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造就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还用餐饮将典礼活动、人际交往串连,就形成了繁盛的宴席文化。到唐宋时期,特别是大约300年前的清代中期,宴席开始逐步平民化,宴席文化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中国的地形、气候、物种极具多样性,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自古就发现、引进、培育出极丰富的粮食、蔬菜水果、五味调料,还不断探索烹饪技法,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古代人(世界各地均如此)还都喜欢在特定季节日期、重要场合举行礼仪活动时聚餐,吃比平时更好的食物即宴菜,还要饮酒、奏乐、表演节目助兴,于是就形成中华宴会文化。不过,古代宴会只有少数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受。

直到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宴会文化才慢慢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到清代“康雍乾”时期,各地还产生并发展起来以“八大碗”为代表的低端宴菜菜品,以及“流水席”的平民宴会形式,一直延续到当代社会。

1、中国古代宴会文化的形成。

宴会也称宴席、筵席,因唐代之前中国人“席地而坐”之故。宴会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典礼、庆祝等重要礼仪活动中的聚餐。中国古籍中最早提到宴会,是《易经》中“需”卦的“象传”(《易经》解释语、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是说:云在天上尚未形成雨,想干一番事业的王公贵族要耐心等待“风云际会”的时机,应该饮食养身、宴饮享乐。此外,《诗经》中也有很多首描写典礼、宴会场面的“燕飨诗”。

与发达的中华饮食文化相伴相生,古代宴会聚餐的菜品丰富、形式多样、名目繁多。五代十国时期有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讲述前朝唐代民间风俗逸闻、首次明确提到筵席,证明在富足的唐代,宴会已不再是王公贵族专属、逐步进入平民百姓生活。到明清时期,宴会在社会各阶层已非常普及,皇家有定鼎宴、祭祀宴、百官宴、千叟宴;民间有婚宴、寿宴、接风宴、饯别宴等等。按时间地点划分,还有午宴、晚宴、夜宴以及船宴等等。

北宋承接盛唐,是中华宴会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末年有一本书为《东京梦华录》(创作于“靖康之变”1127年当年),是当时文学家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追述了都城东京开封城市的风俗人情,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的重要文献。其中就提到,当时开封城至少已有五六十家酒楼、饭铺,它们晚间秉烛营业至三更,还经营“宵夜”粥饭点心至五更(每份价格20文);城里还有夜市,卖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猪脏之类的小吃。

还有,不论皇家还是民间,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极重视宴会礼仪。一般来说,规范的宴会要有以下程序步骤:

一是邀客,自古以来都要以文书形式,就是请柬来告知被邀请者,以示尊重。

二是迎宾,设筵席款待宾客时,主人要亲临大门迎接,也是为表达尊重。

三是入席,主人要引领宾客入席,还要帮助客人洗尘、洁手,并奉上茶饮。

四是落座,即确定每人的就座位置、这里规矩更多,正所谓“客好请、位难排”。

五是敬酒,自古宴会都是“饮酒在先”,借酒助兴、以酒为乐,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敬酒礼。所以宴席也称“酒席”。

六是奉食,又称“上分食”,古代宴会是分座、分餐,主人要郑重地把菜肴进奉给每名宾客;如按现代中餐的习惯,主人就应该主动给宾客夹菜、布菜。

2、中国古代宴会的宴菜。

虽说中华饮食文化、宴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用现代眼光看,因受限于烹饪工具、食材、配料等,古代中国人的饮食品种、宴请菜肴其实比较简单。今天我们能吃到的各色精致传统菜肴,形成时间多在宋代至明清时期,北宋苏轼发明东坡肉就是证明!

就说宋代宴会菜肴品种,从文献记载南宋菜名看,与今天比不丰富、很简单,尚处于初级阶段。当时多为“羹(汤)菜”如汆肉羹、骨头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杂合羹,还有“煎菜”如煎肉、煎肝、煎豆腐、煎鱼、煎茄子等。人们多是以羹下饭,或吃汤面等面食。宋代人还喜欢用盐、糖、酱油腌渍肉类叫“鲊(zhà)”,也喜欢吃生鱼片叫“脍(kuài)”。

尤其要说宋代人的肉食,文献记载宋代人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吃羊肉,以及各种家禽。为保障农业生产,官方严禁杀牛,因此平民很少能吃到牛肉(不像《水浒传》中的描述)。至于猪肉,在烹饪方法改进之前口感不如羊肉,因此不大受百姓欢迎。苏轼发明东坡肉可能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因为猪肉烹饪技术的提高、后世人们才慢慢流行吃猪肉。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宴会菜肴逐步丰富起来。到清代“康雍乾”时期已定型为鲁、粤、苏、川“四大菜系”,清末地方菜系愈来愈多,又有浙、闽、湘、徽四大菜系崛起,合称“八大菜系”,如再加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京、鄂菜系,则为“十大菜系”。宴会菜肴基本已成了今天的样子。

