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太临死之前,一手拉着一个儿子,叫了一声“阿宏”,叫了一声“阿海”,对于陪护了自己一晚上的女儿顾士莲,她再一次地选择了忽视。
她死之后,顾士海表示:“老娘最后一晚都是你陪着,蛮好,母女俩总归是最贴心的”。
顾士莲脆生生地说道:“老娘偏向儿子,大家都晓得的”。
至此,这本书真正的底蕴才出来了:顾家这个大家庭里,为什么女人皆命苦,而男人皆凉薄。因为,三代顾家人的骨子里都烙印着顾家“重男轻女”的印痕。于是,出了要强的顾士莲,出了逞强的顾清俞,而顾家的媳妇,一个早死,一个被逼成了怨妇加泼妇,而顾家的第三代,顾昕直接把自己的媳妇逼良从娼了,而顾磊也因为被溺爱的太过,成了冯晓琴立足上海的踏脚石。
那些糊涂的父母,永远不知道:你那理直气壮的重男轻女,毁掉的从来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
遗言一:苏望娣,是劳碌命。
顾老太太死的那天晚上,原本是顾士海值夜的。
但是,他以自己感冒为由,拒绝去照顾自己的母亲,而让自己的老婆苏望娣去照看。顾士莲觉得自己的嫂子太辛苦了,于是她代替了苏望娣去守夜。
对于这一点,临死前回光返照的顾老太太这样说道:
她是劳碌命。
这样的话,连她的亲生女儿都看不下去了,顾士莲回怼道:
啥叫劳碌命?有谁是天生的劳碌命?你帮儿子也不要帮得太明显。
作为婆婆,作为女人顾老太何尝不知道儿媳妇苏望娣的艰难,可她完全当自己看不到,并且把这一切归咎到了:她命里就该如此。
难道苏望娣生来就欠了顾家的?不过是,当一个人偏心自私到了极致,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于是便用“这种命”来给那些受伤害的人套上枷锁,让那些深受伤害的人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
深受其害的苏望娣,气恨了,累恨了,曾经这样一针见血地说道:
顾士海你自己说,你这辈子对谁好过?往好里讲,是生来的性格,我们结婚时介绍人不就说了嘛,人是好人,就是有点闷,不大讨喜。我不懂了,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坏人?没犯过法,没坐过牢就是好人?非得杀人放火才叫坏人?那天底下好人多了,我倒宁可找个坏人,让他杀人放火好了,反正杀的是别人,跟我不搭界。只要他回到家疼老婆疼孩子,外边再坏又有什么要紧。过日子呀!所以说,不是性格问题,而是人品问题。
看到苏望娣这绝望的悲鸣,我突然想起了《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一句话:
知更鸟什么坏事都不做,只是衷心地唱歌给我们听,这就是为什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罪恶。
不是杀人放火才叫做坏人,伤害一个一心为自己付出,跟着自己吃苦受罪,还肯为自己的母亲端屎端尿的善良女人,无视对方的苦痛和生死,漠视公平和正义的人,也是地地道道的坏人。
很显然,顾士海就是这样的坏人。可是,顾士海的母亲却把儿子的这种坏,当成了她的儿子命好。
怪不得苏望娣对着葛玥说出了这样的话:他家祖传的,不把老婆当回事。
“祖”,在顾家最大的就是顾老太了。这么多年,她完全漠视了儿媳妇和女儿的付出,一门心思地觉得她的儿子们“就该命好”,于是,顾家才会出现了两代人的阴盛阳衰。
遗言二:顾士莲,太自私。
当顾老太发现病床前守护的是女儿,便表示自己死后,一多半的钱要留给女儿。顾士莲拒绝了,而这时候的顾老太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那你当年送房子给阿海,算不算扶贫?就许你“掼”派头,不许人家稍微意思意思?我跟你讲,人啊,不要太较真,差不多叫有原则,过了头就叫十三点。你自己憋口气,你让小高怎么办?他以后跟阿海怎么相处?再说还有朵朵呢。你做人不要“忒”自私。
这个顾老太明明一直清醒得很,但这么多年,她看着儿子的冷漠,看着女儿的委屈,始终都是装聋作哑的。并且,当年女儿要把房子让给自己的哥哥,周围的邻居都来劝顾士莲,不好这样的,唯有她始终不说一句话,而顾士莲也正是因为母亲的这种默认态度,而果断地把房子给了自己的哥哥。
结果,升米恩斗米仇,恩大就不肯还了,哪怕到了顾士莲有生命危险的时刻,顾士海都不肯出一分钱,而她的儿子顾昕,从小被姑姑带大,也仅仅是拎了点水果看看,连邻居都不如。
而顾老太这么多年,目睹了大儿子的忘恩负义,凉薄寡恩,却没有说过儿子一句,甚至到死了,还要嫌弃女儿太自私了,没有给儿子留点余地。
那顾士莲应该怎么办呢?
应该把房子给了哥哥,然后面对哥哥的忘恩负义,还要一如既往地和和气气吗?
