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引得无数人从各个角度研究。小说作者和成书过程更是一个未解之谜!大家有很多种猜测,很可能再没有揭秘的机会了!本文介绍一个听起来比较合理的说法,“曹頫”创作说。

众多《红楼梦》研究者、红学家普遍的共识,一是小说作者“曹雪芹”即曹霑(雪芹是他的号或代称),二是小说以江宁织造曹家在今南京的生活为创作背景。本文说的曹頫(fǔ,音同俯,低头的意思),是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主事,有一种说法他是曹霑的父亲,但更可靠的说法是曹霑的堂叔、养父。

先说说几代江宁织造的情况。文献记载,曹家的曹寅曾是康熙皇帝幼时的伴读,任江宁织造20年并接待康熙南巡。曹寅离世后,其独子曹顒(yóng)继任江宁织造,2年后在北京述职时病逝,年仅26岁。康熙恩准以其堂弟曹頫过继曹寅、接任江宁织造。一般认为曹霑是曹颙的遗腹子,曹頫是他的养父。

多数红学家都认同,江宁织造曹家就是《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对曹頫这个人,胡适认为他是小说中贾政、甄应嘉的原型,但也有一派红学家认为:曹頫是《红楼梦》作者,是贾宝玉的原型(贾政的原型是曹寅),也是小说批阅者畸笏叟”、“脂砚斋,并大概推断小说的成书过程。

一是先由曹頫从自己的经历构思、取材,在妻子帮助下形成《石头记》初稿,之后交晚辈曹霑整理、增删、修改;

二是形成修改稿后再交曹頫夫妇批阅,并化名畸笏叟、脂砚斋点评,既有提示意见、也有修改建议、还有情感流露;

三是经反复多次修改、批阅后就形成存世的传抄本,似乎是在曹霑手中最终完成,但曹霑只是整理、增删、修改;

四是小说80回后的部分,大约只有初稿、尚未展开整理和修改,最后是由出版商草草改定的。

个人认为这个说法较靠谱,演绎成分较少,主要是遵循真实的历史文献记载。下面介绍其中一些关键理由。

1、从小说作者阅历看,曹頫长时间接触繁华生活

曹雪芹或曹霑的出生年月已无确凿记载,江宁织造曹頫给康熙的奏折显示,曹顒的遗腹子生于1715年。还有生于1718年(胡适观点)、1724年(周汝昌观点)两种说法,都认为曹霑是曹頫的亲儿子。历史上,雍正5年(1727年)曹家被抄家查封财产、曹頫革职、举家迁北京居住,生活越来越落魄。

即便按曹霑生于1715年的说法,他在江南的锦衣玉食生活也只到12岁。这个心智尚不健全的12岁孩子,很难有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几乎不可能写出《红楼梦》中的贾府、大观园以及大量生动的生活细节,这一点也一直困扰着红学家们。

曹頫则不同,他大约生于1695年(卒年不详),20岁至30多岁任江宁织造13年。任江宁织造前,曹頫虽只是江宁织造曹寅的侄子,但幼时就由曹寅抚养、亲自教育。曹頫亲历并全方位观察曹家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还有一个佐证,是小说中空空道人经青埂峰一段情节,脂砚斋就有一段批语:“(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很明显不是说曹霑、更适合曹頫。曹頫要补的天是曹家积累的巨额亏空、曹頫惭恨的是曹家在他手中败落!

2、从才情和阅历看,曹頫更能担当创作者的重任。

曹頫有足够的条件与能力创作《红楼梦》,而曹霑显然是不具备条件的。老一代江宁织造曹寅不仅是官员,也是文化素养很高的艺术家和诗人。曹頫长期生活在曹寅身边受熏陶,也不负伯父的教养和期望,是兄弟中的佼佼者。现存曹家人及曹家友人的诗文记载显示:曹頫从小就是聪明好学、钻研儒家经典、深明程朱理学、道德品质良好,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紧急继承曹家事业的首选人物。

曹頫在江南生活30多年,正是曹家从鼎盛(曹寅时代)走向衰败(曹頫时代)的时期。此时曹家虽达不到《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样宏大,也是丫环、仆人俱全,康熙6次南巡,后面4次都是曹寅接驾。清廷内务府档案记载,曹家在雍正5年抄没时尚有奴婢114人。还有,曹頫任江宁织造13年的官场经历,也让他有条件与中央、地方高官打交道,出入豪门富宅甚至皇宫、御花园,都为小说创作积累了素材。

