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朝中期开始,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竹纸制造工艺成熟,使得纸张的供应量大大增加,中国开启了大量印书发行时代。择日书籍中,有几部大部头的通书开始流通。至清乾隆,钦定《协纪辨方书》出,一洗诸家《通书》,因皇家御制原因,使得明中期开始的《通书》几乎不再流通。

其实明中期开始《通书》在乾隆《协纪辨方书》出后不再流通,另一原因,是明朝崇祯皇帝曾下令重修历书,历局聘请来华欧洲西方人士,参与《崇祯历书》汇编工作,然《崇祯历书》书成,新历还未正式实施,明已亡,清顺治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开始实施新历。因此,明朝诸通书,多不流行。

今流行之大部头《通书》,多是清新历之后才重编的,除帝制《协纪辨方书》外,较著名的有《象吉通书》、《陈子性藏书》、《鳌头通书》、《刘氏家藏》等,其中《鳌头通书》是其中佼佼者,历书制作,明面官方多遵《协纪辨方书》,民间择日师反而多用《鳌头通书》。今就介绍下《鳌头通书》一书。

现今流通之《鳌头通书》,基本都是由乾隆丙午年重刻本翻刻而来,即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

其序言如下:

增补鰲头通书大全

全序前成弘间,家 宗立先生。以克择造人之福者数十年,著有《通书大全》行世。後数世,而曾孙月涛先生习其道,踵而行之,其义益精,其理益明。以年月日时富贵人者,又七十馀年。每日执贽求课,户外履常满。其福泽所及,几半天下。中载若斗首,若河洛等篇,真剖千古之秘,发百家之蒙者也。书行五十馀年,四方搆其本,遵而用之。所惠者甚博,所及者甚远。後以兵燹之故,遂致残毁。夫以福世之物,而忍听其灰烬,先生有灵,应亦太息,且尤非君子福泽广被之心。因重梓之,俾四方之求富贵昌嗣续者,复得所指南云。

乾隆丙午年仲秋吉日  後裔淑明(启灿)重梓

可见由1786年起倒计,50多年前便有《鳌头通书》,亦知原著是明朝熊宗立著,由其老年所著《通书大全》改编而来。

今有《初刻鳌头通书大全》一书,序中康熙辛丑年作,即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大体时间差不多就是60年左右。

再考作者熊宗立,百度百科中有“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号道轩,别号勿听子。明代著名医家。福建建阳崇化里熊屯人。其先祖熊秘在乡建鳌峰书院,为子孙肄业之所,故熊宗立自称“鳌峰后人”。”

1409年是明朝永乐七年,1482年是成化十八年,可见作者熊宗立,仍明初、中期人物,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历六帝七朝。

故知《通书大全》一书,成书在明朝中期。查明中期后诸多通书中,得二书,是标明熊宗立所著。

1.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类编历法通书大全》,全书共廿十六卷。

可惜序言,今只存一页。

2.藏日本之《金台通书大全》,共三十卷。

序言齐全。读序可知,熊宗立,是根据临江宋鲁珍辉山《通书》,及何士泰景祥《历法集成》二书合二为一而来。

今可见到元刻本士泰《新编历法集成》一书。惜辉山《通书》已不能见。

又考:明朝集辉山《通书》、景祥《历法集成》二书者,实非熊宗立一人,明末崇祯十六年《三订历法玉堂通书》亦是集二书而成者。共十卷。

其中卷十的题较有意思,如图。三台馆,是明末出版家余象斗的馆号,余应灏,估计是余象斗之子侄辈。

可见:

明朝诸家通书,多是集宋鲁珍辉山《通书》,及何士泰景祥《历法集成》二书。

熊宗立《通书大全》,原刻已不见,重刻本,也经历多次重编,最后成《鳌头通书》,隆乾本最为通行。

又:余象斗也增刻通书发行,名为《新刊理气详辩纂要三台便览通书正宗》,共廿十卷。

明通书有很多,如明嘉靖年间《新刊類編陰陽選擇合併通書大全 》等,有空再介绍。

谨此说明:部份图片,来源于网络。

垣泰堂壬寅秋月写于羊城

评论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