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发现你全心全意地爱护的孩子,就像是个刺猬一样不让你靠近

你多说一句话,他就不耐烦地对你说:“闭嘴吧”

你只是关心他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她也回答你:“真烦人”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不小心把孩子养成了如“仇人”一般地相看两生厌呢

今天上午呢,就收到一位朋友的求助电话

电话里她告诉我,因为她儿子今天没有去学校,就提醒了几句:“哪怕在家里也要把书拿出来看看,不然别人在学习,你在玩儿,怎么可能进步得了呢”

没想到,她儿子听到这些话之后,直接生气地把房间里的东西全砸了,嘴里还喊着“滚一边去”的话

再看看眼里充斥的愤怒和怨恨,朋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给我打电话求助

听着朋友的话,我明显感受到她身上那“管不了孩子“的无奈和焦躁,最让她想不明白的也是:为什么儿子越养越像仇人了,明明小时候还那么亲我、恋我,现在好像一看到我就会觉得烦躁”

听完这些,我反问朋友:“那你之前都是怎么跟孩子相处的”

朋友想了想说:“能怎么相处,不就是跟家常便饭的一日三餐一样,早上关心做什么营养餐、中午提醒他多午睡会儿,晚上还要加把劲儿多做些题,那个董宇辉不是说过了吗,勤奋、重复大量的练习,是给每一个普通人成才的机会,我的孩子没有生来的光环,他能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多学些习、多做些题”

朋友的话虽然没错,但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节奏,过度焦虑、或者过量给孩子添加学习任务,这叫作“拖后腿”,也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困扰

所以,没有莫名其妙乱摔东西的孩子,孩子越养越像仇人也并非无缘无故

若我们仔细回头看看、认真寻找踪迹,其实都能发现,每一个脾气不好、还叛逆顶嘴的孩子,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管得太多”的家长

想要改变孩子、那家长势必要先做出改变,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做好了,孩子自然就主动亲近你了:

01

第一:管住嘴巴

不管什么事情,一定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一个不懂得适时闭嘴的家长,永远养不出一个有耐心、懂得理解别人的孩子

学校门口的早餐店里,有这样一对母子

从点餐开始,妈妈嘴巴就在不停地唠叨:

“吃小笼包、喝豆浆好,有营养、还能吃得饱,以后可不准再吃那干巴巴的汉堡了,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反正妈妈闻到那个味儿就想吐”

“听到没有,以后可不准再吃了啊”

而点完餐之后,妈妈嘴巴还是没有停下来

她的嘴巴就像是不停工作的小马达一样:

从吃饭不能挑食,到上课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跟学习不好的同学瞎混,课间记得上厕所、渴了要自己去打水喝…,甚至连书包里有没有备用纸巾都要叮嘱一番

终于,男孩忍不住了,他连桌子上香喷喷的包子都不吃了,不耐烦地把豆浆丢下,然后拎起书包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父母过度强调、唠叨、和叮嘱的超限效应

哪怕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关心孩子,可对于孩子来说:再有道理的话,如果过度强调、或频繁强调,照样会成为伤人的猛兽,伤了孩子、还让孩子对我们产生疏远冷漠

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明白:在外面会说话、讨人喜欢,是你的本事,可在家里懂得对孩子适时闭嘴,才是家庭教育里的真正智慧与能耐

如果可以,家长也一定要谨记:“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急着下定义,更不要对未发生的事情过度焦虑,我们父母要做的就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倾听也是父母纠正自己喜欢多嘴、唠叨和抱怨的最好对抗武器

02

第二:管住眼睛

不管学习如何,都要做个眼里有光的家长

看过这样一个小视频:

一位妈妈正在辅导她女儿写作业,可女孩却总是心不在焉

只见,她一会少写笔画、一会多加或者写错笔画,妈妈也在旁边不停地提醒纠正:

“这里写错了”

“笔画不对”

“少写了”

“又写多了”

“你能不能用点心呀”

“这个字的笔画明明已经练习了很多遍,你怎么还总是写错呢”

最后,女孩实在是忍不住了,直接对旁边的妈妈吼着说:

“你能不能不要像个苍蝇一样,在我面前不停地晃来晃去呀,不就是写错了字嘛,你多点耐心,多教我写几遍不行了,干嘛要一个劲儿地挑我刺,一点想好好写字的信心都没有了”

原来,父母眼里的挑剔、和嘴里的唠叨,对孩子竟有那么大的干扰

记得,网上有句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

对于想好好学习的孩子,不需要你提醒,他就能做得很好

对于不想好好学习的孩子,不管你如何提醒,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引导孩子好好学习的关键不是指正错误、也不是唠叨批评,而是让孩子燃起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而做好这一点,家长要记住的就是:做一个眼里有光的父母

