个性,人类的多种能力中,他总有一种或几种较强,也会有一种或几种较弱。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其长处是能施以个别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细心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特短,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许多家长正是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

六、造快乐和自信给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单亲家庭的教育无疑比正常家庭有着更大的难度。因为家庭的破裂往往会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带来程度不同的冲击和伤害。但是,这样的家庭中也有许多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这靠的是父(母)非凡的理性、克制和对孩子的爱。他(她)把痛苦和难堪留给了自己,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正常的发展。(案例:1999年的南京市十佳家长陆剑瑾,她的家教就是一个值得单亲家庭进行成功家教学习的例子。家庭的破裂给4岁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块不易抹去的阴影。在儿子幼稚的脸上流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默和忧郁。于是,她下定决心转变儿子,使儿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信心的学习和生活。她首先从转变自己开始,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收起了脆弱和悲伤,只让儿子感受到灿烂的笑脸和鼓励的目光。针对孩子在校情况,和老师一起及时对孩子鼓励,及时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让孩子多多参与各项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肯定,赢得了自信(我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得到了胜利的喜悦的成功,她成功了。陆剑瑾家教成功的事实告诉每一个单亲家庭:当家庭解体的事实到来时,大人不管有何种感受,都不能忘记做父母的责任,要帮助孩子尽快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要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染、教育孩子,使他能够自信地生活、学习,去灿烂的迎接明天。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因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台机器,他们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素质、具有不同条件的家长,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了追悔莫急的偏差与失误,才能够令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



更新于:1天前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家长课堂:父亲该怎样做好男孩的榜样?

一位幼儿园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我把孩子们的餐具都洗好时,一个小男孩正好在我身边,我请他帮我一起整理餐具,没想到却遭到了这个小家伙的严辞拒绝。他一本正经地对..

家长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家长比较注重如何去教育孩子,而通常忽略了在怎样的时间去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孩子的时机问题。如果能选择比较好的时机去教育孩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

家长要把自己当园丁

前段时间,电视剧《虎妈猫爸》在全国各大卫视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究其原因,当然是该剧聚焦时下关于教育的幼升小、学区房、兴趣班、隔代教育等种种热议话题,让大家都感..

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

随着这几天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公布,各省的高考状元也陆续产生。虽然我们并不想宣扬高考状元话题,但是有一种现象却值得我们思考从近些年的高考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

8岁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七、八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很淘气的年龄,所谓七岁八岁讨狗嫌,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有所改变。不必太着急,当然教育是必要的。适合8岁儿童教育方法有哪些呢?家庭教育的方..

警惕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中国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父母。但是中国的家教又存在很多弊端。MSN中文网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看看这些普遍错误你有没有犯,它们对孩子究竟会造成什么伤..

专家指导:家庭教育中的7个大于号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 期 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

盘点当下家庭教育的五大盲点

(乐乐妈,一个两岁孩子妈妈的科研达人;喜欢伪理性的记录孩子成长路上的感悟和快乐;如有更多育儿交流,可关注微信 lelemami-share)这几天,即便你不是一个斯诺克台球爱好..

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

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本应志同道合,但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 二者的矛盾有时也会产生甚至激化。先看两..

家长对高考中考学生的影响

临近高考中考,很多家长都会出现形式不一的心态和焦虑,有甚于比考生还严重,究竟如何看待考生的家长,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高考心理呢?一、消极无效型(这种家长由..

恋情不受对方家长认可 属鼠怎么办

恋情不受对方家长认可 属鼠怎么办恋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对方家长不认可我们的恋情。这对于属鼠的人来说,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挑战。我们可..

余建祥:家长为什么会成为弱势群体

很多家长都明显感觉,自己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后,马上成为弱势群体了。很多时候对学校、幼儿园、老师敢怒不敢言,只能压抑自己。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家长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弱..

家长这13种行为,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宝妈群里经常会交流起孩子放在老家带的话题,一些父母因为要工作,要挣钱养家,不得以将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带着,或者老人很喜欢孩子,希望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有长辈帮忙..

家长课堂:应对叛逆期孩子的四大方法

近日,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江苏14岁少女当街殴打父亲。这位身穿短裙,脚踩高跟鞋的女生,据悉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之所以与父亲发生冲突,是因为不想跟父亲回家。14岁,正..

家长课堂:向孩子表达爱的3条规则

也许每一位家长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难以感受到爱,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正确地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

家长课堂:五种爱的语言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的事,永远都说不完。当一大堆家庭碰在一起,和心理咨询师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流开了的时候,家长们脸上那种认真,让人动容。一大早,4位心理咨询师就到了,近百位家长..

家长课堂:99%的孩子在忍受的7个痛苦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而现在很多父母无心的做法却令孩子烦恼不已。那..

六大经典家庭教育理论,你了解几个?

教育始终贯穿于孩子从幼儿到成年,当我们了解了教育的规律以后,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错误。自孩子出生起,养育和教育便成了贯穿父母一生的两件大事。其中,不少父..

惯出孩子坏习惯的五种家长行为

孩子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的责备,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实际上每个孩子..

家长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专注的人。要知道,在漫长的..

家长课堂:8大秘诀应对青春期恋情

1、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为对爱情有渴慕的青春期阶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