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持续的生命力、闪耀的人文精神、丰富的道德观念、重天下的务实精神。 在新国学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中,一方面要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另一方面,要明确新国学形成和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以开放的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新国学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也随着经济、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而演变。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源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新的阐释和阐释,成为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结合体。 新中国学. 新国学的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结果。 在转型过程中,国学和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迎来新发展机遇,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大作用。
国学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继承和发展的文化。 其内涵包括充满智慧的哲学和宗教、完整深刻的道德伦理、独特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对世界具有实用价值的传统历史。 等等,把这些传统文化学术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具有以下特点:
持续的活力。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 尽管历史上引入了许多外来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强大的同化力量同化了其他文化。 历史上,无论是外来文化的传入还是外族的入侵,都没有扰乱中国传统文化。 相反,外国民族逐渐被强大的中华文化所同化。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国人研究的对象,绵延数千年。
闪耀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很早就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以思考人的存在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将天、地、人合而为一。 这一特点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明显的非宗教倾向。 王权始终高于神权,形成重民轻神、重人轻神道的民本思想。 这种非宗教倾向的特点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不刻意追求灵魂的不朽,而是关注现实生活,将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内圣。和外王结合起来,努力树立德行、功绩和声誉。
丰富的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伦理,道德观念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观浩瀚的中国经典,处处都反复强调道德伦理,如命无常,唯德为辅、教之道,德为先。 伦理道德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大力提倡的,也是民间最看重的价值观。 在道德修养方面,强调厚德载物、宽纳万物; 在为人处事方面,强调仁者爱人的博爱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可谓系统完整,尤其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影响最为深远。
一种高度重视世界的务实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以世俗文化为主导,重视入世精神,立足现实生活,崇尚幸福生活和大人不浮华,君子务实的思想理念,强调实践经验和实践经验。理性,鄙视纯粹的理论神秘。 思考。 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地位。 在儒家观念中,它不认同宗教,反对超越性教义。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天国和未来世界,而在于世界的建立。 此生。
新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只有将当代语境与现代化国学结合起来,形成新国学,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才能实现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 新国学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社会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甚至成为糟粕。 例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进行识别和分析,去粗取精,去繁就简。假并保留真。 不符合当代伦理价值观的内容应被摒弃,而具有现代价值的内容应得到充分发掘和弘扬。 。
照亮现代价值和意义。 要处理好国学传承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当前社会。 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改造那些仍有参考价值的内涵和过时的表现形式,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进行当代的阐释和阐释,或者补充、拓展、完善其内涵,使它们与现代保持一致。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联系能够适应现代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焕发新的活力。
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待。 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吸收民主、平等、法治等先进文明理念。 提升改造中华传统文化,进而达到赶超当今世界先进文明的目标。
新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价值
促进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通过现代化改造,发现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比如,探索传统文化中的义利统一、诚实守信等理念,可以促进良好的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诚信、修身等理念提供了现代诠释和诠释。 发展可以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参考,《论语》、《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可以在现代语境下进行解读,为企业提供养分。管理。
推动社会管理能力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理念。 通过现代化相应理念,探索和推广其积极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重民、养民、富民、育民的内涵和寓意。 民为国本,本为巩固国家太平。 安全、不打扰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在政治管理的具体策略上,一方面强调实行王政、仁政,强调君臣的道德和民众的道德教育。 同时,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理念,如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 物我一体,乃至佛教的自然观。家族众生平等的思想,深入剖析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合理解读其现代意义,可以启发人们当前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和伦理是核心。 传统文化经过现代改造,依然能产生强大的道德感染力。 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建设资源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充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世界,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关心和以世界为己任的情怀。 它注重自我修养,以向他人推荐自己、修气治平的形式,使人们自觉地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道德义务,从而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和弘扬,必将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新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在开发具有中国风范、中国风格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展示中华文化特色,增强中华文化现代影响力方面,在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和谐社会方面各民族共存、团结、友好,对于新国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