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以先秦经典、诸子百家为基础,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汉代儒家经典、魏晋玄学、隋唐道家、明清宋明、实用学、先秦诗词、汉赋、骈文六朝、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历代历史。

  

  关于中国学的定义,除了基本定义外,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原因就在于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 国学其实是一个时代术语,学者们对此持保留态度。 就连撰写《国学导论》的钱穆也说:国学一词,以前没有继承,将来建立也不容易。 马一浮还表示,中国研究这个词并不恰当。 张岱年说:国学之名,起源于近代西学东传之时,为了与西学相区别,故称国学。

  国学的范围广泛而复杂,而且没有学科。 先秦时期的百家学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主奴关系。 根据其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每种理论在每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或隐的作用,但只是在不同的领域;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在思想教育中占据主流地位,但其他学说也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道教政治领域有法家,军事领域有道家和兵家,医学领域有道家和医家,等等。 各种家庭等等。 某个领域的主流角色并不能代表全部。 因此,国学各流派的理论没有主奴之分,没有哪一流派是主体。

  

  从理论上讲,中国研究的意义是可以讨论的。 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增强自觉性,使我们对国学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天真地认为穿着长袍、货比三家就是在讲国学。 曹聚仁老师指出,如果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国学,也不指望学国学,只是一味跟随他们,乱宣扬一些国学,那是非常危险的。 末代儒家经典大师章太炎等前辈,对于国学无疑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章太炎的话说,什么是国学? 他主要从儒家经典学派、哲学学派、文学学派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些都不是儒家思想所能涵盖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国家和中国人民的学问。 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在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可以称为中国或华夏。 换句话说,汉学应该是中国或华夏学术文化的总称。 从历史上看,中国研究不能局限于儒家思想。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只是与道、墨、法并列的一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