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池,中国最早的歌舞乐曲,黄帝时期所创造,创作地在运城盐池,并且与巫咸家族相关。

一、黄帝做《咸池》

《咸池》,本意就是盐池,解池,在黄帝时代,因为涿鹿之战发生地,就赋予了特殊含义。《礼记·乐记》:“《咸池》,备矣。”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 尧增脩而用之。”《咸池》最初就是黄帝战胜蚩尤后所做的歌舞。

涿鹿之战发生地运城盐湖

《咸池》在古代就是黄帝之乐,黄帝亲自作词,伶伦作曲,并当总导演、总指挥,演出了一台大型歌舞交响乐,这是很盛大的乐章。黄帝纪念在盐池(盐池)打败蚩尤,一统华夏而创作的。试想在冀州之野,万马奔腾,大军作战,涿鹿之战场面之很是宏大,黄帝及其下属其乐融融,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大事件。

咸池,又名大咸或大章, 古代六乐之一,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而当中的“舞咸池,以祭地示。” 证实了咸池这个名字。又据《吕氏春秋.仲夏纪》得来大章之名。本用以祭祀土地神。

伶伦又称泠伦,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是中国古代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即中国音乐的始祖(《吕氏春秋.仲夏纪》)。《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一段记载,说伶伦模拟自然界的凤鸟鸣声,选择内腔和腔壁生长匀称的竹管,制作了十二律,暗示着“雄鸣为六”,是6个阳律,“雌鸣亦六”,是6个阴吕。《古乐》篇还记载了伶伦制乐的传说。记载中对黄帝以前氏族社会的乐舞,只列其内容,而名之以氏族名称。

氏族社会进入父系之后,自伶伦作《咸池》起,始有专用乐名。

二、尧王增修咸池

咸池代代相传,到了尧帝时期,部分内容遗氏,尧王的乐师质进行了增修。据〔吕氏春秋.仲夏纪〕在追溯古乐源流时所云:“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糜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周代乐舞《咸池》

乐师质仿效山林溪谷间的声音作歌曲,在鹿皮所蒙陶鼓,以及石片上敲打出节奏,又分五弦之瑟作为十五弦之瑟,一齐弹唱,于是人们装扮成百兽都跳起舞来,所以这个乐舞带有狩猎生活的遗迹,同时又用以祭皇天后土,实际上原用在歌颂尧的功德。

东汉经学家郑玄〔周礼〕注云:“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殚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是大咸之乐舞意在歌颂尧的功德。然而郑玄却在〔礼记.乐记〕的注云:“咸池,黄帝所作乐名,尧增修而用之。”与前说不合,唯因五帝不相沿乐,黄帝已有“云门大卷”之乐,舜、禹、汤、武皆自作一代之乐,尧似乎并无必要增修黄帝之乐,故当以前说为是。

至于乐舞的形式及内涵,尧之时代亦相传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可知其时老百姓很自然地生活着,并不知道尧帝的政教力量在那里,是尧善能防患于事先,成功于无形。

孔子在〔论语〕尝称赞尧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赞颂尧之广大弘阔,难以衡量。

三、咸池就是瑶池

“咸池”的由来,《淮南子》中也有说法:“日出扶桑,入于咸池”。故五行沐浴之地,名为咸池,是取日入之义,万物暗昧之时。也就是说,地球自转决定的太阳的升起与落下,而日落时分,是暗昧不明之时,昏黄灯光下,万物最易蠢蠢欲动,即喻示着衰败、毁灭。恰好日落的地方在这咸池之中。相传西王母的仙女们有一个大澡堂,被命名为咸池。

咸池是取日入之义,指万物暗昧之时日出扶桑,入于咸池,故五行沐浴之地曰咸池。在《楚辞》中有,“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意思就是一人想与仙女在咸池洗头发,然后将头发晒干,可惜仙女并没有出现,此人只好独自在原地黯然神伤。就这样“咸池”莫名地被人看作是桃花之地。在这里,引申出来咸池就是桃花,是日入之地。古人认为西方王母娘娘拥有很多年轻貌美的侍女,而咸池是专供仙女洗澡的地方。在中国古代,桃花象征美女。而咸池是仙女洗澡之处,故咸池又称桃花。

瑶池宫

《史记》曾言:“西宫咸池,曰天五潢。”千百年来,玄学命理之法,得世人倍加看重。古往今来,受封建思想影响,玄学命理之说远传各地,亦成我国人民信奉对象。,在一些史籍资料中也表示,“咸池”与桃花相关,若是八字中带有“咸池”,则意味着命中将会犯下许多桃花。

其实,占卜星相学在古代是一门流行的学问,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是中华历史上的伟大发明,星相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八字命犯咸池就是古代巫师巫咸发明的。咸池是跟酒色有关的神煞,又称桃花煞,主人沉湎酒色,游荡贪欢,古人认为,女人最忌讳咸池,咸池象征桃花,有家庭的人对这样的命数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桃花的作用很广,并不是都表示色心,更不是只有婚外情,桃花也表示美貌、诗情画意、责任心等。

四、巫咸家族就住在咸池

巫咸,作为巫师之首,相传其为炎帝和黄帝的巫师。一说巫咸是唐尧时人,以作筮著称,能祝延人之福疾,知人之生死存亡,期以岁月论断如神。尧帝敬之为神巫、倚之为良相,封其地为巫咸国。其实,该“国”并非始于唐尧,而是要比尧时要早得多。

巫咸和咸池也是有关系的。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隋书》等都已有明确记载。商第九代王太戊时期,当时专管占星之事和始用卜筮之术的大臣巫咸原来就住在咸池附近。

据记载,巫咸不仅长于占星观天和首创了卜筮术,巫咸本人长期居住运城盐池边的瑶台山下,而且从黄帝时代直到商的第十三代王祖乙时,继承了父亲特长和事业的巫咸的儿子巫贤,也仍然居住在此,并且代代是巫师、占卜师,商贷的甲骨文都是巫师刻划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璞的《巫咸山赋.序》中也说:“神巫上下灵山,采药往来也。 ”

《山海经·海内西经》:“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处,是谓巫民。巫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爱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夏县巫咸山(灵山)

《归藏》:“昔黄帝与炎帝争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

郭璞《巫咸山赋》:“盖巫咸者,寔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显然,《山海经》及其它中所描述的“灵山”,按祖籍闻喜的郭璞解释,灵山无疑应该就是运城的巫咸山。

作者 景永胜

202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