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预示着夏天的到来。立夏的习俗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称人”,也就是测量人的体重。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那么,立夏为什么要称体重?有什么讲究?

立夏为什么要称体重?

民间传说立夏过秤可免疰夏,意思是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夏天就不会怕热,不会减重消瘦与苦夏,也不会疰夏,就可以顺顺利利度过炎炎夏日了。从前,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轻了叫消肉。

入夏前后是容易发病的季节,不少人入夏后寝食不安,称为“疰夏”,这是因为体质不耐酷夏之苦的缘故。人们一般会在立夏时称重,到了立秋再称一次,以比较家人经过一个夏季后的体重变化,防患于未然。

总之,立夏称人,在生产力低下、生活方式原始的情况下,寄托的人们平安度夏的美好心愿。

立夏称重有什么讲究?

在古代,劳动人民日常要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医疗水平也不发达,胖瘦成为评判健康与否的标准,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轻了叫消肉。所以立夏这天称人,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司称人“打称花”移动秤砣时,只能“里打出”不能“外打里”即秤砣只能向外挂,表示数量增加,而不作兴往里头移。意为只能加重,不能减轻,不然则视为不吉利。如果称出来的斤两尾数恰好逢九,则必须多报一斤,俗信以为九代表尽头,不吉利。有的地方给小孩子称重时,还会在小孩子口袋里放两块石头,不光为增加体重讨个吉祥之意,还有长寿之意。

其次,司称人通常会一面“打称花”一面讲着吉利话。对所称的人讲着祝福长寿、结良缘、考取功名等吉利话。例如称老人时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要讲“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若上秤的是个小孩子,要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最后,立夏称人,分室外、室内两种。于室外悬秤于大树上,主要是为老人和孩子称体重,以验一年的肥瘦。室内则悬秤于屋梁,妇女们互相称量,笑语纷飞,成为一种闺房游戏。对此,曾有清代诗人蔡云的《吴觎》一诗为证:

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

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所谓“燕瘦与环肥”,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一瘦一肥,都是极品美女。这里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立夏称人,似乎是在延续传统风俗中,主要寻求一种开心。此情此景,想来多有意思啊!

立夏称重的由来是什么?

立夏称人,此俗时兴于南方,据说起源于三国时的蜀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国、蜀国和吴国三足鼎立。三国争战多年,魏国的实力渐渐强大起来,蜀国和吴国日渐衰落。

蜀国皇帝刘备死后,他的儿子阿斗无人照顾,诸葛亮便派大将赵云将阿斗送到孙夫人那里去。孙夫人是吴国皇帝孙权的妹妹,在赤壁之战后,吴国和蜀国为了巩固两国的关系,孙权将妹妹嫁给了刘备。

孙夫人与刘备并不恩爱,关系很冷淡。孙夫人嫁给刘备几年之后,因为思念故乡亲人,便带了几名亲信随从,偷偷离开了蜀国,返回吴国,之后便与刘备断了联系。

虽然孙夫人不是阿斗的亲生母亲,但她在蜀国生活时,阿斗的日常起居都是她在照料,阿斗对她十分亲近。诸葛亮开口拜托孙夫人抚养阿斗,孙夫人看着年幼的阿斗,便没忍心拒绝。

赵云将阿斗安顿好之后,就准备返回蜀国,孙夫人突然开口说道:“将军,请慢走。”

赵云停下脚步,问道:“夫人,还有什么事情吗?”

孙夫人说道:“你们将阿斗送来我这里,我当然会好好抚养照顾他,但是口说无凭,我们不如立个规矩。”

孙夫人叫人搬来一杆秤,当着赵云的面,给阿斗称了称体重。孙夫人说道:“今天是立夏,明年的立夏,我会再称一次,看看阿斗的体重是增加还是减少,然后写信告诉你们,这样你们就可以知道阿斗在我这里是不是吃得好、睡得好了。”

赵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回到蜀国之后,便如实汇报给诸葛亮。果然,第二年的立夏,孙夫人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将阿斗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写在信中,诸葛亮看过信后,十分放心。

阿斗在吴国安安稳稳地待了几年之后,被接回了蜀国。他性格软弱无能,贪玩好吃,对国家政事一窍不通,蜀国在他的治理下,一日不如一日。

公元263年,魏国发兵,攻破了蜀国都城。阿斗和一众大臣瑟瑟发抖,向魏国将士求饶,随后,他们被带到了魏国的都城洛阳软禁起来。蜀国有一名大将,叫作孟获。孟获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他骁勇善战,忠心耿耿,蜀国被灭国之后,他一直十分关心阿斗,担心阿斗在魏国受到欺负,心里一直盘算着怎么样才能将阿斗从洛阳接出来。