老一代江宁织造曹寅还非常喜欢藏书和帮助别人刻印出版文集,曹家藏书万卷。家中大量藏书、帮人刻印的文集、还有曹家人自己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成为日后曹頫创作小说的重要资料。同时,曹頫20岁即出任江宁织造,从此失去科举正途求取功名的机会,也就赢得了充裕的时间。文献记载,当时江宁织造的政务是交给管家办理的,曹頫在任13年,应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资财支撑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准备。

《红楼梦》交代:“(作者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对这句话的理解很关键。很多人认为是曹霑为逃避当时的文字狱,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强说是捡来的作品。但我们也可以认为:在曹霑之前还有一位作者,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甚至已将小说成稿,此人即曹頫。曹霑是作为曹頫的后辈,应是在曹頫大约60岁、年老体衰时,承担了对小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整理工作。

还有曹霑号“雪芹”,也多引人怀疑。较大可能是曹家三代曹寅、曹頫、曹霑都对小说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曹頫,因为他是朝廷罪臣不宜以真名出现,所以作者名字取曹寅的号“雪樵”的“雪”字、曹霑的号“芹溪”的“芹”字,组成“雪芹”。后来一般传抄者和读者误认为“雪芹”就是曹霑的另一个号了。

3、从小说中人物原型看,曹頫似乎更接近贾宝玉。

绝大多数的读者、红学家都认定,《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就是作者自己!如小说作者是曹霑、曹雪芹,那么他就是小说中的贾宝玉。但分析后我们看到,曹頫作为贾宝玉的原型更接近曹家实际,小说的作者当然更有可能是曹頫了。

在曹家,曹寅母亲、曹頫祖母、曹霑曾祖母孙氏,年轻时是康熙皇帝幼时的保姆,康熙第3次南巡时曾专门接见,寿活76岁。她对应《红楼梦》中神一般存在的贾母,其他人的辈份就都对应上了。曹寅曾任江宁织造20年,还兼任过两淮巡盐御史,他可以对应小说中的贾政。曹寅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郡王、王子成为王妃,也能对应上小说中的贾元春、贾探春。

在曹家,曹寅有独子曹顒早逝(只是在曹寅去世后)、他有遗腹子曹霑,可对应小说中的贾珠、贾兰。曹頫自然就是小说中的贾宝玉原型了,还有,小说中刻画贾政对贾宝玉教育极严、亲情不足,也符合现实生活中叔侄、养子关系。曹寅长女曹佳(长曹頫10岁左右)成为郡王妃后曾经省亲、爱抚年幼的曹頫,即小说中“元妃省亲”一段,也引得脂砚斋无限感慨。

4、从畸笏叟、脂砚斋批语看,他们很可能是曹頫夫妇。

畸笏叟、脂砚斋是《红楼梦》早期版本《石头记》的两位主要点评人,有近2000条批语,现代红学研究普遍认可他们的真实存在,以及他们与作者的亲密关系。有人推断他们是曹霑的红颜知己,或是曹霑的妻子,但也有一种可能:畸笏叟是曹頫的化名,脂砚斋是曹頫妻子的化名他们是边指导曹霑修改小说、边做批语

首先,从两个名字词义看,“畸笏叟”即当过畸形官吏的老人,对应大约60岁的曹頫再合适不过了;“脂砚斋”即常住书屋有文化的女人,应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曹頫曾是江南大户才子,有这样一位夫人也不足为奇。

其次,从点评人对具体执笔人曹霑的口气来看,应是执笔人的长辈,他们不仅熟悉做为小说背景的曹家生活往事,而且应参与了小说创作,一些批语反映小说中很多情节是批者早就构思好了的,说明批者与作者为同一人。

总之,虽然现在《红楼梦》作者和成书过程已无法准确考证,但上述分析告诉我们一种可能性,小说原作者不是曹雪芹(曹霑),而是他的嗣父曹頫,小说中的那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和那个“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的作者,就是曹頫的自我比喻和忏悔。刻在石头上让空空道人抄录下来传世的故事,就是曹頫的作品《石头记》初稿,之后由他的后辈曹霑“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为今天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