3、中国古代宴会的就座形式。

第一阶段:席地而坐的宴会。在唐代之前,中国的木制建筑、家具陈设显著特点就是低矮,人们多用席子席地而坐,宴会时就是每人脚下铺一块席子、跪坐席上、前面放置一小桌子(案)、摆放供一人食用的菜肴和酒。因此,宋代之前的古代宴会,主要就是类似现代社会的分餐制。

宴会之时,或在建筑厅堂之中、或在室外空地,大家围坐四周、中间就形成一个小广场,可表演音乐、歌舞节目以及投壶等活动助兴。《史记》中著名的“鸿门宴”故事,其场景、项庄舞剑的节目,大体就描绘了这样的宴会形式。

第二阶段:围方桌而坐的宴会。隋唐时期,受到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影响、出现了椅子,也带动案和几的长高变大,逐步演变出现了“方桌”。唐代以后,民间如遇三五人聚餐时,大家会围桌而座,这种随意方便的用餐方式慢慢成为民间宴会的主流!上面提到北宋开封的酒楼,就是这样的用餐形式。

宋代晚期至明代已有了大方桌,每边长达0.9米、可坐两人、四边八人围坐,恰如道教说的“八仙聚会”,故雅称“八仙桌”。以现代眼光看八仙桌不算宽大,如八人围坐仍显拥挤,所以讲究一点的宴会规范是六人围坐,上下边各一人、两侧各两人,感觉会宽敞一些。

也因为古代的桌子普遍桌面狭小,如遇人数众多的重要宴会,特别是皇家宴会,还会像唐代之前那样是一人、一桌、一椅,环绕宽阔的场地摆放、实行分餐制。但无论如何,在平时人们更喜欢围着桌子聚餐,这样的形式很快得到普及。

第三个阶段:现代圆桌的宴会。圆桌宴会其实是方桌宴会的延续。从制作工艺来说,圆桌制作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圆桌座位的主次不分明,对极讲究就座位置的中国人来说很不方便,因此,清代之前中国人都不用圆桌组织宴会。直到渐有平等意识的民国时期,圆桌宴会才逐步多起来。

当代的宴会主要是采用圆桌了,但聚餐方式是自古不变,只是桌子越来越大、聚餐人数更多、更宽敞,为了夹菜方便还设有转盘。现代用小方桌用餐的多是一些低档餐馆、小吃铺,不能算作宴会;用大方桌的宴会则主要是分餐制的西餐。

还有一点,以现代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为支撑,高端、隆重的宴会会有极大的圆桌!一般高档餐厅都要常备能围坐20人的大圆桌。而临时拼接的大圆桌、围合中空的圆形用餐区能做的人更多、更宽敞,必须是分餐制、更有“皇家风范”!

4、大约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的平民宴会。

平民宴会的代表就是“八大碗”,它不仅是一组标准的宴会菜品,更是代表搭配合理、物美价廉的平民宴会形式!这种平民宴会,陈设就是民间容易征集的普通八仙桌、椅子,如八人围坐虽显拥挤,但百姓聚餐自是其乐融融、更加热闹;餐具则是民间容易征集、成本低廉的大海碗,用其盛菜可保证菜量充足、汤水不洒,无需特备费力准备精致杯盘碟碗。当然,以中国人对宴会的重视,虽用粗碗盛菜也要追求美观,八个大碗在桌上要摆成规则的八角形,从而食客们感观更佳。

至于宴会菜品,是八个人、八道菜、用大海碗盛菜,讲求实惠、量大(能让平时缺油水的大肚汉们满意),烹饪过程综合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多种技法,又是以汤菜居多,追求食用方便、汁多芡大、味道厚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域的人们依靠当地食材、迎合本地口味、遵循独特烹饪技法形成了遍布南北西东、诸多风味的八大碗。

到清代“康雍乾”时期,随着各地方菜系的定型和逐步成熟,各地方的“八大碗”也迅速兴起。再到民国时期,平民百姓已普遍形成消费经济宴席的习惯、民间对八大碗酒席需求极旺盛,家中待客时要从餐馆点餐外送一二桌、遇婚丧嫁娶时也要选空地搭棚支灶办多桌“流水席”。

所谓“流水席”,是平民百姓遇家中婚丧嫁娶大事或是乡邻群体活动,要办多桌酒席时,选家中庭院、村落广场空地搭棚支灶、现场烹饪,但受场地、桌椅、餐具数量的限制,不能一次安排太多桌酒席,所邀宾客则须随来随吃、吃完即走。这种热闹隆重的“流水席”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当然,现代我们有足够的场地、桌椅、餐具,可以一次开更多桌的酒席!

