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国文化中最真切地体现天、人合一精髓的一门实用方术。它融合了哲学、美学、地理、星象、营建、民俗等各方面知识和价值体系,是一门综合的文化科学体系,因此,笼统地称其为文化、民俗或科学、准科学等都难以涵盖其全貌。在此,我们不去讨论其学科的性质,而只重点关注其中一点,即风水所体现出的中国人处理人与环境的艺术和智慧。
风水的要义首在宜居与否的抉择和判断上,这需要地质地理、星象、气候以及建筑等综合学科技艺的应用,因而是一个时代文化、科技水准与智慧的充分体现;其次,对风水不好的地方如何调整、改造,使之有利于人生和家族,更是一种大智慧。缺少智慧的底蕴和灵性,缺少智慧的抉择和创造力,是断难做好风水师的工作的。自古以来,举凡历史上留下英名的风水大师,莫不是大智大慧之人,莫不是儒、道精修之人,莫不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之人。而一般凡夫俗子,不过是略知一些技艺与民间禁忌的皮毛,做些能掐会算的表面文章,以惑世人而已,故而只被称为术士,并没有多高的地位。真正的风水大师是智者一族,比如元大都的设计者刘秉忠等人。
风水的智慧首先体现在对山川大势、真龙真穴的辨识上。自古以来,看风水首重寻龙捉脉。要在莽莽群山中,茫茫大地上,真切地捕捉到龙脉的形迹,并分出支脉走向、生死顺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雪心赋》说:“气当观其融结,理必达于精微。由智士之讲求,岂愚夫之臆度。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者,有万水千山。自本自根,或隐或显。胎息孕育,神变化以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只有智者才能体察精微妙运之处,而愚钝之人是断难分辨龙脉变化和生气融结孕育的地方和机理的。要达到智识的高度,除要具备基本的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水文等常识外,还要有悟性,要用心体会,更要多到野外考察,遍观千山万水,周游天下。概括说来,就是古人所谓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其次,风水的智慧体现在建筑、规划、整治、营建等方面,体现在选址之妙与设计之巧。它不是单纯地盖一栋房子,规划一块地那么简单,而是体现并培育着一地一城一池一建筑的灵魂,最典型的莫过于历史上的北京城。
再次,风水的智慧体现在如何巧妙地规避自然、环境对人居的危害或者不利的一面,创造有利的和和谐的一面,即风水术中强调的“土有余当辟则辟,山不足当培则培”。最典型的是防止道路、门户之间的“冲射”。古代城市建设中,往往强调“城门不相对,道路不直通”,南门与北门看似在一条直线上,其实稍错位了几度。如中国古代风水名镇四川阆中,其南门正好面对江南锦屏山和黄华山之间的古代交通干道,是一个气口。为此建造者特意将南门位置稍向西偏,以避开来路冲射。
《阴阳二宅全书》云:“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在风水中,非常重视对水及水道的安排,强调必须有水贯通或环绕村镇。如果一地水源不足,就会想办法人工修渠引水;如果水道流向不利,也会修整流向。
比如安徽歙县呈坎村。呈坎村缘起南宋时罗氏,当时有一溪沿葛山脚而流,对村子形成冲射,后在风水先生指导下,村里筑起石坝,使溪水改道,不仅扩大了用地,而且改变了原来冲射的不利格局,此后村落发展大吉大利。这种通过改造环境改变一个地方风水格局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被用到。
如按八卦方位要求,不同方位地势高低各有其规,若地势不该低的低了,就需加高,不该高的高了就需辟土削之;再如,村落入水处被称为天门,出水处被称为地户,若一个地方地户的地势不好,就需要对之加以改造,建水口塔、修水口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