比如,发现孩子今天比昨天早起了5分钟,表扬他们“你真棒”,那孩子第二天就可能会早起10分钟、15分钟了

又或者,发现孩子今天写作业的姿势很端正,表扬他们:“表现真好”,那孩子下一次坐姿就会变得更标准

03

第三:管住耳朵

不管孩子怎么玩,我们要学会换种方式解读

听朋友说过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个单亲妈妈,和她读高中的女儿曾度过一段特别紧张的关系

每次看到女儿手里没考好的成绩,她都忍不住指责:“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一点出息都没有”

女孩呢,也特别痛恨妈妈的指责

妈妈说她一句,她就顶嘴两句、三句,直到解气为止

没办法了,妈妈只好四处求助、寻找能缓和关系的办法

直到一个晚上,妈妈深夜加完班回家,看着女儿的房间里还亮着灯

她本想着批评、可转念一想,又换种沟通方式对孩子说:“宝贝,这么晚了还不睡,是特意在等妈妈回家吗?谢谢你这么关心我,可记得下次不要睡那么晚,如果大脑休息不好会生气的,它会罚你在学习的时候记不住那么多东西”

其实,女孩并不是特意等妈妈回家,只是想多玩一会而已

但因为妈妈换了一种沟通理解,女孩那一次没有顶嘴、也没有发脾气,而是认真地回答说“知道了”

于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孩写完作业都早早休息了

这就是换一种方式解读的魅力

当你不再只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当你选择相信孩子、允许孩子不那么完美,然后细心地把孩子往你希望的路上指引,那孩子心中有多少能量、他们在前往这条路上的毅力就有多强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贪玩、做错事的时候,记得用你聪慧的大脑告诉孩子:“宝贝,你可是爸爸妈妈早睡早起的榜样,这个家没有你可不行,那每天早上喊我起床的任务可交给你啦”

就这样,相信孩子、依赖孩子、然后再把孩子当成你的需求,你会发现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主动亲近你了

04

第四:管住情绪

不管什么时间,别把不开心的事情带回家

有一个5岁小萌娃,早早地站在门口欢迎爸爸回家

爸爸推开门之后,萌娃也是边蹦边跳地喊着说:““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

可爸爸呢,似乎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并没有热情地回应孩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个“嗯”字

女孩当时就不开心了,低着头看着脚丫,然后不开心地说了句:“爸爸你是不是忘记什么东西了”

爸爸一头雾水,然后问了句“忘记什么了”

女孩回答说:“你忘记把好情绪带回家了”

不得不说,几岁萌娃都会的道理,都能轻松化解情绪的方法,我们成年人又岂有不学的道理呢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价值,更是社交里最需要的理智、和情商

当兰妈自己学以致用,把这个方法用起来时,我发现无论是夫妻、婆媳、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只要是能管住情绪,矛盾和问题真的就轻松解决一大半了

所以,你的孩子越养越像仇人,并不是孩子本身不孝、白眼狼,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当父母的没有管住情绪

如果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批评责备,那时间久了,哪怕孩子再爱你,也会产生不满、委屈、和想要远离的心

而修复关系、避免亲子关系恶化,最直接简单的方法也是管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带来情绪价值

05

第五:管住操心

不管结果如何,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单亲妈妈表姐,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无数次焦虑,对孩子有过无数次失望,甚至还想过放弃不管

可兜兜转转下来,她发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在我们身边-孩子的事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在没有捂懂这个道理之前,表姐和很多妈妈一样,任劳任怨、什么事情都紧着孩子,什么事情也都以孩子为主,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孩子“一件事没满足,就忘记你之前所有的好”,甚至还因此记恨你、埋怨你…

当怎么抓也抓不住、怎么管也管不住的时候,表姐突然明白:孩子不是抓住、也不是管住的,他们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父母追在身后一而再地提醒呢

于是,表姐开窍觉醒之后,就坚持一个道理:“除非孩子主动找你寻求帮助,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就比如,学校饭卡里只剩下10块钱了,表姐不关注、也不主动充钱,非等孩子给她打电话:“妈妈,我饭卡没钱了,你能不能帮我充些钱”

这种等着孩子主动找上门的有求于人,说话态度就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哪里还有什么争锋相对、相听两生厌呀

所以,缓解亲子关系的终极绝招,就是不找孩子麻烦、也不给自己找麻烦,我们父母可以帮忙,但一定是孩子主动找上门的求助

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父母也能真正掌握修复关系的技巧

那么,关于孩子越养越像仇人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