总之,自明清时期以来,宴席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寻常百姓之家也可组织宴会聚餐,尽管酒席的形式、菜肴的档次千差万别,但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中体验到中华饮食文化、宴会文化的博大精深!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更新于:6个月前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学习中华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学习中华经典,传承文化精髓中国五千年来,文人墨客辈出,各领风骚。 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

抽签总共有多少签

抽签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活动,在宗教祭祀和民间传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还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麻烦和困惑的问题。那么,总共有多少签名呢..

国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精英文化

民族艺术藏香传统生活馆感谢您的关注。 中国艺术藏香,以国学为根,艺术为体,文学为枝,香文化发芽生叶。 在这里您可以享受传统文化、艺术收藏、国学、香道、茶道、插花等..

国学文化故事古典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故事:古典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国学文化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中国自古至今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文化故事,则是指以国学为基础,传承和发扬中国..

家乡文化魅力无穷

家乡文化,魅力无穷在我们的生活中,地方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它是一个地区的历史、风俗、习惯、信仰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地方的独特魅力所在。首先,地方文化..

“寻母文化”与“弑父文化”

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中国老百姓经常会把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父亲给“谋杀”消失了,过于夸大了母亲的作用,体现了“寻母文化”的特性。大家知道岳飞的父亲是谁吗?大家又知..

古典诗词的魅力国学文化故事

《古典诗词的魅力:国学文化故事》一、引言国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典诗词更是其中的瑰宝。古典诗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美,更在于其背后..

国学文化故事走进古人的智慧世界

国学文化故事:走进古人的智慧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学文化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国学,顾名思义,是指我们国家自己的学术文化。它包括了哲学、..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文化故事世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道德智慧。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更..

33这个数字的吉凶,33号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33的吉凶33对中国古代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个数字被认为会影响运气,这就是所谓的“三三源”。根据传统文化,33具有吉祥的意义,代表着人们的“..

大学:真正的竞争力在文化的力量

□大学真正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力量□大学文化建设要点之一,是构建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文化应是能够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完整的价值体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

不可小视校园篮球文化

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篮球文化,对师生的积极向上、校园的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中逐渐形成的。我校体育传统特色始于五十年代,在老一辈的..

国学经典研究传承,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一、国学经典研究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塑造国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学经典的研..

国学文化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故事: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国学文化故事的起源与传承国学文化故事,源远流长,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源于古代先贤的智慧..

寒食节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之旅

寒食节: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之旅一、寒食节的起源寒食节,又称熟食节、冷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寒食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社会意义探讨

正文:一、引言寒食节,又称寒节、禁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有着丰富的文化..

学校厕所文化

现在社会,沾到文化二字的东西似乎就变大了,也变得神圣了,令人不可触及。其实文化本身就是人么所创造的,难道一个家长看看自己养育的子女都不行吗?即使那个孩子已是满身..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提要]我国南方诸省,往往把农历五月端午节与祭祀伍子胥、屈原、曹娥等联系起来,却忽视了五月端午文化来源于华夏人文始祖伏羲乘龙舟浮渡昆仑,肇始太极八卦原始文明,以及..

文化名城建设需培养传统阅读习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不能当“文化问题上的啃老族”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汽车行业方案工作者乔美和法学在读博士赵坤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格外关心。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与传承

一、中国26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26个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

易道与天文:文化蕴涵之探析

中国古代天文学,堪称古文明之肇基与渊薮。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

皮影戏中国传统艺术的璀璨明珠

一、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皮影戏,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是一种通过皮革或纸制作的人物剪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它在中国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皮影..

探索中国道教一场千年的文化之旅

一、中国道教概述中国道教,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体系。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

太极拳与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

国学奥秘穿越千年的文化传奇

标题:国学奥秘:穿越千年的文化传奇一、国学的起源与内涵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是指中国历代学者对古代文化、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国学传统文化包括..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碰撞

【国学文化故事】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自古以来,国学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通过讲述国学文化故..

国学文化故事我的文化传承之旅

国学文化故事,我的文化传承之旅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学文化故事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

谭盾谈水族文化编字典奏水乐推水摇滚

中新社上海3月6日电(记者 李佳佳)正式出任中国水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全球宣传推动大使的著名音乐家谭盾6日在上海谈起自己酝酿已久的三个心愿。这位享誉世界的东方作曲家不仅在..

广东醒狮广东醒狮文化的表现形式

一、广东醒狮是什么?广东醒狮,又称南狮,是中国广东省传统的大型舞狮表演。醒狮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后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广东醒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