孟获思来想去,最后挑选了三千精兵强将前往洛阳,想与魏国谈判,让他们释放阿斗。当孟获来到洛阳时,正是立夏这一天,魏国的丞相司马昭准备了一桌子的好酒好菜招待远道而来的孟获。

孟获不喝酒,也不吃肉,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不是来做客的,我这次来是希望能够带后主离开。虽然蜀国已经灭亡,但我答应过诸葛丞相,要好好照顾后主,后主已经被羁押在洛阳城多日,我实在放心不下,觉得有负丞相所托,内心十分不安。”

听了孟获的一番话,司马昭心里暗暗琢磨起来。他知道孟获脾气暴躁,如果他直接拒绝了孟获的请求,难免会惹恼孟获,要是孟获带着手下的三千将士大闹洛阳城,事情就不好收拾了。于是,司马昭转了转眼珠,笑眯眯地对孟获说道:“孟将军所言极是,我十分能够体谅将军的心情,只是安乐公在洛阳待得十分安逸,不是我们不放人,是他乐不思蜀,不愿意离开啊。将军如果不信,可以随我前来看一看。”

听到自己的旧主被魏国封为安乐公,孟获心中十分不悦,虽然孟获也了解阿斗整日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享乐,但是被封了这样一个称号,魏国其实是在光明正大地嘲讽蜀国啊。孟获黑着脸,跟随司马昭来到阿斗的住处。

司马昭喊了一声:“安乐公,看看谁来看望你了。”

只见一个面色红润、体态滚圆的男子从屋里走出来,他冲孟获点点头,问:“孟将军,你怎么来了?”

孟获本来有一肚子的话想对阿斗说,但此时此刻,他看着眼前身材臃肿、神情淡漠的旧主,竟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了。

孟获上前行礼,对阿斗说道:“后主,我来接您离开洛阳,您可愿意?”

阿斗连连摆手,摇头回答:“我不走,我要留在这里,这里挺好的,吃得好,住得好,还不用处理国家政事,好得很,我不离开。”

孟获看到阿斗的态度如此坚决,知道自己此行是白跑一趟了。他深深叹了一口气,转头对司马昭说道:“也罢,也罢,既然后主不愿意随我离去,那么就让他留在这里吧。不过,你要向我保证一定会善待后主,不能苛待他,若是让我知道后主受了丁点儿委屈,我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司马昭哈哈大笑,对孟获说道:“将军请放心,我一定让安乐公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不会让他受一丝一毫的委屈。”

“口说无凭,我怎么知道你的话是真是假?”孟获想到了之前孙夫人的做法,便对司马昭提议道,“这样吧,今天是立夏,你去找杆秤来,称一称后主的重量。来年的立夏,我会再来看望后主,到时候如果后主的体重变轻,就说明你们没有好好待他。”

司马昭想了想,答应了孟获的要求。他命人找来一杆秤,称了阿斗的重量,并且记录下来。

当第二年立夏快到之时,司马昭命人每顿给阿斗多加一碗糯米豌豆饭,糯米香甜,豌豆可口,阿斗每次都吃得肚子滚圆。到了立夏这一日,孟获果真来到洛阳称人,阿斗上秤一称,比去年要重上好几斤。看到司马昭果真是说到做到,没有亏待阿斗,孟获也就没什么话可说了。

而孟获每年立夏都来称人,魏国碍于他的面子,倒也一直对阿斗不错,让他吃穿不愁,万事无忧。

这些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既然立夏称人会给阿斗带来平安和福气,我们也立夏称人,大概也能带来好运,于是夏这一天,很多老百姓都会在屋里的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将孩童放在箩筐中,吊在秤钩上称体重,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度过一整年,没病没灾地长大。

如果在来年立夏称的孩童体重增加,那么就称之为“发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体重减轻,那么就是“消肉”,大人就会多加注意,给孩童添加营养,期盼他们能够在下一次称重时,体重上涨,增福增寿。

这一做法在民间形成风俗,延续至今。

总的来说,立夏称人是一种民间习俗,人们以此来观察夏季身体的变化,防止疰夏,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