顾老太唯一暖的一点是:她提到了把大部分的钱留给女儿。不管她这个决定,是为了以她对女儿的“小惠”换来女儿对儿子的“大惠”,还是真的心疼了女儿,总之,她有这么个行为,对一辈子没得到公平的女儿而言,总算有了那么丁点慰籍。
可是,她最后不仅不认可女儿的付出,反而反诬女儿要较真,太自私,就真的太颠倒黑白了。
而这也是很多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女儿施展的手段:她们大多时候,会在女儿做了极大的牺牲后,给予一点甜头。而对于女儿已做出的巨大牺牲,倒打一耙,是你自己愿意的,你不要太较真,别人接受了你的帮助也不容易,至于做出牺牲和付出的你,不要忒自私了,要为对方想想。
怪不得,顾士莲在母亲尸骨未寒的时候,都脆生生地说母亲偏向儿子,实在是,她就是偏向儿子。
对于儿子漠视妻子,她的态度是,儿媳妇就是劳碌命,对于女儿对儿子的巨大帮扶,她的态度是,女儿太较真,太自私,不够体谅她的宝贝儿子。
这样是非不分,自私自利的老太太啊。
遗言三:爹妈晓得不公平,但也没办法。
这大概是我最讨厌的一句话了。
父母面对儿女的不公平时,用这么一句和稀泥的话,就想把所有的事一概而过:
爹妈晓得不公平,但也没办法,总希望每个人都能活下去。有饭大家吃。
你对我有怨气,我也晓得。可你话说出口了,我拦在前面,阿海肯定要怨死我,他那个人,平时不声不响,真发起“犟”脾气来是吓人的。你把房子让给他,是做妹妹的情分,再说你那时条件也蛮好,就算后来生病,底子摆在那里,总归也不会过不下去。你老娘也是人,精力有限,怕你们过不下去,怕你们互相吵,也怕你们跟我吵。年纪越上去越是懒,我要说四十岁就是另一码事了。你爸又老早没了,我工资也不多,心里没底,我将来要靠在你们身上,你们太平,我就太平,懂吗?
面对如此的“苦口婆心”,女儿顾士莲只说了一句话:
你这也是自私。
顾老太太为什么会允许儿子如此伤害女儿呢?
一个是,儿子惹不起。如果不向着儿子,儿子可能会跟她吵,跟她闹,甚至跟她拼命。而女儿伤害一下也没关系,反正不管怎么伤害女儿,女儿还是会孝顺自己。
另一个原因是,她老了,到了指望儿女的时候,她就想清清静静地养老,让自己有个安宁的晚年,至于女儿的委屈,所谓的公平,她都不管了。
看看顾士海为了让自己安宁完全漠视了儿子对儿媳妇的种种伤害和不公,再看看顾老太为了自己的安宁,允许了儿子如此伤害女儿,真真是,一脉相承。
遗言四:告诉阿海做人要开心点。
顾老太太到了最后,最牵挂的竟然是,没怎么管过她的大儿子顾士海:
老娘最后一句,告诉阿海,做人开心点,自己不开心,旁人看着也难受。阿宏不要学他爸爸。一本正经的面面俱到,忒辛苦也没意思。三个子女各有各好,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呢?老娘这把年纪了,脑子也糊涂了,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你们多担待。
一个当妈的要是偏了心,她自己根本就觉不出来。三个儿女里,现在最危险最需要牵挂的是身体不好的顾士莲,并且对顾家做出最大贡献的也是顾士莲,可偏偏,顾老太最后的遗言,都是开解两个儿子的。至于女儿,她知道自己不公平,知道自己委屈了女儿,但是让女儿多担待了。
越是长大,越是受委屈多了,你就越是会懂得这句“我就不公平了,你多担待”有多大的杀伤力。
它会让你不管受了多大委屈,都不能去计较,会让你这辈子都只能憋屈着自己。没有人会给你公道,甚至于,它让你慢慢地就觉得公道没有任何意义,让你去认可你受的委屈,让你去完全接受你受的伤害,你甚至对这种伤害和委屈,都没有了任何怨言。
顾士莲就是如此。
她帮了自己的哥哥,最后他的哥哥冷漠到能漠视她的生死,而她因为老娘的一番话,就只能彻底原谅了顾士海,不去计较白送出去的那套房子,不去计较哥哥无视她的生死,甚至于,她还能在母亲死后,跟自己的哥哥做到绝对的和解。
因为,就是不公平,你就接受吧。
每个毛孔都透着精明的冯晓琴曾经这样讽刺过顾士海:
上海人是了不起啊,洋派,兄弟姐妹间相处也很潇洒地——姑姑得了那种快死的病,大伯白拿了人家的房子,揩了几十年的油,也不见他吱声,就跟聋了似的。了不起啊。
顾老太就这样去了,她生前几乎没得到过大儿子顾士海的孝敬,而她死后最惦记的却是跟她一样自私自利的大儿子。
何其讽刺。
三代人的衰败史。
顾家三代人,顾老太太重男轻女,自私自利,导致了大儿子顾士海的丝毫不懂感恩,并且不拿老婆当回事,而顾士海的自私自利,又深刻地影响了顾家的第三代顾昕,导致顾昕理直气壮地漠视老婆,背叛婚姻,并且完全不孝顺父母,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细想,顾昕身上那股漠视公平,无视他人的付出,只想着自己好过的尽头,跟顾老太的人生价值观何其相似。
再看看顾士宏这一家子,看看顾清俞的强势和付出,好像弟弟就该是自己的责任一样,这样的溺爱,何尝不是顾磊懦弱心理的根源。冯晓琴目的不纯不假,可是,顾家人哪里是在给顾磊找老婆,他们是在给顾磊找另外一个“妈”。
而一个家庭里,从根上重男轻女大致就是这么三个结果:
男孩子如同顾昕,养到忘恩负义,自私自利,最终走上六亲不认,害人害己的穷途末路。男孩子如顾磊,彻底养废,一辈子跟个孩子一样,负担不起自己的人生,更负担不起婚姻和孩子,最终被抛弃或者是沦为炮灰。女孩子如同顾士莲和顾清俞,性格强势,盲目付出,最后大多会以低嫁告终。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临死了,至少要说句公道话:顾士海,好好对你身患绝症的妹妹吧。人这辈子,可以没钱,可以没势,但不能连起码的良心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